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2024年11月4日 国际铜业周会议纪要及铜市场调研报告 研究员:王颖颖 期货从业证号: F3039600 投资咨询从业证号: Z0014913 :021-65789219 :wangyingying_qh1@chinastock.com.cn 第一部分参会及调研背景及目的 2024年以来,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一直维持低位,2025年铜精矿长单谈判及冶炼厂 生产情况牵动市场的神经。另外2024年三季度受到783号文的影响,废铜下游企业大 面积停产,未来废铜政策走向将是影响铜供需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在10.21-10.25走访了湖北当地的铜企业,调研废铜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并且参加国际铜业周,聆听各位专家的观点,现场与各地冶炼企业、贸易企业交流,了解铜原料及电铜供应、废铜政策导向,以及未来消费前景。 第二部分国际铜业周会议纪要 一、再生铜资源供需分析及预测 1、中国再生铜发展现状:国内回收 中国再生铜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也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到加工利用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并出现了如浙江台州、宁波、广东南海、清远、天津静海等以进口废料为主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以国内回收为主的废杂金属集散地。近年来,江西、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区的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铜的矿产资源最紧缺的区域,但却是我国再生铜和铜加工产量最大的地区。全国80%的铜加工企业分布在这三个地区,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铜。这三个地区的再生铜产业具有各自的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销售废铜原料;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浙江为代表,利用废铜生产铜材及黄铜制品;环渤海地区主要是以天津为主,有超过200家企业利用废铜生产电线电缆。 国内再生铜行业呈现为小而散的格局,年利用废铜在5000吨以下的小型废铜厂是我国 再生铜产业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但目前随着环保压力日益增强,废铜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 2、中国再生铜现状:拆解 电力和建筑领域铜消费占比大,但报废周期长。家电和电子领域回收体系不规范。部 分电子产品回收率低;家电拆解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家电电子拆解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国家补贴,但目前补贴力度趋于减少)。汽车回收率也并不高。 图1:国内各领域终端用铜产品的理论回收期限及回收率 数据来源:安泰科 图2:进口原料拆解海外布局 数据来源:安泰科 3、中国再生铜现状:近年来相关政策变化图3:中国再生铜相关政策变化 数据来源:安泰科 (1)以旧换新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行动方案》指出,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商务部数据),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将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根据《行动方案》,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等。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等。 基本解读: “以旧换新”重在建立循环体系。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有利于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反向开票及公平竞争条例: 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发〔2024〕7号)要求,实行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自2024年4月29日起,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以下简称出售者)向资源回收企业销售报废产品,符合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出售者开具发票(简称为“反向开票”)。 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国令第783 号)(以下统称“783号文”),并于6月6日发布,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十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基本解读: 从长期看,有利于再生(铜)产业更加有序、合理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但短期来看,由于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再生产业和部分企业面临阵痛。 (3)新进口废铜标准 2024年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再生铝及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4年第23号)。 基本解读: 再生铜原料将铜及铜合金实物量统一调整为大于等于97%,夹杂物统一调整为小于0.8%,较此前有所放松,但取消3号铜米以及夹杂物高的破碎铜等原料。 再生铜合金原料统一将铜及铜合金实物量调整为大于95%,夹杂物统一调整为小于0.8%,较此前有所放松。同时,新增青铜及白铜等类别,屑料的进口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新增对废弃炸弹、炮弹等爆炸性物品的禁令;新增压力容器、密闭容器禁令;减少对危废的限制。 理论上对进口有利。 4.海外废铜利用情况 (1)政策 马来西亚计划2022年开始收紧金属废料进口(1月10日开始实施,原计划自2021年 11月1日开始执行)。 欧盟于4月11日通过了关于废物运输的2024/1157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对第1257/2013号和2020/1056号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废除了原1013/2006号条例。