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2024年08月10日 观研究 伊以冲突增加原油地缘风险溢价 国泰君安期货 研报告导读: 瞿新荣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8524quxinrong027631@gtjas.com 孙嘉良(联系人)从业资格号:F03129093sunjialiang029630@gtjas.com 期货研究 究伊以关系紧张加剧,伊朗或将发动大规模袭击的报复行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急剧升 所温。哈尼亚遇刺事件后,伊以关系陷入高度紧张状态,伊朗与真主党保持强硬姿态,或将对以色列采 取无人机与导弹协同袭击的报复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外交困下,试图转移国内矛盾至国际舞台,而哈马斯新任领导人又素以强硬著称,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伊朗石油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伊朗石油生产高度集中于西南部波斯湾沿岸,占全球总产量3%左右,其生产设施的集中性加剧了防御压力,再加上距以色列较近,暴露在导弹打击范围内,很大风险成为以色列潜在打击目标。运输方面,伊朗原油出口严重依赖海运,主要港口集中于波斯湾北侧,一旦冲突升级,港口可能成为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重点,导致原油出口中断。 伊朗石油工业饱受欧美制裁之苦,自2010年起,金融与贸易双重打压不断加剧,限制融资、禁 止进口转运等措施严重阻碍了伊朗石油发展。特别是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实施严厉制裁后,伊朗石油产量与GDP遭遇重创,石油产量和GDP发生断崖式下跌。但伊朗展现出适应力与韧性,通过创新金融机制(如Instex)、推动非美元结算体系等多元化策略,一定程度上缓解制裁压力。 历史显示欧美制裁曾致伊朗原油产量大幅波动,OPEC+充裕闲置产能有能力缓冲伊朗供应冲击,但情绪上对油价的影响不容小觑。2024年宏观复杂,低位库存叠加紧张情绪或需求增长,油价面临上行压力。 本篇报告感谢刘欣雨的贡献 风险提示:地区冲突不及预期 目录 1.深层矛盾外化,伊以冲突加剧区域紧张局势3 2.冲突期间石油生产运输设施将成为伊朗石油安全薄弱环节4 2.1石油生产设施将成为以色列战略打击目标4 2.2伊朗原油出口集中度高4 3.欧美制裁对伊朗造成深远影响6 3.1金融制裁全面削弱伊朗融资能力6 3.2多维度限制围堵国际贸易7 3.3全面制裁迫使伊朗采取灵活策略9 4.紧张情绪或将托底油价9 (正文) 近期,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发酵,尤以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升级趋势最为显著。这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复杂矛盾与冲突,在哈马斯政治局前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于7月31日在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就职典礼期间遭遇以色列刺杀身亡的事件后,达到了新的沸点。此事件不仅触发了伊以关系的全面紧张,更因涉及多方势力与复杂背景,成为当前原油市场密切关注的风险点。 1.深层矛盾外化,伊以冲突加剧区域紧张局势 伊朗与真主党在和平解决途径面前展现出坚决的拒绝态度,并筹备针对以色列的新一轮报复性打击。伊以冲突的根源深远,而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亚遇刺事件无疑成为了双方关系恶化的直接导火索。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拒绝与旨在缓和紧张局势的美国及阿拉伯外交努力对话,转而采取强硬立场,预示着对以色列可能采取的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协同袭击作为报复手段。据深度情报与战略分析,伊朗方面正酝酿两轮袭击计划,首轮旨在试探以色列防空体系,而第二轮则可能实施更具破坏性的实质性打击,且时间窗口可能选在近期或重大节日期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哈马斯内部也在经历重大调整,8月6日叶海亚·辛瓦尔被选为加沙地带的新领导人,这一人事变动不仅彰显了哈马斯内部亲伊朗力量的显著增强,也预示着该组织可能更加紧密地跟随伊朗的战略步伐。辛瓦尔的掌舵,不仅巩固了哈马斯在地区冲突中的强硬立场与行动能力,还可能为伊以之间的对抗格局注入新的复杂变量。以色列方面也表示,如果以色列确认伊朗即将发动袭击的信号,可能会“先发制人”以震慑伊朗,这也使得双方的“心理战”进入更加紧张的阶段。 内塔尼亚胡腹背受敌,极力将国内压力转移至外部,哈马斯新任领导人一贯强硬风格也可能阻碍和谈进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民众通过大规模游行示威表达对停火协议及被扣押人员获释的强烈诉求,部分民众甚至呼吁其下台。同时,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持续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加剧了巴以之间的仇恨情绪,并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承受巨大压力。