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提升将如何重塑全球汽车市场20241203_导读2024年12月04日07:26 关键词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力重塑瑞银新能源车库存价格战合资车企利润市场份额电动化智能化比亚迪估值新势力电池产业链欧洲市场汽车厂商电动车 全文摘要 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快速转型,政府补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速了向全面电动化的过渡。然而,对补贴的依赖也引发了市场调整和价格战的担忧。同时,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也在全球市场中提升份额,对国际汽车制造商构成挑战,导致其在华利润下滑及库存问题。 瑞银-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提升将如何重塑全球汽车市场20241203_导读2024年12月04日07:26 关键词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力重塑瑞银新能源车库存价格战合资车企利润市场份额电动化智能化比亚迪估值新势力电池产业链欧洲市场汽车厂商电动车 全文摘要 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快速转型,政府补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速了向全面电动化的过渡。然而,对补贴的依赖也引发了市场调整和价格战的担忧。同时,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也在全球市场中提升份额,对国际汽车制造商构成挑战,导致其在华利润下滑及库存问题。此外,欧洲市场电动化转型与碳排放合规要求,加之地缘政治因素,对汽车厂商构成了新挑战,包括面临价格压力和市场调整的不确定性。整体而言,中国汽车行业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国际品牌需适应这一竞争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环境。 章节速览 ●00:00微影展望2025: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竞争力提升与全球市场重塑 在万德3C平台举行的线上会议中,主持人连沛堃讨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全球市场重塑 策略。会议邀请了两位瑞银的行业专家作为嘉宾,讨论主题聚焦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提升与全球竞争力。讨论中特别强调了不会涉及个股推荐,并感谢观众对瑞银研究的支持,同时进行了投票活动的推广。会议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当前状况和面临挑战的概述作为开场。 ●02:30中国车市销量创新高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在以旧换新和报废补贴政策下,中国车市销量创下近年新高,经销商库存达到历史低位。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全面加速转型。然而,预计明年年初受补贴政策影响,销量可能短暂下降,同时面临价格战提前的挑战。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市场持乐观态度。 ●06:42全球车企在中国面临挑战,自主车企机遇增多 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利润下降和库存积压问题,尤其是西方合资车企,过去十几年平均每年在中国的利润约200亿美元,但现在面临利润蒸发和库存减少的困境。不过,这同时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豪华车领域仍有盈利空间。中国自主车企,尤其是龙头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尽管面临新进入者如科技巨头的挑战,但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显示了市场的机会大于挑战。 ●09:56合资车企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调整 从2017年开始,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销量下滑,各系别品牌见顶时间不同。豪华品牌虽仍盈利,但普通中高 端品牌面临盈利缩减,市场份额逐渐被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抢占。合资品牌产能利用率下滑,特别是中高端市场,豪华品牌除外。趋势显示,合资品牌需重新定位,可能需要收缩到高端个性化需求,或调整产品线,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 ●12:57中国成为全球车企研发和生产重地 中国从早期的大市场转变为全球企业低成本高效生产的工厂,而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研发和试验场。当前,中国在电动车和智能化转型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中国在电池产业链中占据显著份额,同时具备丰富的人才资源,支撑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也标志着市场份额 和产业集中度的变化,预示着未来自主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尽管中国本土车企的市值相对较低,但鉴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行业趋势,其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18:182025年欧洲汽车市场展望及挑战 欧洲汽车团队预计2025年全球产量略有增长,增长主要由国内汽车厂商市场份额增加所致。整个市场面临无增量 情况,加之中国汽车厂商的竞争加剧,导致汽车厂商面临价格压力。欧洲汽车厂商需应对碳排放合规挑战,同时地缘政治影响,如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谈判,可能影响市场格局。欧洲市场需求维持在均衡水平,长期来看,挑战包括非增量市场、激烈竞争和合规要求。 ●23:332025年市场判断与投资预警 对于2025年的市场表现,提出谨慎态度。短期内销量增长主要依靠补贴,存在不可持续性,预计明年年初会出现 淡季和需求透支现象。低价电动车热销,引发投资者对产品周期的过度期待,可能导致股价虚高。牛市后期特征明显,投资者开始追逐基本面较差的股票,预示市场可能接近尾声。合资品牌与国企面临结构性挑战,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的崛起挤压市场份额,三者不可共存,市场难以支持所有小公司同时表现良好。出口增长面临关税等挑战,过程曲折。建议警惕近期股票表现背后不成立的故事,注意市场预期波动。 ●30:13价格战预期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投资者关注明年可能提前至二月份开始的价格战预期,讨论集中在价格战预期是否充分,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分析指出,今年3月至4月价格战预期严重,导致板块股票表现不佳;随后因政府刺激政策及夏季减产,价格战预期暂缓,但股价再度下跌。进入10月至11月,许多股票翻倍增长,投资者对于明年价格战的警惕度不足。同时,经济状况、政府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市场对新车和降价的预期,都可能影响价格战的发生及对股市的影响。 ●34:33探讨全球汽车行业的长期竞争与新势力整合 讨论集中在是否欧洲和其他国家的车企能在长期角度重新崛起,以新技术模型与中国汽车竞争。提到中国品牌在电动车和智能化方面的创新领先,以及新势力之间的整合机会,暗示即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也不会减少。强调了在当前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持续创新对于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性。