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leanAirAsia,简称CAA)是一家国际非营利性环保公益组织,致力于改善亚洲区域空气质量,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 CAA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在中国北京和印度德里设有办公室。CAA还在亚洲六个国家建立了合作网络,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尼泊尔和斯里兰卡。 CAA自2002年起在中国开展工作,专注于空气质量管理、绿色交通和能源转型。2018年3月12日,CAA获得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在北京设立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菲律宾)北京代表处,在公安部及业务主管单位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愿景 改善亚洲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打造健康宜居的亚洲城市。 使命 实现更可持续、公平和健康的发展。我们为不同利益相关方赋能,加强区域间的 把知识转化为政策和行动,减少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亚洲区域 交流与合作,促成多行业行动与跨部门协作,推动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解决方案的 制定和实施。 地址:北���阳���街1ª�国⻔���z�3-41,100600 电话/传真:+861085326172 邮箱:china@cleanairasia.org 网站:微博:微信: www.cleanairasia.cn@亚洲�洁�气中�cleanairasia 报告作者 成慧慧 夏冬飞王悦王秋怡衷楠 冉铮 交通项目主任交通项目主管高级交通研究员分析师 高级环境研究员交通研究员 报告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序) 冯淑慧 彭传圣王人洁谢燮 辛焰 传播支持 刘明明李宏超 气候工作基金会顾问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能源基金会高级项目主管 传播项目主任传播官员 报告术语 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IPCC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CCS 中国船级社 LNG 液化天然气 CII 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 LPG 液化石油气 CO2 二氧化碳 MEPC 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CSI 清洁航运指数 N2O 一氧化二氮 DWT 载重吨 NECA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 EEDI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 NOx 氮氧化物 EEXI 现有船舶能效指数 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 EGR 废气再循环 SEEMP 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ESI 环境船舶指数 SOx 硫氧化物 IAPH 国际港口协会 TEU 国际标准箱单位 IMO 国际海事组织 WPSP 世界港口可持续项目 图表目录 图1三大船型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船舶艘数和运力在全球海运船舶中的占比1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三大船型进出中国沿海港口船舶按运力水平分组的船龄分布12 中国与部分国家国际海运贸易的航次分布16 《航运先锋2022》关注的减污降碳措施范围17 不同船型在役船舶全球船队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21 不同船型在役船舶的替代燃料构成23 不同船型新船订单的替代燃料构成23 不同订单年份和建造年份的替代燃料船舶艘数及占比24 不同规模航运公司的替代燃料船舶运力占比分布26 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队中替代燃料船舶的运力占比及其在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运力中的占比31 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队中不同替代燃料船舶的占比31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艘数及替代燃料船舶运力占比32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中不同替代燃料的运力分布32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的艘数及LNG预留船舶运力占比33 中国国际海运贸易中替代燃料油轮的主要航线及航次34 中国国际海运贸易中替代燃料集装箱船的主要航线及航次34 不同年份建造的电动船舶艘数37 三大船型在役船舶和新船订单中的电动船舶艘数37 不同船型在役船舶和新船订单中满足TierⅢ标准的船舶艘数占比40 安装SCR系统的船舶建造年份分布41 不同规模航运公司在役船队中满足TierIII标准的船舶艘数和运力占比42 不同船型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沿海航行船舶和国际航行船舶满足TierIII标准的船舶艘数占比43 中国国际海运贸易中三大船型满足TierIII标准的船舶主要航线及航次46 不同船型应用节能技术的船舶艘数和运力占比48 不同船型五类节能技术的应用数量49 三大船型在役船舶节能技术的应用数量占比50 不同船型在役船舶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51 集装箱船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数量及占比52 散货船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数量及占比53 油轮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数量及占比54 单船节能技术应用数量55 不同运力区间应用节能技术的船舶艘数及占比56 三大船型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节能技术应用数量占全球船舶的比例57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船舶节能技术应用情况58 不同船型全球船队中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艘数及运力比例63 不同年份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累计艘数64 不同船型进出中国沿海港口船舶中具备船舶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艘数和运力占比65 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沿海航行和国际航行船舶中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艘数及运力占比65 中国主要沿海港口靠港集装箱船中具有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靠港艘次及占比66 中国主要沿海港口靠港散货船中具有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靠港艘次及占比67 全球船队和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船队船龄分布和平均船龄75 进出中国沿海港口不同规模航运公司国际航行船队的平均船龄76 表1运力前二十五散货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船舶艘数和船舶总运力排名13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运力前二十五集装箱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船舶艘数和船舶总运力排名14 