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板块整体业绩表现承压,重视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视角下的投资机会。我们共统计了276家上市公司,24H1板块共实现营收16714亿元,同比下降11.26%,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下降51.99%。 24H1是电新板块总营收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视角下,对当前整个电新板块的投资机会重新做了梳理和筛选: 情景一:需求预期较好→看有效需求,两条路径→总量需求看内外共振(电网、风电),结构需求看超额收益(大储、逆变器); 情景二:需求预期有限→看有效供给,两条路径→一看产业出清,二看产线升级(光伏、锂电)。 新能源车板块:业绩处于下行期,部分环节有望盈利见底。新能源汽车板块89家上市公司列入统计,由于供需过剩导致锂电材料价格下行,行业盈利承压,24H1合计实现营收7068.32亿元,同比下降11.62%;归母净利润461.20亿元,同比下降33.90%,业绩总体下行主要受到原材料减值计提、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 新能源发电板块:1)光伏:供需过剩导致主链盈利承压,辅材环节仍有盈利。光伏板块24H1合计实现营收5513.55亿元,同比下降18.30%;归母净利润32.16亿元,同比减少95.49%,利润降幅较大主要由于主链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一体化组件中天合、晶科微利,阿特斯凭借美国光储市场保持一定盈利;逆变器企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好,后续有望受益于欧美需求复苏和新兴市场起量。2)风电:主机厂盈利回暖,海缆业绩兑现度较好。风电行业24H1实现营收1837.42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归母净利润91.62亿元,同比下降21.24%。分行业来看,之前被诟病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塔筒管桩环节,在战略和业务结构上的差异化选择逐渐有了雏形;海缆环节的业绩兑现度相对较好;主机厂以金风为代表,逐步开始演绎盈利修复的逻辑;零部件环节反映了一定的价格压力。3)储能:2024年上半年储能板块实现营收2788亿元,同比下降8%;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2%。2024Q2储能板块实现营收1518亿元,同比下降6%;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 电力设备板块:收入同比小幅提升,归母净利同比持平。电力设备板块24H1合计实现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1%。(剔除特变电工硅料部分影响后,24H1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持平)。 工控板块:业绩稳步提升。工控行业24H1合计实现营收326.34亿元,同比增长16.84%;归母净利润为35.36亿元,同比增长4.65%;低压电器板块24H1合计实现营收533.54亿元,同比增长3.59%;归母净利润为26.21亿元,同比增长8.33%。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等。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电力设备与新能源业绩总结 1.1电新板块整体业绩表现承压,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中我们共统计了276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情况,2024H1板块共实现营收16713.62亿元,同比减少11.26%,归母净利润856.43亿元,同比减少51.99%。 图1:2018-2024H1电新板块营收情况(亿元) 图2:2018-2024H1电新板块归母净利情况(亿元) 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盈利能力方面,2024H1板块整体毛利率为21.15%,同比下降2.73Pcts,净利率为3.72%,同比下降4.94Pcts。 图3:电新板块上市公司毛利率 图4:电新板块上市公司净利率 估值分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复盘过去3年市盈率变化,目前电新板块基本已经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我们拉取了本篇报告的276家电新板块公司,划分成了新能源车、新能源发电、电力设备和工控四个板块。结果显示,新能源车、新能源发电、工控板块处于近3年的4.20%、6.10%、7.90%分位,处于较低估值区间,电力设备板块处于40.70%分位。 图5:电新板块市盈率情况(单位:倍,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0日) 1.2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视角下的投资机会展望 我们回顾了从2018年至今的业绩总结,24H1是电新板块总营收历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视角下,对当前整个电新板块的投资机会重新做了梳理和筛选: 情景一:需求预期较好→看有效需求,两条路径→总量需求看内外共振(电网、风电),结构需求看超额收益(大储、逆变器); 情景二:需求预期有限→看有效供给,两条路径→一看产业出清,二看产线升级(光伏、锂电)。 2新能源汽车板块中报概况 我们按照电池、三元正极、LFP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件、零部件等14大板块对主要企业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其中电池10家、三元正极10家、LFP正极7家、负极5家、隔膜5家、电解液9家、零部件4家、结构件7家、铜箔2家、氢燃料3家、设备10家、锂资源5家,共计89家上市公司(另有电驱电控7家、两轮电动车5家)。 新能源车板块业绩短期下行。2024年上半年行业需求增速放缓,89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6097.66亿元,同比下降11.66%;实现归母净利润409.51亿元,同比下降36.36%。分季度来看,2024Q1实现营收2849.77亿元,同比下降14.47%;实现归母净利润170.60亿元,同比下滑44.03%;2024Q2实现营收3247.89亿元,同比下降9.04%;Q2实现归母净利润238.91亿元,同比下滑29.45%。利润同比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中游材料厂商减值计提较大,中游材料供需关系仍未改善,处于盈利下行阶段。 图6:新能源车板块年度营收情况(亿元) 图7:新能源车板块分季度营收情况(亿元) 图8:新能源车板块年度归母净利情况(亿元) 图9:新能源车板块分季度归母净利情况(亿元) 2024H1业绩表现分化。