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在当前以旧换新政策下,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如何? 发言人答: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在以旧换新和报废补贴政策推动下,销量创下了近年新高,甚至达到了17年以来的新高。10月份单月销量已超过270万台,经销商库存也降至历史低位,仅为1.1个月。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约有20%的需求来自于政策刺激,预计明年政策效果将减弱。 发言人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情况怎样? 发言人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国内已超过50%,并在10月份超过了50%。渗透率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或限牌限购城市,现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的渗透率都在45%到55%之间,表明社会全面转向新能源转型已经实现。 发言人问:价格优惠情况及对未来展望如何? 发言人答:虽然近期折扣有所稳定,但在豪华车领域依然存在下滑趋势。预计明年价格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明年2月可能会提前出现价格战,这与春节后的需求淡季和工厂复工饱满生产有关。 发言人问:对于当前市场表现及未来风险的看法是什么? 发言人答:尽管目前销量表现不错,但考虑到明年年初可能会出现因淡季叠加补贴透支导致的短暂真空期,加上提前的价格战,因此从短期来看持谨慎态度。长期来看,全球车企在中国重新布局,中国自主品牌将面临巨大机会,部分合资车企将面临利润大幅度下滑甚至归零的问题。 发言人问:过去十几年中国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状况如何? 发言人答:过去十几年,中国合资车企平均每年在中国赚取约200亿美金的利润。然而,进入2023年后,利润出现三层下滑,预计2024年上半年还将有四成以上的量下滑。目前,除几家豪华车企外,大多数西方车企及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已经归零。 发言人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外品牌市场份额的情况如何?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 发言人答: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中外品牌市场份额分布中,国外品牌占据了大约3分之1的份额,主要依靠合资车企维持。合资车企中,有大约13%的市场份额是由亏损国企贡献的。自主品牌作为市场主力,占据了约64%的 份额,但同时也有新势力(4%)和科技企业转型(2%)所分得的市场份额。这表明尽管新进入的科技巨头开始抢夺份额,本土合资企业仍面临市场份额逐渐丢失的问题。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自早期至2017年前保持增长态势,但自2016至2017年销量达到顶峰后进入下滑期。不同车企见顶时间不一,如韩系在2014至2016年间、美系在2016至2017年、欧系在2017至2020年,目前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下滑。同时,中高端品牌合资车企的盈利能力正在下滑,普通品牌中高端市场表现不佳,豪华品牌则仍能维持盈利,但时间上有所滞后。 发言人问:合资品牌产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怎样? 发言人答:过去几年中,合资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特别是中高端合资品牌产能利用率呈现逐步下滑趋势,从2020年的73%下降至2023年的56%。豪华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但仍需调整定位,逐渐收缩到个性化和高端需求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从65%上升至84%,并且新势力产能利用率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合资尤其是中高端合资品牌的产能利用率下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结构性现象。 发言人问:对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角色定位应如何调整? 发言人答:外资品牌在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并调整其品牌定位,从过去的中高端全面生存状态转向聚焦高端个性化需求。中高端品牌需收缩业务范围,放弃普通中高端产品线,转向高端产品线。此外,全球车企在中国的角色已从最大市场转变为成本低效率高的工厂、练兵场和研发中心,以及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试验场地。利用好中国产业链和研发资源将决定全球车企未来十年的成功与否。 发言人问:中国在全球车企布局中的角色变化及其优势是什么? 发言人答:中国在全球车企布局中的角色从市场和工厂转变为健身房、研发中心,拥有丰富的电池产业链资源 (全球电动车60%、电池70%、电池材料80%以上市场份额),以及智能化软件人才优势。中国每年产出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超欧洲和美国总和,为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 发言人问:自主品牌崛起对中国汽车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是怎样的?目前中国本土自主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估值状况如何? 发言人答:自主品牌崛起初期使市场更加分散,但在2021年和2022年后,随着自主品牌进一步崛起,市场开始整合和集中。目前,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已成为规模最大的车企,市场集中度呈现缓慢回升趋势,并在未来几年倾向于加速收缩和聚集,这对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尽管中国本土自主品牌车型占全球20%的车市、产销量各占全球20%,电动车产量和销量均占全球60%,但市值仅占全球车企总体市值的10%左右。 发言人问: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车企的市值表现以及长期投资机会?发言人答:即使考虑到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影响,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值增长仍被看作是长远投资机会的一部分。长远来看,尽管当前市场份额占据10%左右,但随着行业发展,这一比例可能会增长到大约16%,这依然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且对自主品牌崛起充满信心。 发言人问:对于欧洲汽车市场2025年的产销展望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欧洲汽车厂商将面临哪些具体挑战? 发言人答: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产量略有增长,但大部分增长将由国内汽车厂商市场份额增加所驱动。若去掉国内厂商的影响,欧洲市场的产量预计会与2024年持平甚至缩减。同时,由于整体市场无增量且面临来自中国汽车厂商的竞争加剧,传统厂商将承受更大的价格压力。欧洲汽车厂商将面临碳排放合规的压力,尤其是2025年欧洲标准会有显著下降,厂商可能通过加大电动汽车竞争、削减燃油车产量等方式达标。此外,地缘政治因素如对进口纯电动汽车的谈判结果及潜在的电池出口和在欧投资限制也会影响市场格局。 发言人问:对于当前汽车市场及股价表现有何看法? 发言人答:当前汽车销量的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补贴政策,并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繁荣状态。一旦补贴消失,明年年初可能会出现需求急剧下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