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系列报告 新型储能行业研究报告 !"#$%&'()*+,-!"#$.+/0123456 2024年4月 !"#" 一、新型储能类型与应用概述........................1 二、压缩空气储能..................................5 (一)应用现状及工作原理.............................5(二)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7 三、飞轮储能......................................9 (一)应用现状及工作原理.............................9(二)飞轮储能产业链................................11 四、全钒液流电池.................................12 (一)应用现状及工作原理............................12(二)全钒液电池储能产业链..........................16 五、钠离子电池...................................18 (一)应用现状......................................18(二)钠离子电池产业链..............................20 六、超级电容器...................................26 (一)产业类别及应用................................26 (二)超级电容器产业链..............................28 (一)应用现状及技术原理............................30(二)熔融盐储能产业链..............................32 八、重力储能....................................35 (一)技术原理及应用................................35(二)重力储能产业链................................39 九、超导磁储能...................................40 (一)应用现状及技术原理............................40(二)超导磁储能产业链..............................41 !"#$%& 图1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成熟度......4图22022年中国储能集成示范和产业化梯队................5图3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6图4压缩空气储能核心设备...............................7图5飞轮储能系统结构..................................10图6飞轮储能系统运作示意图............................10图7全钒液流电池的构成................................14图8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17图9中广核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原理图......31图10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工业余热发电系统.................31图11熔融盐光热储能系统产业链.........................33图1212小时储热100MW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投资组成......33图13Energy Vault公司光伏项目配套重力储能............37图14山体斜坡储能原理示意图...........................38图15重力储能产业链...................................39图16超导磁储能结构原理...............................41 表1主要储能技术比较...................................2表2储能技术应用场景...................................3表3飞轮储能系统和装置开发应用重点机构................12 表4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代表企业........................17表5钠电池与锂电池产业环节技术路线对比................21表6钠离子电池主要企业................................22表7钠电池正极材料(含前驱体)主要企业................23表8钠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企业............................24表9钠电池电解液、电解质主要企业......................25表10超级电容器产业链重点企业..........................29表11熔融盐储能产业链代表企业..........................34表12高温超导带材重点企业..............................43 储能技术多元发展,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01& 新型储能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储能形式根据技术路径不同主要分为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三大类,其中电储能又可按能量储存形式分为物理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除了抽水蓄能外,还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电磁储能包括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形式;热储能主要包括熔融盐储能、热(冷)储能等。 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每种储能技术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户综合考虑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以及优缺点,选择最适宜的技术方案。比如,飞轮储能、超级电容、超导储能可以解决秒级或分钟级以下的调频需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燃料电池和电化学储能等则更适用于进行小时级调峰;氢储能适合执行季节性调峰。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按照时长要求的不同,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容量型(≥4小时)、能量型(约1~2小时)、功率型(≤30分钟)和备用型(≥15分钟)四类,对应的应用场景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能建《关于“熔盐储热”技术》,天风证券等,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各类储能技术的研发推广进程看,目前我国储能技术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抽水蓄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和储能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陈海生等《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综合分析我国各储能技2022年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的情况,各种储能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为抽水蓄能,单机规模100MW以上,占2022年全国储能装机的77.1%左右;第二梯队为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铅蓄电池和储热储冷技术,单机规模可达10-100MW,其中锂离子电池装机最多,有可能未来形成单独的一个梯队;第三梯队为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器,目前单机规模可以达到MW级,其中钠离子发展受关注最多,有可能未来进入第二梯队;第四梯队为重力储能、热泵储电、压缩二氧化碳和液态金属技术等新型储能技术,需要进一步的研发,以便实现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资料来源:陈海生等《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2"3456*+& (一)应用现状及工作原理 ——应用现状。压缩空气储能(CAES)目前处于小规模应用阶段。据CNESA(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1年底,压缩空气储能在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的占比为2.3%。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止2022年底,压缩空气储能占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2%(如按照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占比为1.5%)。当前压缩空气储能整体产业规模仍较小。 ——工作原理。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是基于燃气轮机开发的储能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用电低谷,用过剩的电能来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至高压并储存在储气装置(如地面储气罐、地下盐穴、地下人工硐室等)中,使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 由储气装置释放储存的高压空气,通过(进入燃烧室)燃烧或者换热的方式,加热压缩气体,将其输送至膨胀机内膨胀做功,推动发电机发电。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浅谈“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优缺点。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启动快速、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高、运营成本低、设备使用寿命长、损耗低等优点,一般可储释能上万次,寿命达40-50年。缺点是,能量转换效率低下(仅能到50%),需要大洞穴或者大容量储气装置存储压缩空气、存在地域(地质)条件限制,投资回报期较长。压缩空气储能中,储气方式不同,成本差异较大,单位成本约7000-9000元/kW,总体上当前压缩空气储能的单位成本高于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单位kWh成本则与电化学储能相当。目前压缩空气储能度电成本0.24-0.25元,随着规模提升,新 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可达到0.2元,如果未来能降到0.15元以下,则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二)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 上游为装备制造、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空气透平膨胀机(空汽轮机)、发电机、换热器、储热介质等构成,储能电站设备投资约占65%-70%,其余为土建安装及其他辅助工作。其中核心设备为压缩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可占到储能电站投资的15%以上;换热器、透平机、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等,和传统火电站配置类似,约占储能电站投资的15%,基本无技术瓶颈。 资料来源:乐晴智库。 核心设备厂商:国外压缩机主要有阿特拉斯·科普柯、西门子、日本神钢等,国内能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的主要有陕鼓动力、沈鼓集团、金通灵三家企业。目前100MW级压缩机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但实现单机300MW级仍存在很大难度和技术瓶颈。设备主要企业包括:陕鼓动力(空压龙头,压缩机、膨胀机)、沈鼓集团(离心压缩机)、金通 灵(空气膨胀机)、杭氧股份(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川空集团(空分设备、透平膨胀机)、哈电汽轮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等)、东方汽轮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上海汽轮机(空气透平、油气换热器)等。 储气库资源供应: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库包括高压气罐、低温储罐、废旧矿洞改造、新建洞穴、盐穴等多种形式,现阶段在建、已投产项目多采用地下储气库(废旧矿洞改造、新建洞穴、盐穴),我国盐业企业中,鲁银投资、苏盐井神、中盐化工、雪天盐业等均在盐穴储能领域有所布局。储气装置占储能电站投资的10%—20%,如采用地下盐穴,成本约占10%;如采用人工硐室,成本约20%;如储气装置使用压力容器,其单位造价是盐穴储气造价的10倍以上。 中游为储能系统集成(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储能电站施工建设。主要的技术提供方是中储国能(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下属,近期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中科储能、科远智慧,以及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主要的系统集成商包括中储国能、陕鼓集团等;项目整体建设施工单位主要有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主要提供EPC(工程建设总承包)业务。从建设市场情况看,中国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