面对内外交困,内塔尼亚胡选择继续对加沙进行一系列空袭行动,在哈以即将达成阶段性协议之时突袭哈马斯领导人,煽动民族情绪,将伊以冲突描绘为国家存亡斗争,试图转移国内视线,以延续自己的政治生涯,但此举势必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哈马斯新任政治局主席叶海亚·辛瓦尔被认为是去年10月7日袭击事件的策划者,以强硬激进著称。其当选意味着哈马斯内部权力正在向军事派别、激进派和加沙中心派集中,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和谈进程或将被阻碍,也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矛盾增添一层阴霾。 以色列与伊朗内部正为一触即发的冲突提前准备,多个国家敦促公民离开冲突区域。当前局势的紧张程度要高于今年4月,冲突爆发之前的“心理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以色列方面通知北部及中部的居民提前储备饮用水,并为三天的断电或通讯中断状况做好准备,有消息称以色列政府正在内盖夫沙漠组建沙漠城,容纳避难人员的规模可能高达百万。其盟友美国宣称向中东地区增派数量不详的具备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海军舰艇以及陆基导弹防御系统,美防长奥斯汀下令调整美国军事态势以增援以色列。据美国情报官员透露,伊朗方面开始调动导弹发射装置并进行军事演习,此类演习背后的真正目的可能是将部队和导弹发射装置调整到伊朗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性打击的位置。冲突不断升级,多个国家呼吁本国公民离开冲突区域,否则将需要做好“长期就地避难”的准备。 2.冲突期间石油生产运输设施将成为伊朗石油安全薄弱环节 2.1石油生产设施将成为以色列战略打击目标 伊朗石油生产集中在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一带,为石油安全带来风险。油田规模上,伊朗当前拥有约20个活跃产油油田,其中不乏储量超过1.37亿吨的大型油田,以2024年第一季度为例,伊朗日 均石油产量达到约400万桶,占当前全球产量3%左右,累计总产量突破2.9亿桶大关。油田分布上,伊朗的油气资源版图中,南部的胡齐斯坦地区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伊朗石油工业的中枢,该区域掌控着全国约75%的石油储量,是驱动国家能源经济的关键引擎,其中包含诸如阿瓦士、马伦、加奇萨兰、阿加贾里、比比哈基麦及帕里斯等一系列标志性油田,这些油田的联合产量占据了伊朗全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此外,伊朗的石油资源还广泛分布于波斯湾盆地及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等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展现出多样化的资源布局。高度集中的石油生产设施可能成为冲突期间敌方重点打击目标,一方面,生产设施集中度的提高将增加该地区的防御压力,作为伊朗石油工业的重要枢纽,将面对以色列包含空袭、导弹袭击、网络战、特种部队渗透在内的多种攻击手段,两伊战争期间,该地区就曾是主要的战区。另一方面,该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靠近以色列,是理想的战略打击目标,胡齐斯坦地区距离特拉维夫直线距离1300公里左右,在 以色列掌握的“杰里科”系列弹道导弹打击范围1500-6500公里之内。一旦冲突升级,伊朗石油生产将暴露在巨大危险之下。 图1:伊朗油田集中在胡齐斯坦地区,处在以色列导弹打击范围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2.2伊朗原油出口集中度高 伊朗绝大部分原油出口依靠海运,港口安全是其石油运输中重要一环。伊朗拥有多个重要港口,其中主要港口包括阿巴斯港(BandarAbbas)、霍梅尼港(BandarImamKhomeini)、布什尔港 (Bushehr)、查巴哈港(Chabahar)、吉斯克港等。这些港口分布于伊朗沿海的多个关键位置,共同构成了伊朗对外贸易的海上枢纽。具体来说,阿巴斯港位于伊朗南部沿海霍尔木兹海峡北侧,是伊朗南部的主要港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对保障伊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布什尔港(Bushehr)位于伊朗西南沿海,濒临波斯湾的东北侧。作为伊朗南部的重要港口之一,布什尔港连接着伊朗内陆与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伊朗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一旦冲突升级,攻击伊朗主要港口将成为以色列军事策略之一,港口瘫痪将中断伊朗原油以及原油精炼品的对外贸易,通过财政收入途径遏制伊朗持续作战的能力,同时,破坏其港口基础设施也可以终断伊朗的供应链,限制其获取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从而削弱其战争能力。 图2:伊朗重要港口集中在其西南部沿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表1:伊朗主要港口设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3.