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动漫产业的创新驱动:3D动漫制作技术如何引领视觉艺术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动漫产业的创新驱动:3D动漫制作技术如何引领视觉艺术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文化传媒2024-07-31刘业川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动漫产业的创新驱动:3D动漫制作技术如何引领视觉艺术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动漫产业的创新驱动:3D动漫制作技术如何引领视觉艺术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刘业川·头豹分析师 2024-07-19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电视/影视作品 行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影视节目制作/网络影视 行业特征 3D动漫制作行业相较于二维动漫制作,由于其三维特… 3D动漫制作行业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政策梳理 3D动漫制作行业规模评级报告1篇 3D动漫制作行业相关政策9篇 AI访谈 摘要3D动漫制作行业是利用计算机3D技术创造三维角色和场景来制作动画,创造虚拟世界的文化产业。其传播媒介涵盖电视、网络、电影等多种形式。中国3D动漫制作起步虽早但发展缓慢,近年来技术成熟,作品质量提升,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目前行业面临产业链不完整、优质作品少等挑战,但网络文学IP改编和原创内容的的兴起为行业带来新机遇。随着电影市场进一步发展、网络视听观看人数增加,以及网文改编3D动漫类型的兴起,行业未来发展潜力高。 行业定义[1] 3D动漫(三维动漫)是动画制作公司利用计算机3D动画软件以原创内容或现有小说、漫画为内容,辅之以音效、配音创作的影视作品。目前中国3D动漫制作行业产出的作品从传播媒介的角度主要分为电视动画、网络动画、动画电影三大类。制作企业将3D动漫作品通过网络、院线等媒体手段进行投放,收取观看、广告费用,授权其他企业对动漫IP的使用,吸引投资。因动漫狭义上是动画片和漫画的合称,广义上则泛指动画作品,但二者表现形式、盈利模式具有很大相似度,并在商业运行过程中具有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本文研究的是广义概念上的动漫制作。 行业分类[2] 3D动漫制作行业可以根据传播媒介分为电视动画、网络动画、动画电影三大类。 行业特征[3] 3D动漫制作行业相较于二维动漫制作,由于其三维特性,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艺术价值高,吸引力强,人力成本低,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但目前,中国3D动漫制作产业仍然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变现能力差,优质作品较少等问题。总体上,由于其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核和成熟的技术加持,以及未来产业链完善所带来的增益,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1产品表现形式多样,艺术价值高,吸引力强 3D动画制作具有更高的时空自由度,相比传统的二维动画拥有更多的光影和环境纵深的变化,可以在单位画面内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使得人物场景相比于传统的2D动画更加逼真,角色设计更加细腻饱满的同时也赋予了动漫作品在色彩与美学方面更多的发挥空间。2023年的动画电影《深海》就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创新性地设计出“粒子水墨”的表现形式,为中国水墨画在现代数字时代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展现出3D动漫行业在美学方面新的价值,对于习惯于传统2D动画的观众形成视觉和信息量的冲击。 2较2D动画制作人力成本低,技术依赖度高 传统2D动画的每一个画面均需要大量画师进行手工绘制,为实现画面的动态效果,需要在1秒内显示多张具有细微差别的单一静态图像,传统上的2D动画需要在1秒内显示24张独特绘图,并且在后期很难有大幅度改动。培养一位合格的2D动画师至少需要3到5年,日本动画《千与千寻》初期17个月内在众多画师的努力下绘制了11.2万张原画,大量画师的手工绘制导致人力成本高昂,且手绘2D动画受限于人力和产能,难以保证高品质的连续更新。3D动画制作,则需要利用建模、动作捕捉、渲染等诸多现代数字技术来进行制作,参与人数相较2D动画较少,但对于每一位制作人员和公司的技术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后期调整相对容易,培养一个熟练使用3D制作系统的动画人才只需要1到2年。 3产业链不够完整,优质作品相对较少 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动漫产业的利润70%来源于衍生产品系列,例如大热IP产生的衍生效益和广告收入,动漫产业链下游才是动漫产业盈利的主要来源。而中国本土衍生动漫产品占比则不到11%,产业整体的衍生品即3D动漫下游产业链开发相对滞后,很少有动画制作商将衍生品的制作与动画的制作并行,甚至很少动画拥有专属IP的衍生品。创造50多亿元票房奇迹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收入却不到2,000万元,而迪士尼公司凭借《冰雪奇缘》相关周边,年收益高达4.5亿美元,甚至已超过大多数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2020年日本动漫商品化及娱乐化规模达到8,450亿日元,占产业产值达到70%,中国该规模仅为25%。从3D动画制作水准的角度,由于少数内容、制作均优质作品的大火所带来的马太效应,大量低质量的短文化动漫为获取流量大量进入市场,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4内容受众广,未来发展潜力高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IP,网络文学改编3D动漫是当前3D动画发展的主力军。腾讯发布的动画报告显示,2023年57%的动漫作品来源于网络文学IP改编,哔哩哔哩发布的2023-2024国产动画片单中43%来源于网文IP,可见改编IP是3D动漫制作内容的主要来源。而网络文学的规模在近年来不断增长,2020年网络文学用户达到4.6亿人,其中95后已逐渐成为网络文学阅读的新增主力。“Z世代”读者与目前新晋网络文学创作者年龄段重合更易引起相互之间的共鸣。2021年,95后读者贡献起点读书APP新增用户数量逾60%,同时近年来网络文学不断出海,预计到2025年网文出海用户规模有望上涨至13.29亿人。这些国内外的网络文学读者在未来网文IP改编为3D动漫后,也会成为3D动漫的受众。 发展历程[4] 1996年中国第一部3D动漫《太空特警》播出,标志着中国计算机制作的三维动漫开始起步。随着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行业的出现,在线网络视频开始兴起,3D动漫制作水平也不断发展,并于2006、2007分别制作推出魔幻题材3D动画《精灵世纪》和第一次运用动作捕捉技术的武侠题材3D动画《秦时明月》。同时互联网发展使得网络视频平台不断出现,2009年深耕动漫文化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成立。国家也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引导民间资本促进行业发展。