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观察: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比亚迪要做广义智驾/阿维塔投资引望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后,8月以来日均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破万,有望推动8月车市零售端环比增长。同时,出口端预计相对平稳,批发端有望环比增长,但由于厂商考虑经销商压力等生产方面会有所克制,叠加基数较高,同比预计下滑。 智能化是比亚迪目前第一重视的领域,未来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研发,研发团队规模目前超5000人。技术端,比亚迪认为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要做广义智能驾驶,也就是“狭义自动驾驶+璇玑架构+电动化”,可以实现超人类驾驶辅助,同时对优秀供应商持开放态度。借此,比亚迪高端品牌产品力有望提升。 阿维塔/赛力斯投资引望,开启华为打造汽车产业智能化开放平台的关键一步,后续引望将继续对战略合作伙伴开放股权。车BU吸引合作伙伴入股有望缓解资金压力,车企入股引望有望获得更多技术赋能,华为与更多车企迎来“双向奔赴”。 7月回顾:乘用车零售端销量小幅下滑,新能源车零售端渗透率破50% 7月零售端小幅下滑,“淡季不淡”;批发端受厂商控制渠道库存影响降幅较大。 新能源方面,7月批发端渗透率环比+2.75pct至48.07%,零售端渗透率突破50%。 出口方面,7月出口39.9万辆,同/环比+22.4%/-1.0%,海运指数处于高位/月底开始下降。欧盟对国产纯电车反补贴调查最终草案落地,本土化供应成破局关键。 智能化方面,理想/小鹏OTA“全国能开”无图NOA,理想Max版车占比提升。 新车前瞻:比亚迪腾势Z9/豹8等有望上市,阿维塔07/增程版车型发布在即比亚迪海洋网“双豹”上市,DM5.0/e平台3.0 Evo红利继续释放;方程豹“2+X”产品矩阵定位将错开,豹8部分车型有望搭载华为智驾,而腾势Z9搭载易四方平台,技术优势有望推升销量。阿维塔昆仑增程技术上车,提供接近纯电车的体验,满电峰值/馈电峰值放电功率为增程最高,续航里程焦虑缓解有望提振销量。 投资建议:关注比亚迪DM5.0红利/高端品牌进展+华为系入股引望/新车周期关注比亚迪DM5.0技术红利继续释放,在主流价位段持续抢占市场份额;高端品牌以易三方等电动化技术为基础推动整车智能研发,并对优质供应商持开放态度,产品力提升可期;海外渠道及产能建设加速,空间广阔。长安方面,阿维塔率先入股华为引望,将迎来华为智能化技术赋能+增程动力形式上车+定位更低车型发布的重要发展期,深蓝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及启源数智新汽车等也将密集发布,新车周期开启有望推动新能源品牌扭亏。同时,赛力斯也已入股,引望后续还将引入等其他战略合作车企,与华为绑定加深有望获得更多技术赋能,叠加问界M7 Pro、智界R7、尊界品牌豪华轿车等将陆续发布,有望打造爆款,华为系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等迎来多重有利催化。此外,关注长城坦克在硬派越野市场的竞争力,智能化领域的突破使产品力明显提升,生态出海扎实推进。 推荐标的: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受益标的: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W、蔚来-SW、零跑汽车。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电动智能化转型/出海/政策支持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1、8月观察:批发端预计环比有所恢复,关注比亚迪发布易三 方平台及阿维塔入股引望 1.1、车市8月零售端预计环比增长,批发端预计环比有所恢复 8月车市预计零售端环比增长,批发端环比有所恢复,新能源车渗透率继续提升。8月车市预计呈现“淡季不淡”的表现。零售端预计环比增长,主要系以旧换新政策单车补贴翻倍后形成明显的刺激效果。根据乘联会的数据,8月上半月日均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破万,两周累计申请量达15万辆,相较补贴政策加码前明显提速。同时,车市降价潮企稳对消费者观望情绪的缓解、新车型发布、临近开学等因素都会对终端需求起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从批发端来看,预计8月环比将有所恢复,主要由于零售端需求环比增长、出口端预计相对平稳,叠加7月厂商为缓解经销商压力主动去库存后存在一定的回补需求。但同比来看,由于厂商考虑经销商压力以及燃油车厂商考虑行业整体竞争态势等,预计在生产方面会有所克制,叠加2023年8月基数较高,因此批发销量同比会有一定的下滑。