欧美制裁对伊朗造成深远影响 3.1金融制裁全面削弱伊朗融资能力 欧美国家针对伊朗石油部门的金融制裁策略,展现出了高度的全面性与有效性。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措施,如限制与伊朗石油交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金融机构的国际融资能力,并明确禁止其参与任何涉及伊朗石油交易的金融活动,成功构筑起一道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美国方面,更是通过立法手段,如《2023年伊朗-中国能源制裁法案》及《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法案》,进一步拓宽了制裁范围,不仅直接作用于伊朗金融机构,还间接影响至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的金融交易,旨在全面切断伊朗通过石油出口获取国际资金的关键渠道。相比于美国的雷霆手段,欧盟方面的制裁措施同样严厉且全面,通过冻结伊朗金融机构在欧盟境内的资产,包括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账户,极大地限制了伊朗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取国际资金的能力。例如,波兰国家石油公司(PKNOrlen)在2018年因美国制裁生效而停止采购伊朗石油;法国在2018年10月宣布冻结伊朗情报与国家安全部的资产。此外,欧盟还明确禁止其金融机构处理可能资助伊朗核计划或弹道导弹项目的资金,进一步削弱了伊朗的国际融资环境。 图3:欧美对伊朗实施全面的金融制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金融制裁严重限制了伊朗石油产量,更阻碍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造成拖累。自2018年欧美对伊朗实施石油制裁以来,该国经济体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具体体现在原油生产能力与宏观经济表现上的显著且剧烈的下滑。数据显示,伊朗的原油生产在制裁实施后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不仅产量远低于制裁前的产量基准,同时对主要原油接收地(亚太地区非燃油出口国)的综合出口总额也出现快速下滑,标志着伊朗石油产业遭遇了数十年来的重大挫折。同时,国内生产总值 (GDP)亦随之骤降至2397亿美元,即便后续有所回暖,其经济规模仍未能恢复至制裁前水平,凸显了欧美制裁对伊朗经济基础的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图4:制裁升级期,伊朗出口及经济增长受到严重限制 资料来源:Bloomberg,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3.2多维度限制围堵国际贸易 欧美国家通过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贸易限制网络,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了全方位围堵。美国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制裁措施,直接禁止美国企业与个人参与伊朗石油交易,并施压其他国家减少或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特别是特朗普政府颁布的第13846号行政令,标志着对伊朗石油制裁的全面升级,取消了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豁免权,将制裁范围扩展至全球,显著削弱了伊朗石油的出口能力。欧盟则通过立法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及转运原油和成品油,直接切断了伊朗石油在欧洲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同时,欧盟还禁止为伊朗石油贸易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进一步增加了伊朗石油出口的风险与成本,形成了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全方位封锁。 图5:欧美对伊朗实施严格的贸易制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制裁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伊朗国际贸易活动的萎缩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急剧下降,从制裁前的236万标准箱(TEU)锐减至125万TEU,这一降幅不仅反映了国际贸易往来的急剧减少,也揭示了伊朗作为全球贸易网络重要节点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尽管随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迹象,但整体而言,伊朗的国际贸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