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之婧·头豹分析师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2024-08-02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消费品制造/农业产品 行业: 行业规模 政策梳理 竞争格局 花生油行业相关政策5篇 花生油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AI访谈数据图表 AI访谈SIZE数据 AI访谈 摘要中国各地对于油脂品种的不同选择,体现了地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丰富多样性,而花生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近年来,高油酸花生油成为市场上新兴的消费热潮,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2023年花生油行业市场规模为525.1亿元,预计2028年增长至682.2亿元。龙头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成为中国花生油行业的领导者和标杆。 行业定义[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GB/T22515-2008),花生油亦称生油,由花生仁制取的油,属不干性油。从营养角度来看,花生油富含多种脂肪酸、锌等微量元素、维生素E、甾醇、磷脂、白藜芦醇等营养物质,从风味角度来看,花生油具有宜人的香气和风味,是一种高质量且易于消化的烹饪油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花生油等更健康的油类逐渐赢得了青睐。 行业分类[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花生油》(GB/T 1534-2017)的规定,花生油按性质分为花生原油、成品花生油,按制作工艺分成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 行业特征[3] 花生油行业的特征包括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地域集中、科研程度领先。 1市场竞争激烈 花生油龙头企业规模扩大,民营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加剧。 根据油讯,中国花生压榨产能集中,2023年,鲁花、益海嘉里及中粮集团约占50%,其他规模企业约占35%,小作坊约占15%。大中型花生油企业的扩张成为了花生油行业的主导力量,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民营作坊和小型企业的花生油生产方式多以传统工艺为 基础,着重保留花生油的纯度和风味。大型油脂企业的规模扩大及民营花生油企业的崛起,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形势变得更加激烈。 2消费地域集中 花生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华东和华南地区,逐渐扩大至全国范围。 中国各地对于油脂品种的不同选择,体现了地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丰富多样性。东北地区偏好大豆油,而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更倾向于菜籽油,花生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调查,中国花生油消费量的80%以上集中在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近几年来,小包装油脂产品进一步覆盖市场,知名品牌企业如鲁花、金龙鱼、福临门将花生油推向了中国各大城市。 3科研程度领先 中国实现了花生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国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花生科研基础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为花生油的生产打下基础。2022年,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中拥有超过20个实验站,并有200多名科研人员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花生油企业不断探索新的生产工艺和提炼技术,致力于提高花生油的品质和产量。以鲁花为例,通过开创鲁花独特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实现全程无化学添加剂,无溶剂残留,既保住了花生的浓香,又去除了黄曲霉素。 [4]1:http://bodalj.com/…2:http://lh.jlnongji.c…3:开封市搏达粮油机械制… 发展历程[5] 1850年至今,花生油行业经历了萌芽期、启动期、震荡期及成熟期。1990年,随着中国对大豆进口限制的放宽以及食用植物油进口配额的增加,花生作为榨油原料的使用比例逐渐减少,花生油行业迎来震荡期。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花生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花生加工方式逐渐升级为高效、自动化的生产线,这一进步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 萌芽期1850~1979 19世纪中期,“浸出榨油”技术由西方人提出,使油脂的残余含量低于1%,极大地提高了油脂的提取效率。外国商人在中国兴办起了一批新型的压榨油工厂,中国压榨油工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从青岛 地区来看,在1898年之前,齐记油坊就有一定的知名度,齐记油坊使用的是祖传的小压榨技术,保证了花生油的原汁原味及浓郁的香味。1966年,中国第一瓶浓香型花生油诞生,开启了中国花生油压榨技术的新时代。 新型压榨油工厂的建立及高品质花生油产品的诞生,为中国花生油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启动期1980~1989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中国生产的花生主要用于榨油。同时,中国的花生油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企业每天只能压榨30至50吨花生,每天压榨产能超过100吨花生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河北等花生主产区。花生油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花生油的供应量仍然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震荡期1990~20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大豆进口的放宽以及食用植物油进口配额的增加,花生作为榨油原料的比例逐渐减少。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需求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对生物油进口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花生油的消费量持续下滑。在需求下降的影响下,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约45%的花生用于榨油,相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超过20%。此外,在植物油和肉蛋奶需求增加的推动下,中国大豆和菜籽油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中国花生油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但在2010年之前,中国只有少数企业的花生榨油能力能达到500吨/天以上。 这一阶段,花生用于榨油的比例相对减少,此外,花生油企业的产能仍然不足,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成熟期2011~2023 随着花生产量的增加和花生油企业的扩张,花生油行业稳步发展。