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英大证券]: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任务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任务重

2024-07-29郑后成英大证券C***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任务重

英大证券宏观评论(2024年第6期,总第140期) 宏观研究 报告日期:2024年7月29日 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任务重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宏观研究员:郑后成 执业编号:S0990521090001电话:0755-83008511 E-mail:houchengzheng@163.com 风险因素 相关报告 1.英大宏观评论(20240702)下半年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展望:筑底与蓄势 2.英大宏观评论(20240530)超长期特别国债大幅推升通货膨胀的概率较低,或存在更优的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时点 3.英大宏观评论(20240506)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2季度央行大概率继续降准或降息 4.英大宏观评论(20240312)“5.0%左右”GDP增速目标符合预期,年内央行大概率还将降准或降息 5.英大宏观评论(20240221)2季度CPI均值大概率高于1季度,2024年PPI大幅上行概率较低 6.英大宏观评论(20231219)“高质量发展是2024年工作重点,中短期内我国PPI当月同比难以大幅上行 7.英大宏观评论(2023121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律性认识”的内核 8.英大宏观评论(20231212)2024年GDP增速目标或为“5.0%左右”,“稳中偏松”大概率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9.英大宏观评论(20231114)“加强金融监管”位列重点工作之首,未来4-5年我国货币政策力度总体不弱 10.英大宏观评论(20231026)增发万亿国债对我国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11.英大宏观评论(20230817)7月大概率是CPI当月同比的年内低点,高M2同比与低CPI同比并存是中外常态 年度展望报告 1.英大证券2022年度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5.5%引领投资与金融,油铜冲高,金猪蓄势,债强股不弱(20220119) 2.英大证券2021年度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经济“上”,货币“稳”,有色、原油、A股“优”(20210111) 报告概要: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顺利召开并发布公报;7月21日发布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们解读如下: 一、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并且任务重; 二、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金融依旧发挥着为实体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决定》涉及宏观经济“三驾马车”、A股大盘内在稳定性以及行业板块; 五、全年5.0%的GDP增速目标大概率能够实现,但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企稳尚需观察。 目录 一、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并且任务重3 二、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 三、金融依旧发挥着为实体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的作用6 四、《决定》涉及宏观经济“三驾马车”、A股大盘内在稳定性以及行业板块8 五、全年5.0%的GDP增速目标大概率能够实现,但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企稳尚需观察10 事件: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顺利召开并发布公报;7月21日发布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学习体会: 一、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并且任务重 针对内外部环境,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提法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提法,区别点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表述,要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复杂”的表述,表明中央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较2023年相对恶劣。我们认为“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在前期遭遇刺杀的背景下,特朗普当选为新一届总统的概率上升。但是拜登退出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增加美国总统竞选的不确定性,加大包括地缘政治在内的全球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第二,从当前国际原油以及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看,美联储大概率在9月或11月降息,而从历史经验与宏观逻辑看,在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降但未降”的时期,全球宏观经济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同时也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一定压力。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孙子·计篇》提出“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其中,“谋定而后动”指的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说明中,有三处符合“谋定而后动”的原则:一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三是“决定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放在“谋划”之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箭在弦上,但是又不能一蹴而就,于是要根据国内外环境,“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为边推动边谋划,在工作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了“继续”二字,与标题中的“进一步”相对应。实现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总目标有两个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反观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节点只有一个:“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者的一个共同点是,均提出了“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相比较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间相对宽松,从2013年至2020年, 共7年时间,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时间相对紧迫,从2024年至2029年,仅有5年时间。综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工作,具有时间紧且任务重的特征。 《决定》提出了七个“聚焦”,分别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与之相对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可以看出,六个“紧紧围绕”主要谈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除了新增的“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其余六个“聚焦”对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六个“紧紧围绕”,可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包含更多的增量信息与增量任务。 《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十四项系统部署,其总体特征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十四项系统部署中,1-6项谈的是生产力与经济基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7-9项,以及13-14项谈的是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仔细观察十四项系统部署,可以看出以下三个共性。第一个共性是三个“重要保障”或“根本保证”:一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二 是“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三是“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二个共性是三个“要求”: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三个共性是两个“任务”:一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二、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之相对应,《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除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些实体性要素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 《决定》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属于生产力中劳动对象的范畴,这也是通常所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但是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更为丰富。第一,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对此,《决定》在三个方面全力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一是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包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中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