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宏观经济线上会议20241028_导读 2024年10月28日19:07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决策层政策转变外资内资财政政策通缩资本市场社保福利制造业消费特朗普经济运行民生问题美国大选债务置换社会保障体系产能投资价格下行房地产市场 全文摘要 在这次讨论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其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大选背景下,尤其是美国大选对中国市场的外部冲击。他们分析了政策转向如何重塑市场预期,以及政策实施的细节、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对房地产市场、债务风险管理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考量。讨论还触及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以及美国大选带来的贸易关系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专家们也分享了股票市场投资策略,强调评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的市场机会。整个对话凸显了投资决策在复杂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多维考量。 章节速览 ●00:00大摩宏观策略谈:关注中国政策及海外资本动态 在最近的1周一度大摩宏观策略谈中,投资者关注中国即将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以及其与美国大选同期的安排,讨 论了海外资本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和政策托底化解风险的讨论。研究部首席专家们分享了对金融行业和策略的看法,以及最近的海外路演回来的新鲜反馈。特别强调了政策预期和市场活跃度的回升,以及天气转冷和室内讨论氛围的热烈,展现了对中国未来政策和经济形势的高度关注。 ●02:24外资内资对政策转变的不同看法及影响 外资对政策变化持谨慎态度,要求明确的财政支持和政策细节以重建信任。相比之下,中国内部投资者和决策者认为这次政策调整标志着重大思维框架的转变,强调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并反驳了关于经济增长放缓和信息茧房的负面观点。决策层的积极举措旨在恢复市场信心,改善民生,应对通缩挑战,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乐观预期。 ●05:11打破思维定式,政策应对形势变化 过去政策和投入在基建、产能与消费、社保福利间的分配,以及是否依靠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来刺激经济的讨论,都体现了思维定式的存在。对短期减税减费与长期社保福利承诺之间的财政可持续性辩论,反映出对福利社会的担忧。九月份以来宏观政策的变化显示形势比人强,政策改革与大幅调整反映了社会底层民生、安全问题及地方政府运营的关注。当前的社会感知指数接近最低点,暗示政策力度需加大,以打破思维定式,实现更有效的政策应对。 ●07:0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思维转变与服务业发展 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期间,专家建议中国应重视供给侧改革,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而非过度依赖需求侧刺激和虚拟经济。这种观点导致了供给和产能投资的重要性被提升,而忽视了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加剧了虚实对立的思维定式。近年来,决策层逐渐意识到制造业的过度投入问题,并开始反思这种做法,体现了对服务业和资本市场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尽管存在对政策变化的乐观情绪,但专 家指出,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循环仍需时间,需要解决投资与消费、社保与产能、脱虚向实之间的冲突。 ●10:06人大常委会对地方债务的化解策略及其影响 讨论集中在人大常委会可能提出的债务化解方案上,包括明年债务处理的温和方案或未来几年总额的提出,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案刺激经济和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地方债务的解决不仅关乎会计处理,还涉及到资金流动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然而,对海外投资者而言,这些措施可能不被视为新的刺激,导致期望落空。同时,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特别是如果特朗普当选,可能增加关税压力,因此市场人士期望人大常委会能采取措施减轻这一影响。 ●13:12提出更多长期特别国债以刺激经济 在当前没有增量刺激的背景下,提出了增加赤字、特别国债发行以及消费品刺激等措施,旨在超越去年10月提出的三年1万亿长期特别国债计划,用于社保福利、消费刺激和生育补贴等。这些政策被认为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利 好,对国内投资者构成正面影响,也符合海外投资者的预期,认为这是解决债务问题之外的增量刺激。决策层已将资本市场视为改善社会预期的重要手段,此举旨在打破通缩,尽管政策规模仍需加大。投资者认为此次转向是基于民生的长期策略,因此相对乐观。 ●18:01中美经济关系及政策转变分析 经济学家蔡志鹏对美国大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海外投资者对其路演的反馈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重点包括经济政策转变的三个层次:意识到经济面临新挑战,政策战术性调整,以及长期增长的保障。指出政策层面应对经济下 行趋势的策略转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态度。分析认为,政策转变在某些方面是明显的,但在一些社会福利和意识形态方面可能只存在边际变化。 ●22:53政策思路转变及对经济的影响 已出台政策显示政策思路转向,从担忧股市泡沫到视股市为引导社会预期的工具,以及对地方债务政策的调整,旨在防风险和抗通缩。财政政策需求端措施虽缓慢,但未证伪政策转向。未来政策或持续支持,以应对通缩挑战,尽管近期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内生动能不足,制造业投资与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不匹配,暗示经济循环不畅,企业利润下滑加剧供需失衡,可能形成工资和价格下降的螺旋,需政策维持支持性姿态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5:25政策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讨论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可能采取的三种政策方向及其对经济增长和通缩压力的影响。第一种是维持现状,可能导致债务通缩螺旋继续,限制投资空间。第二种是接受经济较大幅度放缓,逐步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但难以迅速恢复物价水平。第三种是大规模经济再平衡,通过刺激消费促进GDP增长,但面临产能调整的挑战。建议政策向第三种理想情形靠拢,以应对潜在的外部风险。 ●27:46中美贸易关系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讨论了中美贸易关系中关税政策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关税加征的可能范围、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应对。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面临较大的财政扩张压力,但由于债务水平较高,政策空间有限。讨论还涉及通过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家庭储蓄率,以释放消费潜力的策略。 ●34:49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消费刺激与改革信心 在线投资者对近期中国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表达了关注,特别是关于11月人大常委会可能采取的措施。讨论中,一些投资者担忧仅依赖短期刺激措施可能不足以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强调需要通过改革来打破通缩局面。分析指出,即使有进一步的消费刺激,可能性也不高,除非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建议通过结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改革政策来恢复信心,并提出营造宽容的商业环境、强调合法致富等措施作为打破通缩的关键。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政策的配合将有助于走出通缩,对市场持乐观态度。 ●39:24金融行业对政策转向的深入分析 金融行业首席rita从地方调研情况出发,分析了政策转向的力度,认为转向为30度角,强调了经济、防风险和效率 的重要性。讨论中指出,过去五年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需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同时关注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化解。调研显示,城镇化和地产泡沫趋向理性,优质投资项目减少,对地方发债和隐性债务的监管加强,反映地方资金来源缺口问题依然存在。 ●43:13税收检查常态化及经济政策调整 税务检查进入常态化,关注过剩产能和经济刺激措施的副作用,税制改革和二次分配被提及为必要手段。税收率占GDP比例较低,需通过改革和税收调整支持福利建设和经济刺激。银行窗口指导减弱,信贷投放趋向理性,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非短期波动应对。 ●47:20政策托底与市场自我调整的平衡策略 自21年开始,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和平台政策的逐渐收紧,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托底措施,包括财政政策的加码 和利率的调整。尽管市场对更大政策空间的期待存在,但考虑到政府杠杆的限制和效率问题,政策调整更倾向于理性化和市场化,旨在避免过度依赖政府杠杆。通过财政政策和市场信心的恢复,逐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52:06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探讨 讨论了当前中国经济在产能投资和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变化,强调了从过去的大开大合和无序扩张转向更加理性、有序的投资和改革。指出了过去过度强调工业和制造业对经济的推动,导致的新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债务和赤字管理,以及刺激消费者福利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探讨了未来几个月内,关于是否继续增加刺激以及如何有效使用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内部辩论,强调彻底转变需要时间,但已有积极信号表明能寻找到打破通缩的路径。最后,提出了对未来股票市场投资策略的思考,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对中国的叙事方式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54:20市场对中国经济政策转向的最新态度变化 最近与投资人的交流显示,尽管部分投资人对中国政策转向持怀疑态度,但多数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长期资金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兴趣提升,部分投资人已将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从低配调整至至少平等配置。这些变化反映出市场情绪的转变,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抱有更多信心。 ●57:28市场焦点:政策持续性与预期管理 市场关注政策持续性、规模性以及速度和时长,同时受到美国大选结果和美国联储政策影响。市场点位反映了政策预期,讨论中提及对目标价和估值的调整,以及对央行低息贷款支持市场稳定效果的评估。强调政策转向对市场的积极影响,并指出银行和证监会与市场沟通的重要性。市场估值目前被认为是合理水准,后续预期相对谨 慎。 ●01:03:53政策预期下的股市波动及投资策略 在11月8号的人大常委会会议预期可能会有超常规财政政策出台,引发市场短期内估值上攻。尽管基准市盈率预计在10至11倍之间,但投资者关注政策能推动中国重回通胀轨道的可能性。建议在当前政策不确定性下,注重高股息率和自由现金流的股票,以应对潜在下行风险并准备政策利好。同时,提醒关注美国大选对市场的影响,尤 其是关税政策的变化,建议提前对相关股票和板块进行防御性分析。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海外耐心资本对中国的态度,相较于过去两三年是否有变化? 发言人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海外耐心资本对于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之前他们持较为悲观的态度,但现在更关注具体的财政政策落地、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打破通缩循环等实际举措。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他们将变得更加乐观。 发言人问:决策层在财政政策上的考虑有哪些具体体现? 发言人答:决策层在财政政策上的考虑包括但不限于:打破传统基建和产能投资与消费、社保福利投资之间的思维定式;在刺激手段上,从依赖隐性路径转向显性赤字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同时,短期减税降费等消费刺激措施与长期社保福利承诺之间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仍在讨论中。 发言人问:近期政策调整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框架变化? 发言人答:近期政策调整显示了一种重大的思维框架范式转变,它打破了市场对于决策层对经济关注度下降和民生领域压力过大的担忧。政策调整旨在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解决经济、民生和地方政府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强调经济仍然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基础,打破了过去三年存在的信息茧房论调。 发言人问:对于即将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市场有哪些预期? 发言人答:市场普遍关注人大常委会是否会提出地方政府划债方案,这可能包括温和的年度化债规模或是未来几年累计的较大规模。然而,外资投资者普遍认为这只是解决存量问题而非新增刺激,因此对人大常委会的结果持谨慎乐观态度。 发言人问:特朗普当选会对中国经济和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发言人答:如果特朗普当选,其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因此,选择在当前时点召开人大常委会,部分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关税战影响,通过提前释放较大规模的化解方案来提振信心。不过,仅依靠划债方案可能难以满足海外投资者对增量刺激的期待。 发言人问:对于可能的增量刺激措施,国内和海外投资者有何不同看法? 发言人答:国内投资者倾向于认为近期决策层将资本市场视为改善社会预期的重要工具,而海外投资者则期待看到更多的真金白银的增量刺激政策,比如增加赤字或特别国债发行,加大对消费、社保福利等方面的刺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