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证券时报社]: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4年) - 发现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4年)

金融2024-10-30-证券时报社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4年)

主编:程国慧副主编:周一孙森林编辑:苏龙飞周少杰杨霞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 年 4 月,新“国九条”发布,强调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大局。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基本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证券时报发布的《2024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总结资本市场重要动态变化,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特点及重要成果,为新阶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第一,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排头兵,肩负着引领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均稳步迈进。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沪深北三市共有 5354 家上市公司,较 2023年末增加 19 家;受 9 月下旬市场回暖提振,市值增至 84.63 万亿元,较2023 年末增加近 10%。上市公司业绩韧性十足,2024 年中期近八成企业实现盈利,超过六成公司营收同比上涨。消费电子、半导体、基础化工等行业景气度回升明显,传递着产业向好发展的暖意与韧性。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影响力稳步增强,2024 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例提升到 82.6%,和 2023 年末相比提升约 13 个百分点。 A 股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占比稳步提升,公司数量占比近三分之一,市值占比约两成。从企业属性看,超大体量的央国企与数量众多的民企同台竞技,是 A 股市场的重要特征。 第二,资本市场政策供给显著提升,多项利好政策稳步出台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4 年新“国九条”发布,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监管政策“1+N”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发布减持新规、转融券、程序交易规范等具体规定,回应了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科创板八条”出台,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包容性。9 月 24 日“一行一 局一会”三位“一把手”同时亮相,宣布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涉及资金供给和制度完善等多方面,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点燃市场做多热情。并购六条”在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提高监管包容度和交易效率等方面下大功夫,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并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要求,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让上市公司主体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监管机构通过严把 IPO 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撤单量创历史新高。多部门合力严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多家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因财务造假受到处罚。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严打财务造假的关键环节,除了上市公司之外,普华永道等多家审计机构也收到罚单。退市制度改革得到了深化,A 股市场的退市力度进一步加大,2024 年前 9 月有 50 家 A股公司摘牌,创历史新高。监管层加大力度推动耐心资本入市初见成效,其持仓规模创同期新高。 第三,自 2023 年 8 月 27 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以来,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双双大幅下降。此外,今年前九月共有 376 家主动撤回 IPO 申请的公司,创下历史新高,上市门槛提高,财务不达标或成为 IPO 公司主动撤单的一大因素,现场检查也是企业主动撤回申请的原因之一。A 股市场股权再融资呈现出明显的“扶优限劣”导向,再融资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双双下降。从再融资类型看,定增仍占据较高比例,其次是可转债、可交换债、优先股等。A 股上市公司债券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多元化融资的主要平台之一,前 9 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达到 4.02 万亿元。科创票据的发行量达到了 1156.04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634.14 亿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增幅高达 82.3%。 第四,证券交易所开展专项活动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截至 9 月末,沪深两市共有 1359 家上市公司披露行动方案。提质增效不仅仅停留在行动方案层面,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分红、重要股东增持的方式,以真金白银维护市场稳定,体现了对市值的重视。从年内数据看,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及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同比均不同程度增长。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明显提升,陆续出台多项政 策提及市值管理。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年内已有宏微科技、金陵饭店、惠博普、协鑫集成等部分上市公司出台了公司市值管理制度。 第五,2024 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态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在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呈现出新特征。“并购六条”的出台,进一步激活了并购重组市场。 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共有 139 家公司披露最新重大重组进展,公司数量超 2022 年、2023 年全年。科创板并购重组尤其活跃,“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有 61 家科创板公司首次发布并购重组公告。 第六、上市公司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研发投入持续创新高,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公司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公司治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主营业务占比、股权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上市公司重视 ESG 实践,加速构建 ESG 管理体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企业出海蔚然成风,第二增长曲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海外收入频创新高。 