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博士申请形势分析2 (一)博士招生人数2 (二)报录情况3 二、博士申请类型6 (一)国内读博6 (二)国外申博9 (三)选择国内还是国外13 三、选择院校及套磁导师17 (一)如何择校18 (二)套磁23 四、申博文书28 (一)个人简历29 (二)研究计划31 (三)个人陈述36 (四)推荐信38 五、复试44 (一)复试类型45 (二)笔试攻略45 (三)面试类型47 (四)面试攻略48 (五)常见问题汇总54 小木虫是全球最大的学术科研互动平台之一,聚集国内外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本科/硕士/博士/教授群体,全网用户超百万,每日活跃用户10万人左右。平台得到多方媒体、学校官方宣传支持,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小木虫主营业务涉及科研论文指导、申博指导、保研指导、考研指导、复试调剂指导等,拥有6000+签约导师,十二大学科门类覆盖,一直以“在小木虫,做好科研”为宗旨,为广大学子实力护航。 小木虫作为一个深受广大学术研究者欢迎的在线互动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意识到,在如今的求学之旅中,越来越多的硕士生选择申博,继续深造。因此,我们决定整理一本全面而实用的书籍——《申博白皮书》。 经过四个多月精心整理和撰写,我们深度解析博士申请类型,提供文书撰写策略、复试攻略,目标是帮助硕士生从懵懂小白到明确申博路径、确定申博规划。无论你是研一、研二乃至研三,《申博白皮书》都将成为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我们相信《申博白皮书》能够让您在申博路上畅行无阻,成为您申博的一大助力。 一、博士申请形势分析 (一)博士招生人数 据不完全统计,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从2007年的5.8万人,到2022年的 13.9万人,扩招了2.4倍左右。毕业人数也从2007年的4.14万人,到2022年的8.23万人。其实从宏观数据来看,博士生大概是硕士生的10%,是本专科生的1%。 博士招生和毕业人数 博士扩招并不像硕士那样有明显的年份,大概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2016年,这10年博士保持在3%左右的扩招,2017年开始保持每年稳定的10%左右的扩招速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更是首次突破13万人次,5年间直接暴涨50%! 那么各高校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根据近期更新的招生简章,西安交通大学发布的《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计划招生2100名,与2023年计划招收人数1800名相比,招生规模明显扩大。 上海交通大学也是增幅明显,博士计划招生人数从2020年的3000人左右,到 2023年的3200名,而2024年扩招为3500人。 南开大学由2022年的1300名,到2023年预计招生1400名,再到今年的1500名左右,招生人数也是持续增长。 下面列举了几所招生人数较多的高校近几年的博士招生情况(由于部分信息来源非官方,因此会有偏差):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博士招生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加。 (二)报录情况 招收(录取)的人数与日俱增,那么报考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以天津医科大学《2023年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中显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3年博士报考人数12人,最终录取6人,淘汰率50%。 天津医科大学2023研究生院报录情况 武汉体育学院的报录比也高的吓人!该校《关于2022年博士报名资格初审结果及考试通知》中显示:2022年有481名考生通过了博士入学考核初试,最终录取33人,报录比高达15:1。 在军队院校方面,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不同专业的“报名-录取”人数在2020年到2021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减波动。 其中,“软件工程”专业的报考人数翻了一番(11人-22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报名人数增幅明显(1人-7人),在录取名额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报录比”呈快速增长,导致这类专业成为该校近年来考博的“热点”。 数据的背后,向我们透露着一条重要信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博”这条路,想读博的难度也逐年增加。 而至于是不是所有专业都是这个情况,就需要分专业进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 从近十年的各专业博士招生人数统计表可以发现,工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像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博士招生虽有扩充,但幅度不大;也有一些学科像军事学、艺术学,招生人数不增反减。 放眼众多学科和专业——“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录取名额也逐渐放宽”已成事实。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考博不再是过去“极少数人”的游戏,它已成为当下更多人的选择,甚至是出路。 二、博士申请类型 (一)国内读博 1、直博/硕博连读/提前攻博 解读:这种形式的博士是不需要套磁的,因为通常来说这样的机会有的在高考时就决定了,有的是硕士阶段自己申请的,还有的是通过随时关注校内机会报名,依靠自己脱颖而出的科研能力得到导师的接纳。 特点:这种机会集中于老牌名校,普通高校基本没有,也没有任何中介的操作空间。 比如…… 2、通过全国统考申博 解读:最常见的博士报考方法。报考人可以是国内应届生,国外留学生,也可以是职场人士。 只要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且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要求即可报考,但留学生在报考之前需要先取得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英语水平各院校要求不一致,通常最低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如果没有英语成绩证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测试。 笔试+复试,有点类似国内的研究生考试。这是国内最常见的读博路径,海外同学想考回国内的话,统考也是必须走的路。 特点:考试成绩优先,且要有导师愿意接收,其次才是面试时展示自己的软实力科研水平。 3、审核制 解读:国内审核制来源于国外的博士招生制度,由院校根据导师意见自主考核招收博士生,是一种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的招考方式。 通常,参加“申请审核制”选拔的考生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入学初试考试。