具体来看,8月第1周(1-4日),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效果开始显现,主要厂商日均乘用车零售销量同环比小幅增长,但批发端由于休高温假时间偏长导致部分传统车产线的生产受到影响,因此批发销量同环比下滑较为明显;8月第2周(5-11日),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加速显现,零售端同环比增长提速;批发端厂商恢复生产、回补库存,环比明显增长,但考虑到经销商压力还是有所克制,同比下滑;8月第3周(12-18日),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延续,零售端同环比继续增长;批发端环比继续增长,同比降幅明显收窄;8月第4周(19-25日),零售端需求预计继续爬升并延续同环比增长的表现;8月第5周(29-31日),日均零售销量继续爬升,但乘联会认为由于主要厂商月初设定的零售目标相对保守,因此可能在终端促销方面有所克制,预计零售销量同环比有一定的下滑。新能源方面,随着不少合资燃油车陆续放弃降价,叠加新能源车本身受益电动智能化的产品力优势,预计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乘联会预计,8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将达约98.0万辆,同比增长36.6%,环比增长11.6%,渗透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至53.2%。 图1:8月,主要厂商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预计同比下降4.4%,环比增长7.0% 图2:8月1-18日,主要厂商乘用车日均批发销量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12% 1.2、比亚迪:电动化技术优势打造新能源龙头地位,“整车智能”助推高端品牌未来发展 1.2.1、电动化领域领先技术奠定主品牌规模基础,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盈利能力 以电动化领域领先技术为基础,比亚迪主品牌销量飞跃式增长带来明显的规模优势,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明显的降本增利。比亚迪深耕新能源领域,持续推出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e平台、DM等革命性技术。自2021年推出DM4.0及e平台3.0之后,比亚迪主品牌王朝、海洋销量迎来飞跃式增长,一举成为国内新能源车龙头,而新推出的DM5.0技术为其带来更大的先发优势,销量迭创新高。销量增长也带来明显的规模效应,在固定成本分摊、原材料议价等方面获得明显的优势。 同时,公司注重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多种核心零部件自产实现供应链的稳定与降本。因此,比亚迪在主流价位段通过性价比优势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目前统治地位较为稳固。 图3:2021年比亚迪推出DM4.0及e平台3.0之后,销量迎来飞跃式增长 图4:DM5.0带来明显先发优势,比亚迪有望享受较长时期的技术红利 表1:比亚迪实现多种核心零部件自产,有利于实现供应链的稳定及降本 但高端品牌方面,除腾势D9月销量不错外,方程豹、腾势、仰望品牌其他车型销量相对不佳,对比亚迪品牌向上形成一定的限制。对于2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消费者购车时对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明显提升。而智能化方面布局较晚也是外界对于比亚迪高端品牌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之处。但其实比亚迪在高端品牌方面已经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易四方、云辇、DMO等技术在行业内都较为领先:(1)易四方是国内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能够凭借四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技术对车辆四轮动态实现精准控制。在极端条件下,能应对高速爆胎、应急浮水和冰雪路面,保障乘员的安全,此外还有强大的越野能力;(2)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由云辇-C、云辇-A、云辇-P等产品构成,将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其中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能实现车辆舒适性和运动性的完美兼容,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让整车具备极致的舒适性、支撑性与通过性,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能实现超高举升、四轮联动、露营调平等超强越野功能;(3)DMO为比亚迪专为越野开发的DM双模油电混动平台,通过比亚迪全新混动非承载式架构和越野专用混动架构的极致融合,成就超级整车安全之上超强动力、强悍越野与极致能耗之间的最佳平衡。