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标与公示撬动建筑节能市场——纽约等城市国际经验的启示
一、背景与目标
- 背景:中国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8.3%,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虽然仅占8.3%,但能耗占比高达38%。因此,提升大型公建的能效成为政府节能减排的重点。
- 目标: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提高公众对建筑能耗的认识,促进能效对标与信息公开。
二、现状与挑战
-
现状:
- 政策框架:中国已有《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信息的公示公开。
- 数据积累: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完成4万余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3680栋建筑被实时监测。
- 信息披露:自2007年起,各地开始公示部分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信息,截至2012年底,共有8432栋建筑被公示。
-
挑战:
- 数据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详细的实施导则。
- 成本高昂:数据收集完全依赖政府研究项目,导致成本高且推进缓慢。
- 市场响应不足:尽管有政策要求,实际执行效果不佳,未能有效推动市场参与。
三、国际经验
- 美国纽约市:于2009年通过立法强制实施既有大型建筑的能效对标与信息公开。
- 其他城市:如芝加哥、波士顿等也采取类似措施,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强制要求业主上报能耗数据,并通过统一工具对标和公示。
四、建议措施
-
整理、整合并分享现有数据
- 整理、整合已掌握的大型公建基本信息和能耗数据,标准化并共享作为对标初始数据库。
- 逐步建立业主定期上传数据的机制,完善对标技术和流程。
-
强化业主主体地位
- 从收集能耗信息和能效对标开始,逐步扩展到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改造等。
- 整合现有平台和工具,开发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开展业主培训和宣传活动。
-
调整财政资金补贴模式
- 合理控制能耗监测平台的补贴支出,将财政补贴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场承担节能诊断、智能控制等服务。
-
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 提高公示数据的一致性、可持续性和可溯源性。
- 整合多部门数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 将能效对标和信息公开纳入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
- 对能效低的建筑制定逐步提高能效的行动计划。
-
加强国际合作
- 与美国城市建立伙伴关系,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 推进“城市能源项目”,共同探讨新技术和新政策。
五、总结
通过借鉴纽约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中国应采取有效的市场驱动措施,利用能效对标和信息公开来推动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还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最终实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