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千里润泽万物 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手册 目录CONTENTS 引言01 Part1 Part2 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03 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04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06 加速器一:能源低碳、韧性和包容性转型06 加速器二:构建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安全保障体系13 加速器三:加强黄河流域的应对气候风险能力19 重要概念21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2 气候变化23 温室气体24 碳达峰与碳中和25 碳汇26 化石能源27 可再生能源28 清洁能源2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大会(COP)3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3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32 流域综合治理33 水·能源·粮食·生态纽带关系34 新型电力系统35 气候韧性36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37 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NCS)38 气候智慧型农业(CSA)39 环境、社会、治理(ESG)40 Part3 研究进展与实践案例41 A科学研究进展42 中国实现碳中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42 能源低碳转型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44 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的挑战与韧性提升45 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赋能环境健康47 陕西省能源低碳转型守护水资源、水体洁净目标49 B地方实践案例50 山西省:能源转型就业问题及政策分析50 宁夏贺兰:高效管理农业用水,实现协同治理51 山东明水:老牌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探索53 山西芮城:能源转型探索——兼顾包容性与韧性55 山西柳林:突破技术壁垒迎甲烷治理投资新机遇56 北京房山:废弃矿井生态修复重焕生机57 山东青岛:中德生态园标准先行打造“美丽”园区59 山东青岛:低碳被动房设计增强建筑气候适应能力60 河南鹤壁:行业低碳转型和清洁低碳采暖保障空气清新61 山东济南: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提高土壤肥力62 C他山之石64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水系统低碳转型研究64 吉尔吉斯斯坦可持续土地管理助力增强生态碳汇及其协同效应65 欧盟整合共享平台鼓励多方参与保障政策实施66 莱茵河上游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政策制定及实施助力多目标协同67 言 引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27)上,中国 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该报告反映了自2020年提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来,中国落实此目标的进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 《巴黎协定》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长期目标,即要把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较工业化以前的水平控制在2°C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而努力。为了遏制全球升温,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全球温室气体73%的排放量源于能源消耗,而化石能源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以实现“双碳”目标为目的,低碳转型离不开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的转型。 由于经济体量大、能源强度高、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首位的特性,中国的减排之路任重而道远。能源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只有具备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特点的能源转型,才能保证其可持续性,从而给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帮助中国稳步实现气候目标。 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也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中都具有关键的战略地位。因此,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安全息息相关。依托于黄河流域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战略地位,其绿色低碳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个低碳转型加速器的作用:1.扎实推进能源低碳、韧性和包容性转型,为产业升级、转移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2.加强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的协同管理,把握资源节约、资源高效利用和气候治理的整 01 体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3.利用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协同生态系统的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增汇等多重效益,加强流域内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挖掘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多赢。此手册是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特别准备的,给关注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者、学者、智库等群体和公众提供参考。 《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之 ——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包容性发展》 《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之 ——加速低碳转型,赋能2035美丽中国》 《2035美丽黄河——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的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 (WEFE)纽带关系协同管理》 02 03 Part1 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来说,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绿色低碳发展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黄河九省区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4.6%,其中山东、内蒙古、山西和河南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省,宁夏、内蒙古、山西、甘肃和青海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名列前十,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的低碳发展水平不高,其面临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 针对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研究团队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转型需要高强度的电能替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效提升。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的达峰和尽早的深度减排,将有效降低中长期路径中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代价和难度。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黄河九省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 数据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 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赋形势和经济发展程度,这决定了各省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黄河流域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不仅是能源系统的变革,也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总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是推进“双碳”战略的关键,也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农业发展、城镇化等社会经济活动推动着人类对水、能源和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流域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冲突和威胁。黄河流域的低碳转型,不是单独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独立转型的问题,而是需要具备国家战略和流域整体的统筹思想。在进行流域整体转型和综合治理的同时,解决“九龙治水”的矛盾,推动多政策、多目标的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更早地实现流域的成功转型。 实施黄河流域低碳转型,需结合水资源管理、能源转型、农业保障、 生态保护等多方因素,因而增加了流域综合治理的难度,给管理者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人员安置、经济波动等严峻问题。这不仅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方面,还需要更多关联部门之间相互联动,才能最大化地将转型进程推动下去。 2023年,中国正式从疫情中复苏,这将给黄河流域的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研究机构和智库等决策支撑部门应加强指标统计、监测和评估的相关研究,为美丽黄河指标体系建设与评估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政策决策部门应规范指标数据统计口径和标准,并促进共享数据及相关平台的建设,分地区实施评估体系,为动态监测美丽中国建设程度提供可及的数据。依托可靠丰富的数据和因地制宜的评估体系,政府决策部门应深入了解各地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挑战及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措施,从而高效实现2035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此外,鼓励企业及行业制定融入美丽中国指标的标准并进行试点工作,借鉴各方经验完善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美丽中国建设体系及相关工作,自下而上地推进2035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在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的未来政府工作重点中,专门强调了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表示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手段,推动流域绿色转型,促进环境污染防治。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推进能源行业的清洁高效利用和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目标。黄河作为能源密集型流域,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并推动低碳转型也是该流域开展未来工作的重心。CEMF团队基于既往的研究经验,总结并提出了推动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三个重要加速器,具体如下: 加速器一: 复杂的相互关系。虽然在“双碳”目标下 能源低碳、韧性和包容性转型 能源系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 存在诸多能源的低碳转型路径相关的研究,但转型过程中对韧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这些方面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如果能源系统在转型过程中以低碳为单一目 能源的低碳转型、韧性、包容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标,就可能会忽视其韧性发展,导致短期和长期的能源安全都受到威胁。对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来说,低碳转型的过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能源低碳转型没有兼顾包容性发展,就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部不平衡,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能源转型具备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的特点,才能助力中国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给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为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CEMF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碳汇的潜力, 我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深度减排情景下可实现“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中和”的目标,并在2035年实现碳排放相对政策情景峰值减半的目标。首先,电力部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优先领域,其主要减排措施包括优化电源结构、提高发电效率、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CCUS技术等。其次, 工业部门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主要依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提升电气化水平、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来实现低碳转型。虽然交通和建筑部门减排潜力相对较小,但科学合理的转型措施将大幅提升社会生活水平,降低环境污染。交通部门需重点优化运输结构、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电气化和替代燃料的发展;建筑部门则可以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推进建筑节能、合理建筑规划、“光储直柔”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举措,来加快城乡建设的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路线图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过程中加强能源系统韧性的策略 低碳转型需要能源系统及相关产业在短期内实现变革性的转型,而如此快速的改变可能会给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气候变化、政策改变、技术革新等因素都会加剧能源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推动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需要: 1 系统性地构建转型框架,全面加强能源系统在面临风险的准备期、感知期、应对期和恢复期内的韧性,提升能源系统上下游各个环节及其他相关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2 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是实现能源转 型韧性发展的关键。在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传统火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多元化的电源供应结构,并且应用集中式、分布式、移动式等综合电源的供应模式和储能技术,这些都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韧性。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韧性能源系统蓝图(以电力系统为例) 09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的重要加速器 Part1低碳转型促高质量发展 3 发挥减排措施来增强低碳和韧性发展的协同效益。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