欧盟指出,《条例》旨在确保欧盟:1.不向第三国出口废物,并为废物的无害环境管理作出贡献;2.加强执法力度,防止在欧盟内部以及从欧盟向第三国非法运输废物;3.提高欧盟内部废物运输的可追溯性;4.促进欧盟内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条例》同时规定了向第三国运输废物的出口商必须履行的义务。该条例以《巴塞尔公约》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理事会关于控制用于回收作业的废物越境转移的决定为基础,针对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制定了不同的制度。欧盟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与非经合组织国家联系,向它们提供适用于它们的规则的详细信息。《条例》将于2024年5月20日生效,并于 2026年5月21日起实施。 (2)竞争格局 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控制废料出口。发展中国家竞争激烈、比较优势明显。 市场透明度越来越高,信息差越来越小,进口利润空间受到压制。图4:海外主要废铜利用国家 数据来源:安泰科 5.中国再生铜前景分析 随着铜矿产资源约束不断加剧,我国对再生铜的需求仍处于增长阶段。 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铜产生国。但国内废铜供应量的释放仍是长期过程,导致国内回收替代进口满足需求,并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局面。 铜的应用由主要满足普通制造业需要,转向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端的和性能较差的废铜直接利用产品,未来量级可能会趋于缓慢被压缩。 跨国企业采购绿色低碳原料和低碳产品意愿也会越来越强烈。 中国再生铜(废铜)回收、原料加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技术现代化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上的铜积蓄量非常庞大,与国外的再生铜企业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未来自产原料的供应量大,具备后发优势。 二、中国铜消费增长潜力分析 1、中国铜消费历史回顾 中国的铜消费量整体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上个世纪90年代,铜消费基数低,增长幅度波动剧烈;本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发展进入快速道,加工制造业蓬勃发展,电网数次升级改造,奠定了我国全球加工制造中心的地位,也促进了铜消费持续近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以后,铜消费增速降至个位数,但年度增量依然可观。 图5:1991年以来中国精铜消费量(万吨)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安泰科 1990-2023年期间,中国精铜消费量占全球比例从6.7%提高至56.5%。中国铜消费占比的快速提高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99-2003年期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住房货币化实施、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铜消费全球占比从9.5%提高至20%;另一个阶段是2008-2010年期间,货币宽松政策极大的拉动了铜需求,三年间中国的铜消费占比从25.1%快速提升至40.1%。 图6:1990年以来中国精铜消费全球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安泰科 2、铜消费结构变化 国内的铜消费领域(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空调制冷、交通运输、电子、建筑和其他。 2000-2023年期间,主要行业的铜消费占比变化:电力行业稳步上升,从42.2%提高至 50.3%;空调制冷行业占比先升后降,2005年一度提高至19.0%,后逐步回落,目前稳定在 15.0%左右;交通运输占比在9.5%-11.0%之间波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占比提升至11.8%;电子信息稳定在8.0%-9.5%之间;建筑行业先升后降,2011年达到高点9.1%,目前已回落至6.3%;其他行业占比持续下降,从15.1%降至8.0%。 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国内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较快增加,电力行业的铜消费量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中。房地产是建筑行业的铜消费主要领域之一,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发生变化,铜消费近几年处于下降趋势。国内新能源行业(指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对铜消费的拉动起步于2010年前后,对铜消费的大幅拉升从2020年开始。 2010年,新能源行业铜消费量仅为6.7万吨,2018年达到阶段新高35.9万吨,2019年 短暂调整,2020年以后进入增长快速道,2023年达到167.2万吨,较2018年增长了3.7 倍。国内新能源行业(指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铜消费高速增长,占比从2010年的0.9% 提高至2023年的15.9%。 新能源行业铜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抵消了部分传统行业用铜减缓甚至下降,还额外带动了相关的配套铜需求,如:电网、充电设施等,成为近年来拉动国内铜消费增长的主力。 从消费结构看,新能源行业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消费及占比,也带动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铜需求。 图7:2020年以来中国铜消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安泰科 3、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 (1)电力:电力行业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大基建时代已经过去,“双碳”总体目标下,电能消费比例不断提升,电网仍在不断建设和升级,绿电远距离输送、储能的需求不断提升,其中的电池储能占比提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