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2 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3 (一)概述:定义和特点...............................................................................3(二)进展:政策和市场...............................................................................4 二、成都低空经济产业概况............................................................................5 (一)全国产业布局........................................................................................5(二)成都发展基础........................................................................................8 三、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表现........................................................10 (一)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10(二)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位居全国前列.......................................11 四、成都与主要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对比分析.................................................13 (一)成都与主要城市上中下游产业链对比...........................................13(二)成都与主要城市龙头企业竞争力对比...........................................14(三)成都与主要城市产业发展支撑力对比...........................................17 五、成都低空经济未来发展趋势..................................................................20 (一)提升空域开放水平,加快探索空中交通管理经验......................21(二)精准补齐关键短板,抢抓发展窗口引领产业前沿......................21(三)创新低空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加快形成商业闭环......................22 声明.........................................................................................................23 前言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在遥远的太空,无数人造卫星日夜环绕地球飞行;万米高空之上,各路航班川流不息;而我们头顶的低空领域,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我国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作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政策持续推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正深度推动产业和技术融合,深刻改变改变我们的生活图景,显现出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巨大潜力。 当前,各地正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生态。作为航空工业重镇,成都航空产业基础雄厚、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丰富,拥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多个政策功能叠加优势,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较好、前景广阔。 当前,成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产业链,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为探究低空经济发展的城市路径,助力成都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推出《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成都)报告(2024)》,期望为成都布局万亿级蓝海市场、竞逐未来“天空之城”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一)概述:定义和特点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为主体,依托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综合经济形态,包括载人、载货等在低空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低空经济产业链条覆盖较广,主要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关联支持产业。 低空经济主要有四方面特点1: 一是立体性。运行空间立体性较强,“飞行在空中,作用在地面”,空地衔接十分紧密。 二是局地性。以小飞机、小航线、小企业为依托,具有地域窄、规模小和较为分散等特点,与各地区的关联度十分紧密。 三是融合性。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医疗+航空”“体育+航空”等。 四是广泛性。涉及领域和行业十分广阔,体现在通航、警用、海关以及军用领域,运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 (二)进展:政策和市场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全方位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2023年6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顶层政策相继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民航局成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民航局局长任组长,统筹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升温。 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政策层面积极推动下,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争相竞逐的万亿新蓝海。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受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二、成都低空经济产业概况 (一)全国产业布局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 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其中:上游为研发设计与原材料,代表企业有中国铝业、宝钛股份、中国商飞等;中游是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包括无人机、直升机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代表企业有大疆创新、中信海直、亿航智能等;下游是应用与服务,应用场景包括低空经济+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代表企业有莱斯信息、深城交、川大智胜、中信海直等。 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2达5441家,其中上游(研发设计与原材料)企业605家、中游(零部件制造与集成)企业3543家、下游(应用与服务)企业2140家。 过去几年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由2020年3123家增至目前5441家,合计增加2318家,增长74.22%。其中,仅今年前8个月,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就大幅增加1699家,超过过去几年增量总和,增幅达到45.40%,显示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全国低空经济下游应用与服务领域企业增长迅猛,截至今年8月达到2140家,比去年底增加1379家,增幅高达181.21%,是各地争相加强应用场景创新、丰富低空经济生态的直观写照。 (二)成都发展基础 作为国内同时具备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成都被纳入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具备较为完整的航空装备研制和配套能力。航空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三,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15%。 尤其是工业无人机领域,成都拥有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龙头 企业,产业年均增速超20%,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融合航空、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在经济性、可靠性、智能性和环保性等方面优势显著,被视为低空经济的最佳载体,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赛道。成都沃飞长空作为国内首家“有人驾驶载人eVTOL”适航审定企业,AE200适航进程正在加速。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细分环节来看,截至2024年8月,成都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224家,全国占比4.12%。其中,上游(设计研发与原材料)企业27家,全国占比4.46%;中游(零部件制造与集成)企业138家,全国占比3.90%;下游(应用与服务)企业101家,全国占比4.72%。总体而言,成都上中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三、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表现 (一)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 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企业参与、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等多维度互动。为综合评价各地低空经济发展水平,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构建评价指数模型,形成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2024)。具体如图所示: 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包括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创新聚集度和环境友好度四个一级指标,各项指标得分分别根据相关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汇总得出,最终指数得分=(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4×100%。 企业聚集度,主要衡量区域内低空经济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的聚集度和影响力。 资本活跃度,从融资热度和融资规模来衡量区域低空经济企业在投融资领域的竞争力。 创新聚集度,从发明专利角度考量区域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能力。 环境友好度,从通航机场数量、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数量,考量区域发展低空经济的便利度、友好度。 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着眼于不同城市在低空经济产业上链接资源的能力,指数越高则反映该区域在产业链上的聚集度越高、竞争力越强。 (二)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位居全国前列 借助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成都)报告(2024)》对全国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链聚集度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报告显示,深圳、北京作为头雁领跑,成都与上海、广州处于第二梯队,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差距,正在加速竞逐“天空之城”。 从综合指数来看,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为45.51,居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排在全国第5位;细分指标方面,企业聚集度、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均排名靠前,显示出不俗的综合实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30城中,珠三角(深圳、广州、珠海)3座,长三角(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徐州、合肥、常州、芜湖、嘉兴、南通)11座,环渤海(北京、天津、沈阳、济南、青岛、烟台、石家庄)7座及成渝2座,合计占比超七成。 2023年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点名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深圳、 广州、珠海、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北京、成都、重庆等各区域内核心城市,近年相继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低空之城”。 目前,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