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国际]: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及信用评级机构助力其发展的路径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及信用评级机构助力其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4-09-18刘佳聪、李紫嫣大公国际郭***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及信用评级机构助力其发展的路径研究

专题研究 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专题研究 大公国际: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及信用评级机构助力其发展的路径研究 文/刘佳聪、李紫嫣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连续两年居于世界首位,碳中和债等创新品种出现,绿色债券标准不断接轨国际。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进行分析和展望,首先梳理了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建设及突出成就;其次,针对近期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放缓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其背后是发行人和投资人对绿色债券态度的微妙转变,同时存量发行人进入资金消化整合期,潜在发行人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更加谨慎,投资人因宏观不确定性而加剧风险厌恶;最后进行展望,对于现阶段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存在的绿债配套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绿债市场参与主体相对单一、绿债评估认证有待加强等问题,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将持续履职尽责,通过推动绿债配套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服务绿债市场多元化参与主体、提升自身绿色债券风险管理水平,助力绿色债券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绿色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贡献评级力量。 正文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在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绿色债券发展历程及制度体系 (一)绿色债券发展历程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特别的,“贴标绿债”是指经过官方机构认证、批文中明确标注绿色标识的债券。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通常具有发行成本更低、发行速度更快、市场认可度高的优势,是企业筹集绿色项目资金的有效途径。 绿色债券的出现源自人们对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需求。1972年,科学家在第一次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变暖问题。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 各国普遍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换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开始探索绿色低碳转型道路,绿色债券很快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200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绿色债券的概念。当时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绿色用途债券,作为世界上第一只气候意识债券,其募集资金被用于减缓斯堪的纳维亚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次年,世界银行与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联合发行首只明确以绿色债券命名的债券。此后,各国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私营企业以及私人资本纷纷加入绿色债券市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迎来繁荣新局面。 在中国,绿色债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2015年7月,能源企业金风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在境外完成3亿美元债券的发行,这是全球第一只中资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 同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单绿色金融债,打响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第一枪。当我国在境外绿色债券市场迈出关键一步的同时,我国境内的绿色债券市场正趋势待发。2015年9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并特别指出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为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正式拉开帷幕。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紧密协作,相继发布不同类型的绿色债券发布指引,为绿色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乘着政策的“东风”,2016年1月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行境内首批绿色金融债,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取得零突破。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完善绿色债券规章制度,提出探索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自此,我国绿色债券开启新征程。 (二)绿色债券制度体系 2015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先后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逐步规范我国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存续期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认证等领域,提出优化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绿色通道”制度,提升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便利度,助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从募集资金“百分百投向绿”的明确导向,到信息披露趋严的规范化进程,再到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强化,每一步都彰显了我国推动绿色债券的决心与行动。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绿色债券市场的透明度、规范性及绿色评估认证比例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不仅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更为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1、百分百投向绿 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绿色债券投向项目逐步明确,绿色用途资金最低比例提升至百分百。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初期,相关政策允许部分募集资金用于非绿色用途,如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债券发行指引》提出,在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50%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随着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对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的越发严格。2021年4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以下简称“《绿债目录2021》”)为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界定提供统一标准,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可操作性。2022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进一步要求境内绿债募集资金100%投向符合《绿债目录2021》的绿色项目;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于2022年9月和2023年3月更新相应的指引文件,将绿色用途资金占总募集资金的比例从之前70%提升至100%。 2、信息披露趋严 在信息披露方面,相关要求呈现规范化、严格化趋势。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提出及时记录资金流向、定期进行详细披露、延期2年以上保存等严格要求。2023年11月发布的《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披露指南》”)对国内绿债信息披露标准进行统一,通过形成定期报告模板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环境效益的可度量性。具体到不同的绿色债券上,绿色金融债扔按照2018 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进行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于绿色公司债的披露要求已经随相关上市指引更新至2023年版,绿色资产支持债券更新至2022年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通知明确金融企业债务绿色融资工具应参照《披露指南》进行定期披露。 3、绿债认证加强 在绿债评估认证方面,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初步形成,评估认证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9月,18家机构通过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的市场化评议并完成注册,我国绿债评估认证市场进一步规范。早在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规范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资质、业务承接、评估认证内容、评估认证意见等内容。2018~2022年,虽然市场上有多家机构开展绿色债券评估业务,但存在机构类型多样、认证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缺乏监管等问题。2021年以来,绿标委陆续发布相关自律文件,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根据绿标委数据,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整体评估认证规模占新发行规模的比例由2022年的89.33%增长到2023年的94.55%,绿色债券认证占比进一步提高。 2024年,绿债评估认证市场进一步规范,为绿色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6月,绿标委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检查工作规程(试行)》,细化了具体的操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检查工作,提高评估认证质量和公信力,保障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随着我国绿色债券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连续两年居于世界首位,碳中和债等创新绿债品种出现,绿色债券标准不断接轨国际。整体来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向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和低碳发展的绿色加速器。 (一)绿债发行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 在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绿色债券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引擎之一。根据Wind,2019~2022年,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迅速扩容,发行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3,801.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2%。我国绿色债券相关制度建设成果初步显现,绿色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20~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稳步增长,年增长率保持45%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11,754.95亿元,突破万亿大关,这一发行量相当于2018年发行量的5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023 年,我国境内发行绿色债券800只,发行规模11,165.74亿元,依然保持高位,但发行规模同比下降5.01%。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发行规模同比增长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0.00 20192020202120222023 -10.00 图12019年~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及同比增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2023年我国境内绿债发行规模虽然略有下降,但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上仍然颇具影响力。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 《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3年我国在境内及离岸市场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9,400亿人民币,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约为6,000亿人民币,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地位,且维持了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第二大国的地位。此外,我国符合CBI定义的贴标绿债比例从57.3%上升至63.6%,我国绿债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不断提升,发行质量和认可度迈上新台阶。 900 800 700 835 675 598 326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中国德国 美国英国 图22023年CBI标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前四大(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CBI《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2023》,大公国际整理 (二)碳中和债等创新绿债品种出现 根据《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我国绿色债券品种包括普通绿色债券、碳收益绿色债券、绿色项目收益债和绿色资产支持债券。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品种日益丰富,逐渐从由绿色金融债主导逐步向多元化均衡转变。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已涵盖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主流债券类型。近几年,我国普通绿色债券范畴中新增碳中和债和蓝色债,前者用于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绿色项目,后者则旨在支持海洋保护以及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碳中和债方面的发展领先于国际市场。2021年2月,我国首批六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成功。2021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对“碳中和债”的定义、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信息披露和鼓励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自此,我国成为世界首个将“碳中和”贴标绿色债券并且成功发行碳中和债的国家。 (三)绿色债券标准接轨国际 我国正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并积极探索绿色债券标准的国际互认。2021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