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FY2025H1折扣及负经营杠杆致利润承压,控费能力优异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FY2025H1折扣及负经营杠杆致利润承压,控费能力优异

2024-10-28吕明、张霜凝开源证券D***
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FY2025H1折扣及负经营杠杆致利润承压,控费能力优异

FY2025H1折扣及负经营杠杆致利润承压,控费能力优异,维持“买入”评级FY2025H1收入130.55亿元(同比-7.9%,下同),主要系零售环境疲软及线下同店客流同比下降双位数导致,归母净利润8.74亿元(-34.7%),主要系毛利率下降,同时负经营杠杆导致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考虑当下消费环境仍然承压,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FY2024-2026归母净利润为13.3/15.3/1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0/10.4/8.8倍,国庆流水环比9月改善,预计主力品牌订单已有调整同时渠道、产品表现预计在组织架构调整后有所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消费需求疲软及线下客流下滑影响流水表现,线上及批发收入占比提升 消费需求疲软及线下客流下滑导致FY2025Q1/Q2流水录得中单下降/10-20%低段下降。分品牌看,FY2025H1主力品牌收入113.51亿元(-8.1%),预计受耐克经典产品收入降速影响,此外短期库存上升导致折扣加深,其他品牌收入16.09亿元(-6.5%),占比12.3%(+0.2pct)。分模式看,FY2025H1零售收入109.25亿元(-8.9%),占比-0.9pct至84.3%,批发收入20.35亿元(-2.2%),其中直营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30%+。经营指标:FY2025H1折扣加深,其中线下折扣加深、线上折扣改善,全渠道库销比预计4-5月,库存结构中新品占比相对稳定。 线下门店以效率为核心控面积、重坪效,持续践行全域一体化管理 (1)线下:截至FY2025H1门店数量5813家(-6.4%),较财年初净闭331家,直营毛销售面积同比-1.9%/环比-2.7%,单店销售面积同比+4.8%,环比降速(FY2024单店面积+6%),符合以效率为核心、一品一策为思路,控面积、重坪效的门店策略。(2)线上:持续扩大平台电商布局,通过矩阵式直播体系建立内容电商优势,私域小程序店铺数量已超2500家、企业微信数已超9万个,此外通过线上本地生活/商圈异业合作/线上社群运营缓和线下客流损失。 毛利率下降,效率优势下费用率微增,现金创收能力强劲支撑高派息 FY2025H1毛利率41.1%(-3.6pct),下降由于短期内存货上升而加大折扣、线上占比提升。逆境下保持效率优势,费用率微增,SG&A为33.1%(+0.2pct),其中估测租金、员工、其他费用率分别为12.0%(-1.3pct)、10.4%(+0.4pct)、10.7%(+1.1pct)。OPM为8.6%(-3.6pct),政府补贴、净融资成本及税项支出正向弥补归母净利率-2.7pct至6.7%。营运能力可控,现金创收能力强劲支撑高派息:截至FY2025H1,存货为61.2亿元(+6.4%),存货周转天数为148.3天(+7.4天)。 应收/应付周转天数分别+1.3/-2.3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6.14亿元(+2.5%),中期延续高派息,派息率99.4%(FY2024H1为74.2%)。 风险提示:消费者信心恢复、国际品牌恢复、新品牌合作不达预期。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FY2025H1折扣及负经营杠杆致利润承压,控费能力优异 FY2025H1公司实现收入130.55亿元(同比-7.9%,下同),下降主要系零售消费环境疲软及线下客流下滑导致,归母净利润8.74亿元(-34.7%)。中期派息率99.4%(FY2024H1派息率为74.2%),同比增长25.2pct。 图1:FY2025H1公司实现收入130.55亿元(-7.9%) 图2:FY2025H1归母净利润8.74亿元(-34.7%) 1.1、FY2025H1流水下降,主力品牌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品牌 流水端分季度看,FY2025Q1、Q2零售及批发总销售金额分别录得中单下降、10-20%低段下降。 公司FY2025H1销售货品收入为129.60亿元(-7.88%),联营收入为0.73亿元(-15.7%),电竞收入为0.21亿元(-0.5%),其中: 货品销售收入分品牌看:主力品牌仍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FY2025H1主力品牌收入113.51亿元(-8.1%),在货品销售收入中占比87.0%(-0.1pct)。FY2025H1其他品牌收入16.09亿元(-6.5%),占比12.3%(+0.2pct)。 