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动态 AI眼镜投资思考 2024年12月03日 11月18日Rokid召开AI眼镜新品发布会,后续亿道和小米等也将陆续接力。无论是美股的AI应用,还是A股的AI终端,都是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方向。我们在此总结梳理对此思考,并展望产业发展如下: 推荐 维持评级 海外AI应用浪潮之始,AI终端有何不同:前期美股科技显著分化,软硬切换的趋势较为明显。我们认为,B端的商业场景相对简洁,训练数据集更为简约,且同类赛道的场景具备可复制性。所以美股AI应用是ToB先行,而A股的AI终端集中于ToC。其中有雷朋&Meta眼镜优秀的案例,其自带的摄像头可拍摄、识别及翻译,与用户语音交互,搭载Llama模型后二代产品销量快速增长;也有用户体验较为平淡的产品,如Ola豆包耳机,发售至今天猫旗舰店销量仅有3000+,只能实现基础对话,无法调用系统功能、支持第三方APP。我们认为,最终的产品销量取决于用户实际体验,AI终端是否深耕应用场景解决用户刚需。并非所有终端只要挂上AI的名字、搭载AI功能,就可以热销。有何值得期待:梳理AI眼镜新品发布节奏,近期有不少新品值得期待。可分为AR品牌和手机厂两类来看:1)AR品牌:11月18日,Rokid发布新品,除了常见的AI拍照、识别等功能外,更协同支付宝,实现了摄像头扫描、用自然语言支付的功能。11月29日,影目发布两款AI+AR智能眼镜:INMOAIR3和INMOGO2。2)手机厂:根据36氪报道,小米预计于25Q2发布AI眼镜,全面对标Meta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摄像头模块。根据WellsenXRResearch报道,三星预计25Q3发布其首款AI智能眼镜,搭载AR1、支持Gemini模型,初步计划生产50万台。SoC是影响AI终端体验的硬件核心:2C场景端,“普适应+性价比“是主要逻辑。2C的AI终端硬件不会作为算力终端,仅需满足部分定向的端侧需求,因此SoC方案需主要解决低功耗、兼具连接能力、芯片处理能力等核心问题。以AI眼镜为例,目前主流的SOC方案有三种:1)高通XR、AR系列芯片,2)手表方案移植,3)SOC+外挂ISP方案。2B场景端,计算推理能力为王,多核异构(CPU+GPU+NPU)将成为主流方案。 分析师方竞执业证书:S0100521120004邮箱:fangjing@mszq.com相关研究1.利基型存储深度报告:供需拐点已至,国产厂商百花齐放-2024/11/232.电子行业动态:体验之AppleIntelligenceVS智谱GLM-2024/11/20 3.半导体行业周报:国产替代的脊梁-2024/1 怎么看AI终端的未来: 1)价值量提升:与早先的消费电子创新,如TWS耳机对比,AI终端是系统级产品,需适配诸多应用+AI大模型+多元化交互方式,产品形态的升级演进有个渐进迭代的过程。但优点在于,一旦用户体验成熟,带来便利解决刚需,用户的付费意愿更强。我们认为,AI终端的定价=硬件成本+AI体验,有更高附加值,可以打开品牌厂商的利润天花板。 1/114.电子行业点评:云商资本开支稳步增长,算力需求持续旺盛-2024/11/08 5.电子行业点评:小米15系列首发AIOS, SU7Ultra定义高端电动超跑-2024/10/31 2)交互体验:当下的AI终端产品,从前期的智谱、荣耀手机,到近期的Rokid眼镜,均主打语音交互,解放双手,未来还将结合手势识别等功能,进一步革新交互体验。我们认为,未来手机的定位将转向随身的算力终端,其交互过程可更多通过AI硬件实现。即:①通过AI眼镜摄像头,实现“所见即所得”;②通过麦克风,实现“所言即所行”。3)产业链生态:我们认为当前的AI终端可类比十年前的智能机。2012-2015年间,4G通信落地催生移动互联网等全新需求。传统国产智能机四强“中华酷联“,遭遇OPPO、vivo、小米等新“玩家”的挑战,行业加速洗牌。而后伴随诺基亚、乐视、金立等厂商出局,行业格局才趋于稳定。而当下,AI赋能加速智能终端崛起,类比智能机产业的格局演变,我们看好未来双线并行的市场格局。即品牌厂商自研硬件+大模型;白牌厂商则采用公版方案配合第三方模型,各自占据目标市场。投资建议:AI大模型的崛起,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智能终端浪潮。不仅有雷朋&Meta现象级产品,三星、小米、苹果等众多硬件厂商也在伺机而动。上述新品发布催化剂密集,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具体到标的,建议关注:1)品牌:小米集团、漫步者、国光电器、亿道信息等;2)代工:歌尔股份、天键股份;3)SOC: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乐鑫科技;4)光学:舜宇光学、水晶光电、蓝特光学、宇瞳光学;5)声学:敏芯股份共达电声;6)配镜:博士眼镜。 