不过在国内,大多数人还是走统考制的路径,因为审核制对背景的要求非常非常高。 特点:要求很高,很少有人能走这条路。 4、同等学力申博 同等学力申博,全称是「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和我们常说的同等学力申硕一样,主要以免试入学,申请考核的方式进入大学、科研院所读博学习,达到在职提升的目的。 同等学力申博是一种读在职博士的渠道,是国家为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开辟的一种既可以获取博士学位又能提升专业知识的渠道,同时我国颁布了相关的学位条例以及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 报考条件: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本规定,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一般国内需要有硕士学位,并且5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且近年来在申 请学位的学科领域内,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高水平学术 论文(每篇不少于5000字),或发表3篇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每篇不少于 5000字)并且独立出版1本学术专著;科研成果(有本人署名)至少有1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 8 (二)国外申博 1、直博 解读: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绩优异、科研丰富的本科毕业生也是有机会申请直博的。 总的来说,申请直博有两种途径: 直接申请PhD 申请Mphil(可转PhD那种)打包项目 *如图,港理工博士项目之前就有2+3的打包项目 (23学年开始取消,直接改为3年制或4年制) 特点:可以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但对本科的学术条件要求会相对更高。可以直博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2、导师制 解读:国外比较常见的博士申请制度,即导师在申请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对申请结果有很大的决定权。 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先与潜在导师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并获得导师的批准,然后再进行后续申请。 若导师有较强意愿接收,后续申请流程通常就问题不大。因此,这种种模式通常必须优先联系导师,常见于英国、澳洲、新西兰、欧洲等地。 特点:套磁的作用很大,且试探性很强,导师主要关注你过往的学术/研究经历,以及方向匹配程度。通过套磁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如:是否有名额、导师个人是否有funding等。 3、委员会制 解读:与导师制博士不同,委员会制博士申请不需要导师的直接参与,导师话语权不强。 在这种制度下,申请将由一个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该委员会由多位专家组成,负责评估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研究经验。 如果评审委员会认为申请者学术条件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能力,那么申请者就可以被录取。这种模式常见于美加、港澳、日韩等地区及其他地区大部分商科。 特点:对整体录取标准需要有很强的把握。因为套磁的作用仅限于试探,学生的录取决策由评审委员会做出,因此需要强力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表明研究方向和目标。 因此这种模式最后无论套磁是否成功,都要通过网申统一审理才知道结果。 4、岗位制 解读:申请的是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工作岗位,并在工作中进行研究,以获得博士学位。 申请者需要与雇主签订协议,以雇员而不是学生的身份进入学校,确保其研究工作得到支持。 岗位制博士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这种类型的博士一般都有固定的研究课题,学校自己通过发布公告的形式不定期放出岗位和名额。 *如图所示,岗位制博士一般都是“job”的形式 免学费而且还发工资、带工签、甚至给社会福利。但每年发布的岗位空缺和方向都不确定,比较看缘分。 *欧洲某学校岗位制博士工资参考 特点:每段时间发布的方向和名额都不一定,可遇不可求。而且往往名额很少,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岗位全球三五百人竞争绝对不是夸大其词。 5、结构化博士 解读:有固定课题,且由联合培养单位(如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除了学术论文外通常还要求学生完成实践项目。一般是由博士指导委员会制定出培养方案后,选出博导团队,进行有量化审核标准的招生。 这种模式通常可以直接申请,除非项目有特殊要求,不然套磁意义也仅限于试探。常见于德国、瑞士。 特点:有具体的培养方案和研究课题,每年招收博士的课题方向并不固定,一般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研究,兼具很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三)选择国内还是国外 纠结在国内读博还是在国外读博,需要关注的因素绝非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不同。为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将从以下8个角度展开论述。 1、博士学制 国内博士:多数专业是4年学制,个别专业学制更长 海外博士:不同国家的学制不同,像英国、澳洲、香港、新西兰等热门地区,博士学制一般是在3-4年,而美国的博士学制较长,一般是5-8年 2、国内外博士培养模式 国内博士: 目前国内的博士培养体系,还是以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为重心的。不过最近国内的博士培养风向逐渐发生了变化。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两校正式删除了博士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强制性规定。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明确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申请学位和毕业考核不与在学术期刊上 发表论文情况简单挂钩。特别是自破“五唯标”以来,已有多个重磅文件明确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论文不再作为毕业唯一要求可谓是大势所趋。 但是,这并非代表对博士的学术培养降低了要求。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表明:“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 海外博士: 海外博士培养体系与国内相比,博导往往需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