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大公国际:评级机构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张晗菡2023年4月8日 摘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进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基建设施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对于评级机构,一是要持续服务企业债券融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自身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形成评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三是要通过评级技术改造提升,加快解决国内评级被“卡脖子”的困境,考虑加大跨国评级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区域评级机构联盟、跨国评级结果互认等。 正文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及主要抓手 通过对中央文件的梳理学习,本文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遵循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基础设施,培育现代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又要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完整、先进、安全、协调和包容的,统筹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传统与新兴的关系、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等。概括来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重点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力量。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本轮 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革命将是颠覆性的。从近年来国家会议持续强调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等表述来看,当前推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快突破,不断塑造形成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全球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高地,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当前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从重要性来看,科技创新将重点聚焦“卡脖子”、“补短板”、“筑长板”领域的关键技术。虽然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当前我国仍有一些领域被“卡脖子”,如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一些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仍依赖国外。因此,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需要聚焦“卡脖子”、“补短板”、“筑长板”领域关键技术,也需要在“无人区”尽早部署研究。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种类及规模庞大,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传统产业中,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服装和家电等产业行业在国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巩固和发展这些传统产业对于维持我国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当前及未来,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主要聚焦于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质效,推动在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由中低端水平向高端水平迈进。 培育战新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特征是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 能力。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过程中,积极发展这些产业将有利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的目标,并强调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新产业发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等未来产业发展。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并提到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对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短期及中期方向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引。政策层面也强调鼓励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投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重点行业进行统筹布局。 (三)加快推进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基建设施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需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支撑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实现。 建设现代工业的关键在于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我国制造业总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产业基础不断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65%,较上年稳步提升。今年前两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同比增长9.4%,增速比整体投资高5.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为稳投资、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等部署来看,后续制造业发展将持续聚焦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通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方式,持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主要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短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性尤为紧迫。根据中央文件,当前及未来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有: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一是聚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二是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人力资源等服务创新发展。三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对于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是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旨在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来看,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类企业,在短期来看显得尤为紧迫。 现代农业和现代基建是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保障。现代农业方面,一方面要致力于巩固和提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的全链条升级,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更好更快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现代基建方面,一是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及融合创新的支撑,规划建设信息、融合、创新等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更加安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点和基础性要求。“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十九大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重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央文件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的部署 安排,总结来看,关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要推动发展数字产业化。健全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产业化的前提,需进一步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体方向有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开拓数字化转型场景,加快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二、评级机构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服务企业债券融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 一方面,评级机构应通过提供更优质专业的评级报告来服务企业债券融资。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战新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均离不开企业的持续研发投入和大量资金支持,债券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是支持企业维持长期研发投入的重要支撑。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通过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评级报告,同时加大多样化评级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以满足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各类信息需求,更好的服务企业债券融资。 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应通过优化调整评级技术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国家重点领域的支持。例如,可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重点强调的发展理念纳入评级体系的正向调整中,以响应当前的政策号召。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可考虑开发专项的评级方法和模型。鉴于我国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评级机构或有必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科技创 新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通过弱化对规模指标的要求、增强对科创指标的要求,以更适应科创企业的风险特征,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创新企业债券融资。 (二)加快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评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评级机构有必要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自身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包括推进评级作业流程的线上化、智能化管理;加快掌握AI等技术应用,实现评级访谈的自动文字转入、工作底稿的自动录入、评级报告的自动化生成等;加强对大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处理能力,更加及时高效地进行风险预警揭示。通过掌握“评级+AI”,加快形成评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评级机构。 (三)加快评级技术创新,破解国内评级机构、评级技术被国际“卡脖子”的困境 当前国际评级市场主要被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多年来我国评级机构“出海”面临重重阻力。究其原因,我国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目前尚未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信用评级业属于金融服务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央强调要发展金融强国等趋势来看,国内评级机构有必要加快改进评级技术,通过对标世界一流,在评级技术、评级质量、评级产品等多方面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破解被国际“卡脖子”的困境。如可加强跨国评级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区域评级机构联盟、跨国评级结果互认等。 三、小结 总的来看,信用评级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必要加快自身现代化技术的迭代升级,包括评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以及“评级+AI”技术的融合应用,共同推动信用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信用评级也有必要支持其他产业的现代 化进程,与其形成协同效应,包括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如推出科技创新企业的评级方法与模型,助力科创企业融资。同时,也应当加大对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研究与支持,以高标准、高技术、高质量加快推动形成评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快速建成。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