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宝证券]:“提振资本市场”配套政策点评:重磅新政组合出台,通堵点、振市场、增回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提振资本市场”配套政策点评:重磅新政组合出台,通堵点、振市场、增回报

2024-09-27华宝证券A***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提振资本市场”配套政策点评:重磅新政组合出台,通堵点、振市场、增回报

重磅新政组合出台,通堵点、振市场、增回报 “提振资本市场”配套政策点评 2024年09月27日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研究报告 分析师:卫以诺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18120001电话:021-20321014 邮箱:weiyinuo@cnhbstock.com 分析师:郝一凡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4080002电话:021-20321080 邮箱:haoyifan@cnhbstock.com 分析师:王骅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2090001电话:021-20321067 邮箱:wanghua@cnhbstock.com 分析师:冯思诗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4070001电话:021-20321079 邮箱:fengsishi@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陈慧敏 邮箱:chenhuimin@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柏逸凡 邮箱:baiyifan@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张君睿 邮箱:zhangjunrui@cnhbstock.com 销售服务电话: 021-20515355 相关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证监会、交易所等部门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并购重组、市值管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 本文聚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 —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进行综合点评。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扭转市场信心。此次政治局会议罕见的在9月部署经济工作,释放出明确的政策发力信号。且与前次相比,未再提“保持定力”而是提到“正视困难”、“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释放了明确的增量信号,结合近期增量政策“组合拳”出台,有效扭转市场信心。 提振资本市场,全方位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从市场维度看,监管释放大力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信号,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畅通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入市路径、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从金融产品维度看,强调大力发展权益公募基金、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 并购重组6项重点,从“资产选择—支付工具—审核效率—中介服务”打通并购全链条。从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支持产业间、跨行业、未盈利资产并购,服务新质生产力、支持“两创”板块发展,发挥并购重组作为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作用。 市值管理协同“减持、分红、并购重组”,逐步补齐上市公司管理版图。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七项工具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对主要指数成分股、长期破净股提出专项市值管理要求,明令禁止以市值管理为名行违法违规行为,自上而下明确董事会、董事长、大股东等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以增加投资者回报为导向,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 风险提示:本文仅对公开披露政策及行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涉及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修订,报告中所载任何建议、意见、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不作为投资意见。 内容目录 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证监会配套新政快速出台3 2.提振资本市场,全方位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4 2.1.市场生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多措并举培育长期投资生态4 2.2.金融产品:回应市场关注热点,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改善预期5 2.2.1.公募基金:大力发展权益型基金,丰富可投资产类别5 2.2.2.ETF:快速审批强化指数化投资工具属性6 2.2.3.私募基金:多元化策略助力居民财富管理6 2.3.公募降费:稳步推动公募综合降费,有效降低投资者成本8 2.4.基金投顾:历经4年试点,向常规化发展迈进加速9 3.并购重组:6项重点,从“资产选择—支付工具—审核效率—中介服务”打通并购全链条10 4.市值管理:协同“减持、分红、并购重组”,逐步补齐上市公司管理版图12 5.风险提示13 图表目录 图1: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变化对比3 图2:截至2024年9月26日,不同类型ETF规模(亿元)6 图3:2021年6月-2024年9月27日ETF市场规模变化6 图4:2024H1百强榜单股指基金保有规模分布(亿元)6 图5:2023-2024M7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情况7 图6:2023-2024M7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情况7 图7: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存量情况7 图8:2021Q1-2024H1具有投顾资格机构占据百强榜中权益、非货和股指基金保有规模比例10 表1:私募行业主要含权策略特点8 表2:公募基金平均服务费率9 表3:60家获批基金投顾业务资格的机构名单9 表4: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部分上市券商公募基金投顾规模及签约客户情况10 表5:2024年以来监管关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关表述12 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证监会配套新政快速出台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这份“不寻常”的政治局会释放出明确的政策发力信号,扭转市场信心;此外,会议对资本市场的表述更加积极,近期证监会快速出台系列配套新规,显著加大了对股市的支持力度,展现出提振资本市场的决心。 此次政治局会议罕见的在9月部署经济工作,且与前次相比,未再提“保持定力”,而是提到“正视困难”、“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释放了明确的增量信号,结合近期增量政策“组合拳”出台,有效扭转市场信心。 