运力前二十五油轮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船舶艘数和船舶总运力排名15 不同替代燃料路径的航运公司数量25 集装箱航运公司替代燃料路径选择27 散货航运公司替代燃料路径选择28 油轮航运公司替代燃料路径选择29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船队中满足TierIII标准的船舶艘数占比44 不同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船舶岸电受电设施配备比例68 设定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的部分航运公司及其2021年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运力排名71 2021年船队进出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运公司在绿色船舶项目中的参与情况74 集装箱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国际航行船队的平均船龄76 散货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国际航行船队的平均船龄77 油轮航运公司进出中国沿海港口国际航行船队的平均船龄78 英文名称 A.P.MollerAntongHoldingsAsyadShipping BahriBP BWGroupCardiffMarineChinaCOSCOShippingChinaMerchantsCMACGM CMB CULinesDynacom EasternPacificShpgEvergreenMarineFredriksenGroupHapag-Lloyd HMMIRISL K-LineKMTC KuwaitPetroleumMatsonIncMitsuiOSKLinesMSC NaviosHoldingsNipponYusenKaishaNissenKaiunOldendorffCarriersONE PanOceanPetronasPIL RCL ScorpioGroupSeaLeadShippingShandongMarineSinokorMerchantSITC SKShippingStarBulkCarriersTORMA/S TSLinesValeWanHaiLinesWinningIntl WisdomMarineGroupYangMingMarineZhongguShippingGrpZIMIntegratedShpgZodiacMaritime 中文名称 报告涉及部分主要航运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 A.P.穆勒-马士基集团(马士基)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安通控股) 阿曼航运公司(阿曼航运)沙特阿拉伯国家航运公司BP航运集团 BW集团卡迪夫航运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达飞轮船)比利时海事集团 中国联合航运公司(中联航运)达能孔公司 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公司(东太平洋航运)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长荣海运) 弗雷德里克森集团赫伯罗特公司(赫伯罗特) 韩新海运有限公司(韩新海运)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伊朗国航)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川崎汽船) 高丽海运株式会社(高丽海运)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美森轮船有限公司(美森) 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商船三井)地中海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 Navios海事控股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日鲜海运 德国奥登道夫公司(奥登道夫)海洋网联船务有限公司(海洋网联) 韩国世腾泛洋船务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石油)太平船务有限公司(太平船务) 泰国宏海箱运有限公司(宏海箱运)天蝎座公司 新加坡海领船务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 长锦商船株式会社(长锦商船)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丰航运) SK航运星散海运 托姆航运公司 德翔海运公司(德翔海运)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淡水河谷) 万海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万海航运)韦立国际集团(韦立国际) 慧洋海运集团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阳明海运)中谷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谷海运)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以星航运)佐迪艾克海运公司 执行摘要 国际海运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海运承担了80%以上的全球贸易货物量的运输1,我国9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由海运完成2。在承载和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海运也排放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国际海事组织(IMO)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航运业在努力提高船舶能效,但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上升,从2012年的9.62亿吨增长到2018年的10.6亿吨,增长了9.8%。而若不采取新的减排措施,预计2050年排放总量较2008年将增长90%-130%3,这与IMO设定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既定目标不符。大量研究表明,航运业已成为影响港口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排放来源,尤其是繁忙的港口和航道附近。 以往航运业被一些机构认为是碳排放增长快速、且没有受到有效管制的排放源之一,这种情况正在转变。2018年,IMO通过了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简称“IMO初步战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海运碳排放强度与2008年相比至少需降低40%,并努力争取到2050年降低7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到2050年降低至少50%。为实现目标,IMO持续推动短期、中期和长期减排措施方案。短期措施的重点在于促进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包括进一步加强既有的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和面向新造船的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并新增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强制性要求,其中EEXI和CII要求于2023年1月1日全面实施,部分船舶将面临履约考验。中长期的重点措施主要为采用低碳和零碳替代燃料和创新型减排机制的普遍应用,具体方案仍在审议中。与此同时,IMO初步战略也在讨论修订中,减排目标及措施有望进一步趋严。 随着近年来中国“双碳”目标及其相关政策规划的提出,海运也成为中国“减污降碳”的重要领域和攻坚战场,这既意味着 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绿色发展机遇。中国在国际海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世界港口大国,在海运贸易量、造船量等方面也名列前茅。推动国际海运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也将协同减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