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及行业联合快评 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简评:政策组合拳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和流动性环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潘功胜、李云泽和吴清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宣布了多项增量货币政策及创新工具。 在降准降息方面,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 点。降低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调降至1.5%,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 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方面,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当前的25%下调到15%。将5月份人民银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增强对银行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这两项政策文件 延期到2026年底。(原本为2024年到期)。 在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方面,本次发布会主要提出了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投资股票市场。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宏观团队观点 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宽松预计将持续。央行宣布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 场提供约1万亿元流动性,年底前根据情况,或将进一步下降0.25-0.5个百分点。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点,MLF下调0.3个百分点,预计LPR和存款利率将随之下行0.2-0.2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趋向历史低位。从央行表态来看,未来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 支持地产和财政是关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将有助于降低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对高负债行业的融资支持。地产方面,央行宣布引导商业银 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考虑到地产行业近期调整加速,央行放宽融资条件有助缓解地产行业的风险。 宽松的货币条件也有助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助力财政扩张。今年政府债券的发行速度低于预期,加上收入下降,对政府支出形成制约。预计四季度政府债券的发行将有所加快,包括约3500亿 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1万亿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货币宽松有助降低存量和新增融资成本。 联储降息有利人民币汇率,境内外利差影响不大。近一个月以来美元指数受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带动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升。人民币汇率 受到中国贸易强劲的支撑,境内外利差影响有限。我们维持对人民币的积极看法,并预计人民币对美元继续温和升值。 策略团队观点 关于互换便利,潘行长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未来对扩大规 模持开放态度。预计相关机构可将合资格债券、中后端、流动性较差的股票ETF以及沪深300成份股和央行流动性较好的国债、央票进行互换,之后于公开市场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于股市。我们认为这项政策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关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潘行长表示,人民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服务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首期是3000亿,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后续可以追加。预计该政策有望提振股东信心,稳定股价,促进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 宏观团队崔历,PhDcuili@ccbintl.com 严惠婷 yanhuiting@ccbintl.com 策略团队赵文利,PhD/CFAcliffzhao@ccbintl.com 邹炜,CFA wilsonzou@ccbintl.com 金融团队郑勇,CFAlawrencechen@ccbintl.com 地产团队龙兆丰,CFAlungsiufung@ccbintl.com 陈逸诗 elenachen@ccbintl.com 此次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我们之前提到美联储降息有助于进一步打开中国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而当下正是适宜的政策窗口,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会今日同时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公 布一揽子政策,表明官方希望增大政策效果,提振市场信心,加大政策的力度和协调一致性。同时这也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表明了中央提振资本市场的决心。此外,如何确保抵押资产和股票回购增持的真实性和价值评估的准确性,防止市场操纵和违规行为的发生,是监管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次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细则有待公布,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维持恒指年内上限点位 20500点的看法,后续空间将取决于本次政策的杠杆效应能否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外资和场外资金入场),后续其他政策是否能形成接力效应,以及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否有实质性改善。配置方面,预计此次政策增持和回购主体将集中在高股息中特估和蓝筹成长股,推荐蓝筹价值加成长股的均衡配置。 金融团队观点 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准备择时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降低利率。 降息对中资银行净息差的影响为中性。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更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表示已充分考虑降息对中资银行净息差的影响,考虑资金成本下行,此轮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为中性。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相对比较温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相对比 较温和。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以降低居民房贷负担及刺激消费。 拟增六大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 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鼓励长期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 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 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将大幅提高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创设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 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 大幅简化审核程序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资本市场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合理的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通过大幅简化审核程序进行支持。 地产团队观点 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对供给端帮助大于需求端。去年9月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第一次下调,超过23 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 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对减少提前还贷、拉动消费增长起到显著作用。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新房房贷利率已降至3.45%,二套房普遍在4%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为2.35%和2.85%,预示着未来存量房贷利率或有进一步下调空间。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存量房贷下降不会直接拉动新房需求,但我们认为房贷负担减少能间接减少二级市场供应,把需求保留在新房市场。 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让市场意外。早前传闻的一线城市放宽首套房认证标准,现在确认为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 我们认为出台政策比市场预期要强,对新房需求有一定拉动作用。 优化去库存政策,加快政策落地。人行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人行出资的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另外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 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并在必要的时候,由人行提供再贷款支持。我们认为人行直接出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出资,相对于透过商业银行和国企按照市场化进行,能更快落推动政策落地。 总括而言来说,在“金九”销售不振的背景下,这一次出台的政策相对积极,对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回稳有提振作用。 分析师证明: 本文作者谨此声明:(i)本文发表的所有观点均正确地反映作者有关任何及所有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的个人观点,并以独立方式撰写;(ii)其报酬没有任何部分曾经,目前或将来会直接或间接与本文发表的特定建议或观点有关;及(iii)该等作者没有获得与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相关且可能影响该等建议的内幕信息/非公开的价格敏感数据。本文作者进一步确定(i)他们或其各自的关联人士(定义见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没有在本文发行日期之前的30个历日内曾买卖或交易过本文所提述的股票,或在本文发布后3个工作日(定义见《证 券及期货条例》(香港法例第571章))内将买卖或交易本文所提述的股票;(ii)他们或其各自的关联人士并非本文提述的任何公司的雇员;及(iii)他们或其各自的关联人士没有拥有本报告提述的证券的任何金融利益。 免责声明: 本文由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编写。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为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建行」)全资附属公司。本文内容之信息相信从可靠之来源所得,但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其关联公司及/或附属公司(统称「建银国际证券」)不对任何人士或任何用途就本文信息的完整性或准确性或适切性作出任何形式担保、陈述及保证(不论明示或默示)。当中的意见及预测为我们于本文日的判断,并可更改,而无需事前通知。建银国际会酌情更新其研究报告,但可能会受到不同监管的阻碍。除个别行业报告为定期出版,大多数报告均根据分析师的判断视情况不定期出版。预测、预期及估值在本质上是推理性的,且可能以一系列偶发事件为基础。读者不应将本文中的任何预测、预期及估值视作为建银国际证券或以其名义作出的陈述或担保,或认为该等预测、预期或估值,或基本假设将实现。投资涉及风险,过去的表现并不反映未来业绩。本文的信息并非旨在对任何有意投资者构成或被视为法律、财务、会计、商业、投资、税务或任何专业意见,因此不应因而作为依据。本文仅作参考资讯用途,在任何司法管辖权下的地方均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产品、投资、证券、交易策略或任何类别的金融工具的要约或招揽。建银国际不对收件人就本报告中涉及的证券的可用性(或相关投资)做任何陈述。本文中提及的证券并非适合在所有司法管辖权下的地方或对某些类别的投资者进行销售。建银国际证券及其它任何人仕对使用本文或其内容或任何与此相关产生的任何其它情况所引发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不论直接的、间接的、偶然的、示范性的、补偿性的、惩罚性的、特殊的或相应发生的)概不负上任何形式的责任。本文所提及的证券、金融工具或策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投资者。本文作出的意见及建议并没有考虑有意投资者的财政情况、投资目标或特殊需要,亦非拟向有意投资者作出特定证券、金融工具及策略的建议。本文的收件人应仅将本文作为其做出投资决定时的其中一个考虑因素,并应自行对本文所提及的公司之业务、财务状况及前景作出独立的调查。读者应审慎注意(i)本文所提及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以及来自该等证券的收益可能有所波动;(ii)过去表现不反应未来业绩;(iii)本文中的任何分析、评级及建议为长期性质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