货品销售收入按业务拆分:FY2025H1零售收入109.25亿元(-8.9%),零售占比-0.9pct至84.3%。FY2025H1批发收入20.35亿元(-2.2%)。 表1:FY2025H1销货品收入为129.6亿元(-7.9%),主力品牌收入113.51亿元(-8.1%)、零售收入109.25亿元(-8.9%) 1.2、分渠道看:线下门店以效率为核心控面积、重坪效,持续践行全域一体化管理 1.2.1、线下:聚焦效率调整线下门店结构,单店销售面积增长放缓 门店数量:截至2024/8/31门店数量5813家(-6.4%),同比净闭396家/环比(较期初,下同)净闭331家。针对品牌属性,聚焦效率和品质,面对同店客流同比下滑双位数的情况,“一品一策”地调整线下门店结构,其中新开店聚焦于主力品牌的主力店型及专业垂类品牌的新布局;改造店以未来店效提升为核心;结合市场情况和品牌策略,加速淘汰低效尾部店铺,减少客流低迷对线下实体经营效益的冲击。 门店面积:FY2025H1毛销售面积同比-1.9%/环比-2.7%,由于店铺面积同比减少幅度小于店铺数量减少幅度,单店销售面积维持增长同比+4.8%,但上升幅度逐步平缓。 图3:FY2025H1持续调整线下门店结构 图4:FY2025H1总销售面积下降,单店面积维持增长 1.2.2、线上:新兴渠道保持优质增长,会员消费及全域一体化优势驱动 统筹布局全平台流量,满足多场景消费需求。FY2025H1直营线上占整体直营销售额超过30%。电商及内容平台方面,持续扩大各电商平台的布局,搭建直播矩阵,融合内容社交,抖音及微信视频号账户超过300个,直播销售额同比+200%,在抖音平台运动户外榜排名第一。私域运营方面,持续通过线上社群促进用户活跃度,目前小程序店铺数量超过2500家,企业微信数超过9万个,私域小程序在微信热门小程序运动户外类排行榜中排名保持第一。 会员消费仍为门店销售主力贡献,尤其高价值核心会员贡献显著。FY2025H1会员贡献的店内零售总额(含增值税)比例为93.7%,持续保持着较高比例且稳健的销售贡献,复购会员贡献占比稳定为60-70%,高价值会员占总消费会员比例仅中单位数,但对总消费会员的销售贡献近4成,客单价持续显著高于会员整体,消费者的潜力和粘性更加凸显。 2、毛利率下降,效率优势下费用率微增,现金创收能力强劲 支撑高派息 2.1、盈利能力:毛利率同比下降3.6pct,效率优势下费用率仅微增 (1)毛利率:FY2025H1毛利率41.1%,同比-3.6pct,下降主要系收入下滑带来短期内存货上升后加大促销力度、线上销售占比提升。 图5:FY2025H1毛利率为41.1%,经营利润率/净利率为8.6%/6.7%(-3.6pct/-2.7pct) (2)费用端:FY2025H1公司SG&A为33.1%(+0.2pct),主要系客流下滑对线下门店带来负经营杠杆影响,其中估测租金费用率12.0%(-1.3pct)、员工费用率10.4%(+0.4pct),其他费用率10.7%(+1.1pct)。 图6:FY2025H1估测租金费用率12.0%(-1.3pct)、员工费用率10.4%(+0.4pct) (3)经营利润率及归母净利率:FY2025H1经营利润率为8.6%(-3.6pct),政府补贴、净融资成本及税项支出正向带动归母净利率为6.7%(-2.7pct),其中政府补贴同比+101%,主要受益于FY2024H1较高缴纳税额的补贴递延,所得税同比下降37%,略深于税前利润变化的幅度。 2.2、营运能力:存货情况整体可控,稳健现金创收为高派息奠定基础 (1)存货:截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存货为61.2亿元(+6.4%),存货周转天数为148.3天,同比+7.4天。 (2)应收/应付账款:截至2024年8月31日,应收/应付款分别为9.49亿元、8.49亿元,分别同比-22.5%/+82.5%,应收/应付周转天数分别同比+1.3/-2.3天至16.1/14.8天。 (3)经营性现金流:FY2025H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6.14亿元(+2.5%),自由现金流24.06亿元(+1.8%),优质稳健的现金创收为高派息奠定基础,中期每股派息0.14元,派息率99.4%(+25.2pct)。 图7:截至FY2025H1,公司存货为61.2亿元(+6.4%)图8:截至FY2025H1应收账款为9.49亿元(-22.5%) 图9:受销售下滑影响,FY2025H1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贸易周转天数增长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当下消费环境仍然承压,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FY2024-2026归母净利润为13.3/15.3/1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0/10.4/8.8倍,国庆流水环比9月改善,预计主力品牌订单已有调整,同时组织架构调整后渠道、产品预计有所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4、风险提示 消费者信心恢复、国际品牌恢复、新品牌合作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