2022年,中国花生产量达1,833万吨,较2011年增长19.8%。此外,以鲁花及益海嘉里为典型代表的大型油脂企业,积极扩大花生油生产规模,同时,一批民营花生油企业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花生油产量的增加。2022年,中国花生油产量达3,136千吨,较2011年增长27.3%。 花生油龙头企业积极增加产能,进一步覆盖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5]1:油料资源 产业链分析[7] 花生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花生种植企业,主要作用为提供原材料和种子,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产业链中游为花生油生产企业,主要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花生油,并将其提供给下游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产业链下游为销售终端,主要作用为将花生油产品推向市场,并促进产品销售。 花生油产业链主要有以下研究观点: 1.得益于花生主产区优势,大中型花生油企业在原料采购及生产加工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河南及山东为中国最主要的花生主产区之一,2022年,河南及山东油料花生产量分别为615.4万吨及270.1万吨,分别占中国油料花生产量的33.6%及14.7%。花生原料经山东和河南加工后销往各地,山东加工产能高于河南,河南以原料外调为主,而山东以原料调入为主,加工成品外销。2022年,山东省7家企业入选花生油加工中国Top10,花生油产量占到中国的60%以上。 2.中国花生油消费量逐年增加,显示出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2023年,中国花生油消费量为3,255千吨,较2018年的3,091千吨上升5.3%。此外,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和线上购物的普及,花生油在线上平台的销售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京东平台为例,2023年1月至8月,京东网上销售的食用油成交额增长超过125%,从消费情况来看,花生油销量占比为25%。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花生种植 上游厂商 辽宁正业花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花生种植的发展现状包括: 1.中国花生种植区域较为集中,机械化种植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手段。河南及山东为中国最主要的花生主产区之一,2022年,河南及山东油料花生产量分别为615.4万吨及270.1万吨,分别占中国油料花生产量的33.6%及14.7%。从“花生生产第一大省”的河南地区来看,在夏花生免耕覆秸种植及露地起垄种植等一系列适宜于机械化的规范种植模式的迅速推广下,2023年花生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2.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以河南地区为例,河南省农科院持续开展优质高油酸花生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运用,“十三五”期间河南育种高油品种11个、 高油酸品种17个,位于中国第一。此外,2023年,河南省高油花生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50%以上,高油酸花生品种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高油酸花生具有抗氧化、耐储藏等优点,为花生油产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产业链中游中 品牌端 花生油生产企业 中游厂商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说明 1.得益于花生主产区优势,大中型花生油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的黄淮流域地区。花生原料经山东和河南加工后销往各地,山东加工产能高于河南,河南以原料外调为主,而山东以原料调入为主,加工成品外销。2022年,山东省7家企业入选花生油加工中国企业Top10,花生油产量占到中国的60%以上。山东地区的花生油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大,如鲁花、长生、长寿集团等,同时,益海嘉里和中粮等知名油脂供应商的花生油厂亦主要设立在山东地区。 2.“供销社+”模式的应用使花生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其中,广东省肇庆市供销合作社采取了“供销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旨在打造大米和花生油加工生产线,实现带动农户700多户,每年助农增收每户1,800多元,全面提升生产全链条服务。未来,此类合作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及企业中推广应用。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销售终端 渠道端 产业链下游说明 花生油产业链下游主要研究观点包括: 1.中国花生油消费量逐年增加,市场潜力得到释放。2023年,中国花生油消费量为3,255千吨,较2018年的3,091千吨上升5.3%。此外,从花生油消费趋势来看,花生油的消费主力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和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76%。同时,已婚家庭是主要的花生油消费群体,男女用户比例相当。 2. 线上电商平台的渗透为花生油销售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京东平台为例,2023年1月至8月,京东网上销售的食用油成交额增长超过125%,从消费情况来看,花生油销量占比为25%,大豆油、菜籽油销量占比15%。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花生油营养价值的认可,花生油市场的潜力逐渐被释放。 [8]1:http://www.hnagri.…2:https://baijiahao.b…3:河南日报,企查查,闪… 行业规模 2018-2023年花生油行业市场规模由384.8亿元增长至525.1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4%。预计2024-2028年,花生油行业市场规模由539.34亿元增长至682.1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1%。 花生油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 1.高油酸花生油成为市场上新兴的消费热潮,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2018年,鲁花成功将高油酸花生油培育并推向市场,高油酸花生油成为了消费的新风尚。2018年至2020年,中国育成高油酸花生品种数量快速增加,从9个增加至175个,随着高油酸花生品种的不断丰富,2020年,中国高油酸花生产量达到了约98万吨,为高油酸花生油的消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受宏观环境影响,中国餐饮业和团体食堂用油消费受到抑制,花生油消费量出现下降趋势。 2.受饲料价格及花生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花生油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花生作为饲料的原材料之一,花生的价格上升受其供需关系的影响。2020年中国饲用花生消费量为1,260千吨,较2018年上升14.2%。随着花生价格的上涨,花生油成本亦随之上升。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8年至2020年,花生平均出售价格由277.9元/50公斤主产品增至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