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低空经济概述与进展........................................................................................... 1 (一)概述:定义和特点.................................................................................... 1(二)进展:政策和市场.................................................................................... 2 (一)产业链构成................................................................................................ 5(二)产业链扫描................................................................................................ 6 三、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7 (一)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 .......................................................7(二)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30 城 .............................................................9 四、城市低空经济上中下游“链接力”指数......................................................... 11 (一)低空经济上游“链接力”指数.............................................................. 11(二)低空经济中游“链接力”指数.............................................................. 13(三)低空经济下游“链接力”指数.............................................................. 14 五、城市低空经济发展趋势观察............................................................................. 16 (一)区域聚集态势正不断加强...................................................................... 16(二)大湾区释放领跑示范效应...................................................................... 17(三)应用牵引形成市场新业态...................................................................... 18(四)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布局...................................................................... 19 声明............................................................................................................................. 20 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 一、低空经济概述与进展 (一)概述:定义和特点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为主体,依托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综合经济形态,包括载人、载货等在低空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低空经济产业链条覆盖较广,主要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关联支持产业。 低空经济主要有四方面特点1: 一是立体性。运行空间立体性较强,“飞行在空中,作用在地面”,空地衔接十分紧密。 二是局地性。以小飞机、小航线、小企业为依托,具有 地域窄、规模小和较为分散等特点,与各地区的关联度十分紧密。 三是融合性。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医疗+航空”“体育+航空”等。 四是广泛性。涉及领域和行业十分广阔,体现在通航、警用、海关以及军用领域,运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 (二)进展:政策和市场 2021 年 2 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2023 年 6 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顶层政策相继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 3 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层面积极推动,地方层面快速响应。目前,全国已有 20 余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上海、海南、湖南等地均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 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争相竞逐的万亿新蓝海。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 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 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 万亿元至 5 万亿元。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二、低空经济产业链 (一)产业链构成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研发设计与原材料,主要代表企业有中国铝业、宝钛股份、中国商飞等;中游是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包括无人机、直升机及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代表企业有大疆创新、中信海直、亿航智能等;下游是应用与服务,应用场景包括低空经济+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代表企业有莱斯信息、深城交、川大智胜、中信海直等。 (二)产业链扫描 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2达 3742 家,其中上游企业 639 家、中游企业 3116 家、下游企业 761 家。 2020 年至 2023 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增加 619 家,其中上游新增 7 家,中游新增 600 家,下游新增 28 家。低空经济领域零部件制造与集成环节企业聚集度最高且仍在进一步强化,成为各地竞逐低空经济万亿级赛道的核心阵地。 其中,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产业链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环节。 目前,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快速渗透的成长期,而载人的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仍处于概念期 到导入期阶段,未来发展均颇具想象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预计 2025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将成主力机型,eVTOL 也将快速推进商业化。 本轮政策力度空前,低空经济战略性地位前所未有。随着低空飞行器越来越多的场景化应用,低空经济产业链释放出更多机遇。 三、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一)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企业参与、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等多维度互动。为综合评价各地低空经济发展水平,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构建评价指数模型,形成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2024)。具体如图所示: 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包括企业聚集度、资本活 跃度、创新聚集度和环境友好度四个一级指标,各项指标得分分别根据相关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汇总得出,最终指数得分=(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4×100%。 企业聚集度,主要衡量区域内低空经济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的聚集度和影响力。资本活跃度,从融资热度和融资规模来衡量区域低空经济企业在投融资领域的竞争力。创新聚集度,从发明专利角度考量区域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能力。环境友好度,从通航机场数量、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数量,考量区域发展低空经济的便利度、友好度。 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着眼于不同城市在低空经济产业上链接资源的能力,指数越高则反映该区域在产业链上的聚集度越高、竞争力越强。此次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含产业上、中、下游指数)报告,对全国 271 座涉及低空经济产业的城市产业链聚集度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求更全面反映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及区域间差异。 (二)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30 城 从全国来看,北京和深圳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堪称“低空经济之城”。 北京、深圳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分别达到 83.49、77.28,前者在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和创新聚集度指标上领跑全国,而后者在环境友好度上居全国第一。 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成都居第二梯队,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分别为 46.66、44.49、43.45、42.52 和 41.17。从分项指标来看,企业聚集度广州、西安表现优异,资本活跃度上海、广州仅次于北京、深圳,创新聚集度南京、西安和广州表现较好,环境友好度上海、南京和成都表现亮眼。 截至 2023 年末,深圳、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广州、南京和苏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别为 325 家、321家、180 家、153 家、145 家、124 家、120 家、117 家、75家,排在全国前十位。其中,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 都、西安上市企业最多,分别为 25 家、14 家、9 家、8 家、8 家、7 家;北京、深圳、西安、广州、成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分别为 18 家、17 家、17 家、11 家、10家。 四、城市低空经济上中下游“链接力”指数 (一)低空经济上游“链接力”指数 低空经济上游“链接力”指数 30 城:北京、深圳稳居第一梯队,上海、西安、南京、广州、成都、无锡、苏州、武汉跻身前十。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研发设计与原材料,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也是体现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研发设计(栖云通航、观典防务等)、集成测试(中国卫星、沃飞长空等)、芯片(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金属材料(中国航天、宝钛股份等)和复合材料(中材集团、中简科技等)等相关领域和企业。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来看,北京、深圳稳居第一梯队,低空经济上游“链接力”指数分别为 81.51、62.06。在上游企业聚集度指标中,北京、西安、上海位居前三,而在创新聚集度指标上北京、西安和南京位居前三。 上海、西安、南京、广州、成都、无锡、苏州和武汉也跻身前十名,低空经济上游“链接力”指数分别为 51.89、 49.55、43.80、42.67、33.53、29.47、29.21、26.62,具备较强的产业链竞争力。 (二)低空经济中游“链接力”指数 低空经济中游“链接力”指数 30 城:北京、深圳领跑,上海、广州、成都、南京、西安、武汉、杭州和天津跻身前十。 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游主要是零部件制造与集成,涉及多个核心环节,是产业链集聚程度的重要体现。具体包含飞行系统(大疆、北斗星通、华为等)、任务荷载系统(大疆、零度智控、晨曦航空等)、地面系统(纵横股份、傲视科技、海康威视等)及整机(大疆、道通、科卫泰等)等相关领域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