从细分领域看,营收增速最高的3个环节依次为铜箔、零部件、结构件,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15%、10.41%、4.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表现不一,其中结构件、LFP正极增速领先。2024Q2,业绩同样存在分化;营收方面,铜箔、零部件表现突出,分别同比增长30.75%、8.32%;归母净利方面,结构件、电池、LFP正极依旧维持高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5.79%、13.50%、21.38%,零部件同比增长4.74%。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其他细分板块Q2归母净利均同比下降。 表1:新能源车子板块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增速情况 各环节毛利率方面:2024H1,零部件厂商、电池、负极分居前三位,分别为23.50%、22.84%、20.68%;2024Q2,零部件厂商、电池、负极依旧分居前三位,毛利率分别为23.49%、22.77%、20.28%。此外,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24Q2部分板块毛利率同比降幅较大,隔膜下降9.60Pcts,电解液同比下降3.36Pcts。 图10:新能源汽车子板块毛利率情况 2.1新能源汽车细分行业一:电池 2024H1电池板块营收同比下降,盈利能力提升。在89家上市公司中,从事动力电池业务的主要有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欣旺达、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科力远、德赛电池、珠海冠宇、蔚蓝锂芯、亿纬锂能10家。2024H1,1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587.06亿元,同比降低7.34%。其中宁德时代营收仍大幅领先于行业内其他企业,2024H1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欣旺达位居第二,实现营收239.18亿元;从归母净利来看,2024年上半年10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263.43亿元,同比增长12.77%。2024Q2该1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379.04亿元,同比下降5.90%;实现归母净利144.22亿元,同比增长13.50%。 图11:动力电池营收和净利情况(亿元) 毛利率逐步回暖。自2016年开始,行业毛利率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价格端和成本端的双重压力。2024H1电池厂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行业平均毛利率为22.84%,较2023年全年上升2.52Pcts。从10家公司对比来看,2024H1宁德时代的毛利率最高,为26.53%;2024Q2宁德时代毛利率最高,为26.64%。 图12:电池主要企业毛利率情况 2.2新能源汽车细分行业二:正极材料 正极企业2024H1营收有所下降。三元正极方面,上市公司主要为当升科技、容百科技、长远锂科等10家企业,2024H1三元正极企业实现营收799.48亿元,同比下降11.97%;归母净利润42.06亿元,同比下降8.02%。LFP正极方面,上市公司主要为德方纳米、龙蟠科技等7家企业,LFP正极企业24年H1总计实现营收568.11亿元,同比下降11.35%,实现归母净利润28.64亿元,同比增加109.25%。 单季度来看,三元正极方面,2024Q2该10家企业总计实现营收413.72亿元,同比下降9.09%;总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73亿元,同比下降0.59%。LFP正极方面,2024Q2该7家企业总计实现营收291.57亿元,同比增长0.83%;实现归母净利16.00亿元,同比增长21.38%。 图13:三元正极营收和净利情况(亿元) 图14:LFP正极营收和净利情况(亿元) 2024H1盈利能力稳中有进。2024H1,三元正极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2.44%,LFP正极材料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2.31%。其中,三元正极2024H1毛利率TOP3分别为伟明环保、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毛利率分别为45.75%、19.02%以及14.10%;LFP正极毛利率TOP3分别为湘潭电化、龙佰集团、华友钴业,毛利率分别为31.11%、27.53%以及16.57%。 图15:三元正极主要企业毛利情况 图16:LFP正极主要企业毛利情况 2.3新能源汽车细分行业三:负极材料 负极企业2023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均有所下降。负极环节主要包括璞泰来、中科电气、贝特瑞、翔丰华、杉杉股份5家企业,2024H1总计实现营收251.60亿元,同比下降25.83%;实现归母净利润14.76亿元,同比下降52.54%。单季度来看2024Q2该5家企业总计实现营收134.47亿元,同比下降22.77%;归母净利润8.49亿元,同比下降47.64%。 图17:负极营收和净利情况(亿元) 负极板块毛利率24年H1同比呈现小幅上行趋势。负极材料2024H1平均毛利率为20.52%,同比增长1.27Pcts;2024Q2行业平均毛利率20.30%,其中排名最高的企业为璞泰来,毛利率27.89%,排名第二的企业为贝特瑞,实现毛利率21.53%。 图18:负极主要企业毛利率情况 2.4新能源汽车细分行业四:隔膜 2024H1隔膜行业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出现下滑。隔膜上市公司主要为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等5家企业,2024H1隔膜企业总计实现营收190.63亿元,同比增长11.70%;总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减少79.28%。其中,中材科技实现营收105.40亿元,同比下降14.86%;恩捷股份2024H1实现营收47.83亿元,同比下降14.10%。2024Q2该5家企业总计实现营收106.61亿元,同比下降17.69%;总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72.96%。 图19:隔膜营收和净利情况(亿元) 隔膜毛利率仍处于下降通道。隔膜2024年上半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9.93%,同比下降11.58Pcts。2024Q2行业平均毛利率18.61%,其中毛利率最高的企业为星源材质,24Q2毛利率为28.13%,其次为恩捷股份,毛利率23.06%。 图20:隔膜主要企业毛利率情况 2.5新能源汽车细分行业五:电解液 2024H1业绩小幅下滑,盈利有望率先见底。电解液行业共统计了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多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