如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具备本征安全的刀片电池和高强度钢大车架强强融合,提升整车安全性;非承载式车身实现上下车体的解耦,可实现下车体聚焦智能极限越野、上车体聚焦豪华舒适安全、中间通过柔性衬套和悬置来隔振降噪;搭载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并兼容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让城市SUV的平顺静谧也能在强悍越野的硬派SUV上实现;利用新能源越野车的先天四驱优势,通过“前轮正转、后轮反转”的智能扭矩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制动控制技术,打造全球首发的“豹式掉头”功能。 可见,在整车操控、底盘舒适性等方面,比亚迪高端品牌在技术上有着足够的技术储备。同时,智能化领域也是公司当前最重视的点所在,未来有望实现明显突破。 图5:除腾势D9外,比亚迪高端品牌车型月销量不佳 图6:易四方是国内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能凭借四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技术对车辆四轮动态实现精准控制 图7: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将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图8:DMO成就超级整车安全之上的超强动力、强悍越野与极致能耗之间的最佳平衡 1.2.2、智能化领域计划投入超千亿,比亚迪以“整车智能”为终极目标 智能化领域计划投入超千亿,比亚迪智能化领域存在后来居上的可能性。比亚迪最早提出“新能源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电动化时代。比亚迪深耕技术,实现销量的迅猛增长。智能化时代,面对行业的新趋势,比亚迪虽起步较晚,但智能化是比亚迪目前第一重视的领域,未来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智能化领域(。1)组织架构方面,由于比亚迪车型众多、覆盖价格带广,因此需要多元化方案以更好地满足需求,比亚迪采取自研与合作并举的智驾发展路线。具体来看,比亚迪智驾业务主要由规划院和第五事业部组成:1、规划院主要负责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曾下设双模中心、智能网联中心、智能驾驶开发部等一级部门。2024年春节后,比亚迪对智能化业务进行首轮战略调整,将规划院的智能网联中心和智能驾驶中心合并,成立智能化技术研究院,成为比亚迪智能化业务的重要抓手。2024年6月,比亚迪将规划院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内的自研团队独立出来,成立天璇开发部,全面自研感知、定位、规划、控制、底层软件及工具开发等关键技术,而规划院智驾中心将专注于供应商集成方案;2、第五事业部主要负责低阶智驾方案。(2)人员方面,比亚迪智驾团队规模在5000人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核心算法团队超过1000人,包括引入原高合汽车智能驾驶总监许凌云、前百度舱驾融合智驾技术负责人周鹏等。(3)研发对象方面,比亚迪车型众多,产业链整合程度非常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持续加码智能驾驶,已自研车载计算平台,成立感知实验室,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并自建超算中心。比亚迪新技术院负责人杨冬生也表示,比亚迪自研搭载高算力AI芯片的域控制器、底软和中间件、座舱匹配的UI设计联调、整车协调等领域都正在研发中。以强大的研发投入为支撑,比亚迪智能化领域存在后来居上的可能性,主要由于高阶智驾受销量规模、资金实力、人才积累、管理层决心等因素影响。随着行业内领先玩家逐渐转为端到端+大模型的智驾算法,后来者可以减少前期的探索时间,比亚迪享有后发优势;端到端算法主要依赖数据及算力,比亚迪庞大的车队规模,若后续逐步搭载高阶智驾,将带来非常大的数据积累,而比亚迪本身的资金实力也能为算力中心的建设提供支撑。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目前正自建AI超算中心,算力预计会达到2000PFLOPS。叠加比亚迪目前将智驾作为最重视的业务,庞大的研发团队,有望在智能化研发领域迎来明显突破。 图9:智能化领域计划投入超千亿,比亚迪有信心及能力加速智驾普及 图10:庞大的工程师团队是比亚迪智驾领域实现突破的重要支撑之一 坚持系统创新,通过全栈自研及产业链深度整合实现车辆各个系统的有效联动,提高整车控制的门槛。比亚迪认为未来的创新只能是系统创新,单靠零部件是很难完成很好的创新的。这也是比亚迪的优势所在,因为比亚迪有着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