风险提示:AR光学方案更迭不及预期、创新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汇率波动。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代码简称股价EPS(元)PE(倍)评级 (元)2023A2024E2025E2023A2024E2025E 002241.SZ歌尔股份25.610.320.791.12803223推荐002045.SZ国光电器18.800.630.660.81302823推荐1810.HK小米集团27.200.700.790.92393430推荐688608.SH恒玄科技257.991.033.365.122507750推荐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4年12月3日收盘价;1人民币=1.07港元) 目录 1AI眼镜元年开启3 1.1AI应用浪潮之始3 1.2AI终端有何不同3 1.3有何值得期待4 1.4影响AI终端体验的核心环节——SoC的方案趋势6 1.5AI终端的未来8 2投资建议11 3风险提示12 插图目录13 表格目录13 1AI眼镜元年开启 近期,无论是美股的AI应用,还是A股的AI终端,都是备受市场关注的方向。我们在此总结梳理对此的思考,并展望产业发展如下: 1.1AI应用浪潮之始 最近一个月美股科技显著分化,软硬切换的趋势较为明显。AI云端硬件开始回调,但是诸多深耕ToB垂类场景的软件应用公司持续大涨。如AI+游戏广告的AppLovin、AI+办公(CRM系统)的Salesforce等公司借由AI赋能打通商业模式,带来增量收入,带动股价上涨。 以AppLovin为例,其24Q3营收同比增长39%,大幅优于市场预期的5.9%,同时净利润同比增长300%。这一超预期业绩主要在于其AI广告引擎模型Axon2.0带来广告匹配效率提升,通过“千人千面”且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构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B端的商业场景相对简洁,训练数据集更为简约,且同类赛道的场景具备可复制性。所以美股AI应用是ToB先行。 1.2AI终端有何不同 与北美的ToB应用浪潮不同,A股的AI终端则是ToC。其中有雷朋&Meta眼镜优秀的案例,也有类似Ola字节耳机等用户体验不及预期、“叫好不叫座”的产品,具体来看: ①二代雷朋&Meta眼镜使用表现较好:该AI眼镜自带的摄像头可以拍摄、识别及翻译外部物体、并与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初代产品在两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只卖出了30万台。而二代眼镜2023年9月推出后,一个季度就卖出30万台,且销量增幅稳定;此外,在今年4月搭载Llama模型后,根据VR陀螺数据,截至24H1,眼镜累计出货量超100万台。 ②Ola豆包耳机使用表现则不及预期:截至11月28日,Ola的淘宝天猫旗舰店销量显示仅有3000+。我们实际购机后的体验较为平淡,耳机的AI功能只能实现基础对话、无法调用系统功能,如定闹铃,更无法支持第三方APP。 图1:用户与Ola耳机交互展示图2:用户与MetaAI界面对话框 资料来源:ifanr公众号,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前方智能,民生证券研究院 可见AI终端也并未解决一切的良药,也有用户体验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存在。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终端只要挂上了AI的名字、搭载了AI的功能,就可以热销。最终的产品销量取决于用户的实际体验,AI终端是否深耕应用场景,解决用户的刚需,而不是为了AI而AI。 1.3有何值得期待 2023年9月,雷朋联合Meta推出Ray-Ban智能眼镜,该产品在刚推出时也具备语音助手功能,但24年MetaAI的加入让这一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AI硬件;根据VR陀螺数据,截至24年10月,该眼镜已在全球销售超100万副。