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取得9.56亿人民币的票房,成为3D动漫制作发展的一个标志。此后,优秀3D动漫作品不断涌现,包括中国影史票房第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首部网络播放量破百亿的3D动漫《斗罗大陆》等作品。中国动漫产业出口额也实现了50亿元的突破。 萌芽期 1996年中国第一部三维动漫《太空特警》播出,迈出了中国计算机制作动画的第一步。2004年11月乐视网上线,正式掀开中国视频网站时代的序幕。2005年,土豆网、56网、激动网、PPTV、PPS等在线网络视频网站蜂拥出现,被称为中国在线视频行业的元年。2006年中国首部原创巨型魔幻3D动画《精灵世纪》播出。 标志着中国3D动漫随着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开始起步,期间低品质3D动画与现象级动画不断出现,互联网视频行业开始兴起,整个动漫行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 启动期2007~2014 2006年《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07年中国首部小说改武侠3D动画《秦时明月》播出,人物、场景、特效均是由三维技术和渲染产生,采用了最先进的高新动态捕捉技术。2009年的B站(哔哩哔哩,bilibili),以主打ACG内容和深耕动漫文化社区的国内综合视频网站成立。2012年文化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 国家关于动漫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公布,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动漫行业,中国动漫产业开始步入正轨。互联网传播渠道和3D动画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中国动漫产业整体开始形成。 高速发展期2015~ 2015年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最终票房为9.56亿人民币,位居华语片影史第七名。2015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为1,114亿元,到2020年已达2,212亿元。2019年国产3D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50.36亿,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部单片突破50亿票房的电影,现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位,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一。3D动画《斗罗大陆》平均每集播放量为1.49亿,专辑总播放量达125亿,成为首部播放量破百亿的国产动画。截至2021年,中国动画产业出口额已经突破50亿元。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下,中国3D动画迅猛发展,在短短几年间爆发式增长,众多优秀动画不断出现,但伴随着动画流量带来的劣质动画也层出不穷,3D动画全产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产业链分析 3D动漫制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内容设备及人才提供环节,主要作用是为3D制造企业提供创作内容和创作技术软件、硬件;产业链中游为3D动漫制作环节,主要作用是将上游提供的内容及IP利用计算机3D的手段进行故事化的呈现;产业链下游为传播媒介及衍生品制造环节,主要作用是对上游和中游的IP和动漫进行推广,并根据其IP特点进行周边产品的设计及销售。[6] 3D动漫制作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6] 上游内容提供方的内容对中游制作方的重要性不断加深,二者有相互融合的趋势。随着3D动漫制作行业的不断兴起,内容创作作为核心将受到进一步重视,中国目前原创内容缺失导致3D动漫制 作企业营收过低。据统计2024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而3D动漫制作由于缺乏原创IP,仅能赚取一部分代工制作收入,未来随着中游企业对于内容原创性的重视,二者相互合作会更加密切。 下游企业与3D动漫制作企业合作的加强,可以显著提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3D动漫产业链不够完善,中游作品在取得一定销量与口碑后,下游宣传与周边衍生品制作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产业链间的合作出现问题,优秀作品的经济效益转化效率大大下降。美国在创作作品后会及时将其形象授权给各类厂商,全美市场授权商品占整个消费品市场份额30%以上,日本占20%以上,而中国仅占1.2%。中国动漫产业整体的衍生品开发相对滞后,动画电影相关衍生品的制作与动画电影的制作不同步,甚至很少动画电影拥有专属IP的衍生品。只有加强产业中游制作方和下游衍生品方的合作,才能够充分体现3D动漫作品的经济价值。[6] 未来3D动漫制作行业上中下游的完善与整合是未来全行业发展的方向。[6] 产业链上游上 生产制造端 内容、设备技术、人才提供 上游厂商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内容来源丰富,但对其进行改编的创新能力不足。 从改编IP的角度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形成的灿烂的文化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大量网络文学,均为3D动漫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改编内容。中国古代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历史名人,皆是3D动漫制作的重要内容来源,这部分内容与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相契合,更容易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哪吒、李白等神话、历史IP已经被搬上荧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50.36亿票房,《长安三万里》取得18.24亿票房。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大量兴起,2023年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作者规模达2,405万,新增作者225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其中网络文学改编的3D动漫《斗罗大陆》专辑总播放量达125亿,是首部播放量破百亿的国产动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3D动漫制作有大量可以改编并盈利的作品。从原创内容的角度看:中国3D动画基于原有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改编的作品存在数量少,质量差,消费者认可度低,盈利能力弱等问题。中国青少年喜欢的作品中,来自日本的作品占60%,欧美29%,而国产原创的比例仅占11%。目前国内的原创动画思路保守,原创题材受限于原版传统神话故事、科普知识 和道德教化,没有融入新时代具有创新性的改编,无法吸引当代年轻人,造成了中国原创内容竞争力弱的问题。 软件多样化,云计算不断发展,制作技术成熟。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3D动漫制作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