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总结
一、关注大省预算外扩张的原因
- 地方信用扩张:6个头部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贡献了全国45%的GDP和一半以上的卖地收入,是信用扩张和经济循环的关键。
- 预算外扩张:预算外信用主体是国企(城投为主),与预算内相比,预算外没有既定预算目标,能动态反映地方能动性。
二、大省重回预算外扩张的原因
- 合理发展权释放:2023-2024年化债重心从重债省份转向头部大省,资源更多倾斜给大省。例如,2023年1.4万亿特殊再融资债中,6个大省仅占9.2%,而今年前9个月8000亿特殊新增专项债中,6个大省占33.4%。
- 政策导向:化债工作思路从侧重防风险转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
三、大省预算外扩张的可持续性
- 持续倾斜:合理发展权的释放将使地方信用扩张更加顺畅。预计至少到2026年,化债资源将持续倾斜给大省。
- 资源分配: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分配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大省因隐债较多天然获得更多额度。
四、10月财政数据点评
- 收入端:税收和非税收入双双增长,税收增速为半年来首次转正,反映了出口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 支出端:地方支出增速显著高于中央,显示地方财政压力有所缓解。中央支出随后可能增加。
- 广义财政: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收窄,带动广义财政收入转正。专项债发行加速,支持四季度项目建设。
关键数据
- 10月财政收入:同比5.5%,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非税收入同比增长39.6%。
- 10月财政支出:同比10.4%,其中地方支出同比增长11.9%,中央支出同比增长4.2%。
- 广义财政: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0%,但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0.4%。
- 土地市场:卖地收入降幅收窄,广义财政收入转正。
总结
10月财政数据显示,地方信用扩张尤其是预算外扩张有所增强,这得益于合理发展权的释放和政策导向的变化。未来,地方财政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但中央支出也将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