第七、上市公司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从 2014 年至 2023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从 7.6% 增长到超过 13%。数据统计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研发投入、境外业务收入、业绩增速方面都有显著优势,成为引领 A 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整体来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监管机构的精心引导和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的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研发投入屡创新高,分红力度逐步增强,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日益扩大等方面。 展望未来,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市场各方需勠力同心、不遗余力,主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回馈股东与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 目录 摘要 1 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7 (一)上市公司概况 上半年近八成公司盈利8(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两创”板块占比稳步提升9(三)机械设备板块领衔 实体经济占比继续提升11(四)东部沿海规模优势显著 江苏科创成色十足12 二、新“国九条”引领市场高质量发展15 (一)新“国九条”发布 顶层设计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16 (二)落实严监严管 剑指违规减持、转融券及高频量化交易等17 1、减持新规 防范绕道减持17 2、转融券清零按下暂停键 提振市场信心18 3、程序化交易新规出台 促量化交易规范发展19 (三)重拳出击 严监管持续发力20 1、“零容忍”严惩违法违规202、六部门合力 严惩财务造假213、退市力度加大 勾勒多元化特征22 (四) 金融监管部门合力稳市场 加速发展耐心资本24 1、“一行一局一会”合力出实招 真金白银稳市场24 2、被动基金快速扩容 规模赶超主动基金243、“国家队”增仓 A 股 持仓逼近历史同期峰值26 三、IPO 发行放缓 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7 1、IPO 募资下滑 “两创”板块占比过半28 2、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IPO 撤单量创新高28 3、再融资监管扶优限劣 公司数量和规模双降30 4、上市公司发债逐年攀升 精准支持科技创新32 四、提质增效重回报 市值管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34 (一)提质增效在行动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35 1、沪深两市积极推动 超千家公司发布行动方案35 2、增持回购创新高 真金白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36 3、中期分红渐成潮流 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38 (二)市值管理助力提升投资价值 推动高质量发展40 五、并购重组活跃 积极拥抱优质资产41 (一)政策暖风频吹 并购重组升温42 (二) 典型案例44 案例 1:普源精电44 案例 2:湖南白银45 案例 3:迈瑞医疗46 六、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48 1、研发投入屡创新高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49 2、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新兴产业51 3、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内在价值52 4、强化环境保护 履行社会责任54 5、出海潮涌 开拓第二增长曲线55 七、向新出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8 (一)拥抱新质生产力 重塑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59 (二) 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案例61 1、三一重工61 2、广汽埃安63 3、威胜信息64 八、总结及展望66 (一)多措并举 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67(二)向“新”出发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70 附录 1:证券时报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推出“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 系列报道72 “科创板八条”后首单落地 普源精电并购“两步走”72从 IPO 到被并购 一场 4 个月急速落地的“双向奔赴”79“A 控 A”进军新赛道 迈瑞医疗打造产业整合范本86“并购 + 易主”化解风险 国资助力“白银第一股”脱困重生92从“混改”到“整体上市” 徐工机械借力改革穿越周期98 附录 2:科创启明星—探寻 A 股创新力量系列报道105 数“智”转型 一台起重机的柔性制造之路105向“新”而生 一家汽车工厂 8 个月的极致改造111“五本模式”引领 这家公司的列车开往六大洲117这项数码喷印技术 加速纺织品绿色发展进程123这项 ALD 技术 牵引国产半导体设备攻克难关129 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 年 11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其“枢纽功能”的定位。而资本市场最核心要素就是上市公司,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近年来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速高质量发展。2019 年 11 月,中国证监会制定下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通过 35 年的时间使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2022 年底,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推出新一轮“三年计划(2022—2025 年)”,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向更高水平跃进。 (一)上市公司概况 上半年近八成公司盈利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排头兵,肩负着引领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均稳步迈进,截至 2024年 9 月末,沪深北三市共有 5354 家上市公司,较 2023 年末增加 19 家(其中 IPO69 家,退市 50 家);合计市值共计 84.63 万亿元,受 9 月下旬市场回暖影响,市值较 2023 年末增加 7 万亿元。 2024 年经济稳步回升,上市公司业绩韧性十足。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 5000 多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 34.88 万亿元,净利润 2.9 万亿元。其中4180 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近 8 成。从增速情况看,3000 余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19 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16 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另有 56 家营收超过千亿元,46 家净利润超过百亿元。 从行业看,能源、材料、工业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