图1: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新华社,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内容精简,但着重强调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意味着“修复资产负债表”将是下一阶段核心任务之一,意在通过地产企稳、股市上涨来进一步修复市场信心。 近期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部门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并购重组、市值管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金入市意见》)。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并配套出台《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重组办法》)。2024年9 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市值管理指引》)。 2.提振资本市场,全方位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 《资金入市意见》旨在落实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通过多项举措,从市场生态到金融产品,从顶层制度到公募费改,基金投顾转常态。总之,要通过全方位服务中长期资金,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2.1.市场生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多措并举培育长期投资生态 监管释放大力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信号,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畅通机构投资者入市路径、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让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从而促使资本市场和长期资金相辅相成,维持投融资两端发展平衡。 重点1:长期资金考核“看3年”,长钱长投避免“追涨杀跌” 《资金入市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 整体来看,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在中长期资金中表现较优,对于长周期考核践行相对完善。2023年新规后对国有保险公司ROE实施“3年+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但对于部分的短期收益指标,重视度并未显著降低。此外,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仍存在短期考核问题,作为长期资金的“长钱长投”属性与配套服务政策仍需完善。 重点2:优化中长期资金管理要求,或可适度豁免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监管规定 《资金入市意见》明确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 解锁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入市新渠道,做好A股“压舱石”作用。例如,允许保险资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依法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目前市场已有实践案例,如,社保基金首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中国核电定增;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后续或可优化豁免中长期资金作为5%以上股东进行短线交易收益的监管规定。后期,若具体细则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路径将更加清晰、畅通。 2.2.金融产品:回应市场关注热点,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改善预期 2.2.1.公募基金:大力发展权益型基金,丰富可投资产类别 《资金入市意见》对公募基金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做是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具体要求以及精神的延伸。 《资金入市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据中基协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30.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合计规模为6.59万亿元,占比约为21.34%。根据《2024美国基金业年鉴》,2023年末美国基金资产规模的46%为美国权益类基金,13%为海外权益类基金;相较而言,我国公募基金规模虽呈稳步增长之势,但权益类产品占比不高,市场引领力不足,权益类基金规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不仅有利于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也更有利于打通实体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资金入市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权益基金高位亏损、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差。 《资金入市意见》切中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已有相关制度引导公募基金公司更加突出合规风控、功能发挥和投资者获得感,避免单纯以业务规模来考量业务发展。 证监会发布的《机构监管通报》对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并分别提出了合规风控指标、服务投资者指标、专项工作评价指标三大主要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其中,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规模加分权重;增加逆周期布局指标,对高位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体验差的管理人予以扣分,反之加分;对注重把握长期大势、积极发挥稳定市场作用的管理人予以加分;对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薪酬管理不符合政策导向的管理人予以扣分;对加大投资者触达面、积极宣传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的管理人予以加分。将权益基金规模、基金发行行为以及长期业绩作为机构分类评价的依据,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和扶优去劣。 权益类基金是增强投资者回报弹性,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主要品种。为了达到提升投资体验、把握长期大势的目标,公募基金务必全面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研实力,此举也有利于提高市场长期回报率和投资者获得感。除此以外,公募基金还需通过投研人才梯度建设、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刻画、引导和陪伴投资者,实现差异化、专业化经营,并且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理财需求。 《资金入市意见》明确提出,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2023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在偏小众的品类中,QDII基金、商品基金、REITS等众多另类产品其实同样提供了投资者不错的回报。公募基金在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的过程中,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通过适度多元化资产配置可帮助投资者更加科学地应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