2020蓝港先锋:中国典型港口空气和气候协同力评价
背景和目标
- 背景: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领域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尤其在大气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
- 目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关键数据
-
大气污染:
- 移动源排放:NOx占全国排放总量约60%,VOCs占23%。
- 2020年,47个沿海港口城市中,10个城市PM2.5未达标。
- 13个港口城市O3未达标,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
-
温室气体排放:
- 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约11%,年均增速超过5%。
- 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比例将达到40%。
- “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主要发现
-
岸电使用率:
- 2020年,5个港口岸电使用率范围为3.8%-54.7%,平均约为17.0%。
- 尽管岸电建设目标基本完成,但使用率仍偏低。
-
港口机械和港内运输车辆:
- 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占比达50.3%,但“油改电”比例平均仅为16.3%。
- 港内运输车辆国五及以上标准占比36.3%-50.0%,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替代比例平均30%。
-
管理力:
- 缺少港口专项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难以“精准施策”。
- 信息公开水平有待提升,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建议
-
提升岸电使用率:
- 提高岸电覆盖率和使用率目标。
- 强化激励和惩罚机制,推动岸电使用常态化。
-
强化柴油机管控:
- 优先推动新能源替代。
- 加强低排放区管控,限制高排放机械使用。
-
科学治理基础:
- 编制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 探索两个清单合并编制的可能性。
-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 制定空气与气候协同发展规划。
- 加强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
-
完善信息公开:
- 规范信息公开统计口径。
- 加强与公众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典型港口的空气和气候协同力,促进交通领域的协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