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控制:“蓝天”与“低碳”的双赢
重现蓝天和低碳发展已成为城市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提出了PM2.5和PM10的浓度改善目标。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推动了空气质量的改善。然而,单纯依靠末端治理无法解决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工业过程排放仍是主要来源。因此,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而实施的政策往往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深圳的“蓝天”成绩
根据深圳市发布的《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9.8 μg/m³,较2014年下降了11.3%,优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阶段过渡目标(35 μg/m³),接近二阶段过渡目标(25 μg/m³)。自1995年长期监测以来,深圳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有显著下降,尤其是PM2.5自2012年监测以来下降了21.1%。
深圳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历程
产业结构调整历程
深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九十年代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本世纪初初步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2000年人均GDP已达39700元,相当于2010年全国人均GDP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6。2008年国务院批复《珠三角地区发展改革纲要》后,深圳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提出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的目标。
能源结构调整历程
深圳的万元GDP能耗从2009年的0.52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的0.404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由2010年的0.871吨降至2014年的0.673吨。深圳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措施,推进产业从低端向高端领域转型,淘汰低端企业,吸引更高端产业项目落地。目前,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1.88万亿元,占GDP的35.3%。
空气污染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协同效益
通过实施产业升级、低碳发展、以及清洁能源转型,深圳在获得持续的空气质量改善与碳强度改善的同时,没有牺牲经济发展。2015年,深圳GDP增长8.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9%)。
结语
深圳的经验虽然不能完全复制到每个城市,但其历程与成效提升了城市实现蓝天、低碳与经济多赢的信心,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