我们认为这一产品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佩戴舒适性的提升和对应用场景覆盖度的增加。 Ray-Ban眼镜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一条AI落地硬件的全新思路,也验证了市场需求,由于Ray-Ban的AI功能无法进入中国,国内AI眼镜行业有一定市场空缺,因此近期国内各软硬件大厂纷纷开始布局和评估AI眼镜项目。 图3:AI眼镜发布日程表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映维网等,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我们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元年。回顾市场就AI眼镜这一产品形态达成共识的过程,我们认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寻找新的AI硬件;②XR头显设备短期内难以打开市场,AI加持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③眼镜形态的AR产品由于较为轻便更易为消费者接受;④AI眼镜是更为早期的智能眼镜形态,其叠加AR显示效果即为AR眼镜,AI眼镜可通过替代传统眼镜进行普及,有望率先规模落地。 图4:市场就AI眼镜产品形态达成共识经历的四个阶段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从软硬件两个维度分析,在AI眼镜的硬件储备方面,由于前期AR眼镜产品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因此硬件储备相对较为充足,目前主要变化在于传统眼镜厂商开始加入进来,眼镜渠道(销售/验光)、眼镜品类的know-how等对于各大软 硬件厂商来说都是一场全新的大考,需要有大量眼镜行业的经验托举,率先指明这条路径的正是Meta的Ray-Ban,由此,诸多AI眼镜创业公司开始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老牌眼镜/太阳镜品牌合作,如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旗下AI眼镜品牌“界环”先后与宝视达、宝岛眼镜等眼镜连锁品牌合作;AR厂商Rokid、Xreal也有望与暴龙眼镜、GentleMonster合作;AI眼镜新秀“闪极”则是与中国香港快时尚眼镜品牌LOHO合作。在AI眼镜的软件储备方面,许多厂商在过去一年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纵观手机厂商们近来的发布会,基本都重构了操作系统、语音交互范式,从底层打通与多模态模型、AI应用的兼容,这些也正是AI眼镜上不可或缺的软件体系。当下OPPO、vivo及苹果也均在评估AI眼镜项目;大模型厂商这边,随着更强调AI性能的AI眼镜成为独立产品形态,百度、腾讯、字节等厂商也开始密集和供应链厂商交流,寻找硬件合伙人。 梳理AI眼镜新品发布节奏,近期有不少新品值得期待。可分为AR品牌和手机厂两类来看:1)AR品牌:11月18日,Rokid发布新品,除了常见的AI拍照、识别等功能外,更协同支付宝,实现了摄像头扫描、用自然语言支付的功能。此外,11月29日,影目科技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两款一体式AI+AR智能眼镜:INMOAIR3和INMOGO2。2)手机厂:根据36氪报道,小米预计于25Q2发布AI眼镜,全面对标Meta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摄像头模块。根据WellsenXRResearch报道,三星预计25Q3发布其首款AI智能眼镜,搭载AR1、支持Gemini模型,初步计划生产50万台。 1.4影响AI终端体验的核心环节——SoC的方案趋势 1.4.12C场景端,“普适应+性价比“是主要逻辑 消费电子主打用户体验,因此2C的AI终端硬件不会作为算力终端,仅需满足部分定向的端侧需求,例如提升基础功能、长续航、低功耗等。 在AI可穿戴设备领域,我们观察到: AI可穿戴设备在用“普适应+价格”的逻辑打造亮点产品。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具备广大使用基础:2023年全球品牌TWS耳机年销量约3亿对;2023年手表/手环年销量预计达1.86亿只;2023年中国戴眼镜人群接近7亿。在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