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零售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架构与职责、运行、检查与改进的指南。适用于零售行业的各类业态,包括大型超市、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等。
主要内容
1. 总体要求
- 合规要求:满足法规要求和合规义务。
- 适应性:与零售行业特性、业务规模、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
- 目标设定:基于准确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设定碳管理目标。
- 持续改进:考虑组织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对碳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 市场需求: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和期望。
2. 组织架构与职责
- 指定碳管理事务负责人:确保碳管理方针、目标和体系的建立,并与企业战略方向一致。
- 内部管理团队:明确各参与部门在企业碳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制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相关的方针、目标,开展碳排放的量化与报告等工作。
3. 目标制定
- 碳减排目标:设定总量减排、营收或营业面积的强度减排目标,涵盖所有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 碳中和目标:明确实现年份及阶段性目标,优先采用节能低碳技术及管理手段进行减排,必要时通过碳抵消实现碳中和。
- 碳资产管理目标:根据碳减排或碳中和目标设定碳资产管理目标,包括碳排放数据监测、减排技术成本分析、碳配额管理等。
4. 运行
- 碳管理体系运行:包括建立碳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编制温室气体排放与核算报告,碳减排管理的实施等。
-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
- 确定核算边界:对具有运行控制权的业务或设施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
- 识别排放源:直接排放源(固定排放源、移动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范围二排放和范围三排放)。
- 基准年设置:选择最近年份作为基准年,确保数据可审核。
- 活动数据收集:对能源消耗、电力使用等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
- 选择排放因子:选择公认的、可靠的排放因子。
- 核算排放量:将活动数据乘以排放因子,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
- 编写碳排放报告:包括数据覆盖时间、组织边界、活动数据的收集和确认等内容。
5. 碳减排、碳中和、碳资产管理措施
- 碳减排管理:通过淘汰高能耗设备、采用低GWP值的冷媒、提高可再生能源及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等方式实现减排目标。
- 碳中和管理:评估外部抵消机制,对于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购买核证的自愿减排量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
- 碳资产管理:依托碳排放数据或分配到的碳排放配额,对企业自身碳资产进行评价和估值,通过成本分析手段选择适合的低碳技术或投资开发自愿减排项目。
6. 文件记录和信息交流
- 文件记录:对碳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进行充分的文件记录。
- 信息交流与披露:确保在碳管理组织层级之间以及层级内部信息的有效及时交流,向各级政府部门报告碳排放相关数据,并通过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对外披露。
7. 培训
- 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内容、考核等实施计划。
- 培训内容:包括碳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方法,碳减排技术等。
- 培训后评估: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后评估,确保培训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零售企业建立和完善碳管理体系,提高碳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