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车路网联化与单车智能化协同互补,赋能智驾安全与效率。单车智能化在感知层面分为多传感器融合与纯视觉信 息采集两种技术路线,在决策层面分为规则模型与端到端模型两种技术路线。车路网联化是指车辆与道路之间、车辆与云控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协同感知与协同决策控制。市场有声音认为,长尾路段的网联化建设成本高企,车路网联化难以覆盖长尾交通场景。对此我们认为,单车智能化是实现L3+自动驾驶普遍落地的前提与基础,车路网联化会从安全(提供冗余)与效率(路口、路段通行效率)两个层面成为不可或缺的补充。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车路网联化建设。2021年,工信部发文推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区,目前已建设 17个国家级道路测试示范区;工信部及住建部支持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目前已建设16座“双智”试点城市。2023年5月,工信部复函支持湖北、浙江、广西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目前已建设7个国家车联网先导区。2024年7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首批20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317~528亿元,MEC、RSU与Lidar价值量占比较高。 1)自上而下看,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可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四部分,2025年路侧基础设施产值有望达223亿元,份额占比约26.4%。2)自下而上看,通过拆解北京市百亿级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招标公告,我们发现,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单路口价值量高达 43.4万元,其中,边缘计算节点MEC、智能终端RSU与激光雷达Lidar价值量等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13.38%、5.33%和1.49%。我们基于武汉171亿元城市级项目与北京99亿城市级项目金额,在乐观/中性/悲观预期下假设20座试点城市平均建设规模分别为100/80/60亿,则对应试点城市建设总规模分别为2,000/1,600/1,200亿元,对应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 RSU:有望复刻ETC轮次快速放量,本轮采购单价或在4万左右。我们认为,本轮车路云项目需求有望复刻 19~20年ETC快速提渗透率阶段,仅北京项目的RSU采购数量便高达1.32万台,集中采购阶段RSU单价或在短期内承压,保守预计短期内RSU集中采购单价约在4万左右,具备产能保障与过往供货经验的龙头厂商有望深度受益,建议关注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高新兴。 激光雷达:规模化放量伴随单价大幅下降,有望从路侧感知设备的“可选项”走向“必选项”。我们认为,激光 雷达作为路侧感知设备中的选配方案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点云信息,过去主要受到采购成本压力难以规模化选用,伴随ADAS激光雷达的大规模上车,激光雷达已由2020年的数万元单颗均价降至2023年的数千元的单颗均价,按照单路口感知设备30~60万的资金预算,低于万元的激光雷达更有可能被选入路侧智能化感知设备方案,激光雷达有望从路侧感知设备的“可选项”走向“必选项”,建议关注速腾聚创等。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从技术分析而言,“车路云一体化”赋能智驾安全与效率,是L3+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从政策支持而言,2021年以来工信部等多部门持续推进试点建设;从项目落地而言,7月份启动的20座试点城市中北京与武汉的项目金额均在百亿规模,MEC、RSU与Lidar价值量占比较高。建议关注智慧交通相关标的,如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高新兴、速腾聚创等(详细建议关注组合见文后投资建议表)。 风险提示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项目审批及招投标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中标方回款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突破引发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变化致使车路云建设动力不足的风险。 内容目录 1.车路网联化与单车智能化协同互补,赋能智驾安全与效率4 2.车路云规模测算:试点城市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5 2.1自上而下:2025年路侧基础设施产值有望达223亿元,车路云份额占比约26.4%5 2.2自下而上:试点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6 2.2.1项目拆解:北京百亿大项目获批,RSU与激光雷达价值量分别达5.33%和1.49%6 2.2.2试点规模:试点20城“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8 3.受益标的弹性测算:RSU与激光雷达车路云需求空间有望牵引放量11 3.1RSU:有望复刻ETC轮次快速放量,本轮车路云采购单价或在4万左右11 3.1.1销量:金溢科技与万集科技出货量较高,19~20年受益ETC渗透率提升销量暴增11 3.1.2产品单价:需求侧迅速拉升阶段压价显著,推演本轮车路云采购单价约在4万左右12 3.1.3弹性测算:建议关注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高新兴12 3.2激光雷达:规模化放量伴随单价大幅下降,有望从路侧感知“可选项”走向“必选项”12 3.2.1销量:2020~2023年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出货量保持每年翻倍以上增长12 3.2.2产品单价:激光雷达大幅杀价至万元以下,采购成本下移有望入选路侧感知方案13 3.2.3弹性测算:建议关注速腾聚创、禾赛科技13 4.投资建议14 5.风险提示15 图表目录 图表1:智能驾驶的两维:单车智能化与车路网联化4 图表2: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5 图表3: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产值有望在25~30年快速增长,2030年有望达4,174亿元6 图表4: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市场价值量结构(预测)6 图表5: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市场价值量结构(预测)6 图表6: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拆解7 图表7:部分试点城市建设进展8 图表8:部分道路测试示范区建设规划8 图表9:7个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进展及整体规划9 图表10:近期车联网先导区招标动态9 图表11:近期“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陆续启动百亿规模项目招标建设10 图表12:试点城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中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11 图表13:金溢科技与万集科技国内RSU出货量较高11 图表14:RSU需求侧迅速拉升阶段压价显著12 图表15:RSU相关标的收入弹性测算12 图表16:2020~2023年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出货量保持每年翻倍以上增长13 图表17:2020~2023年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大幅降价13 图表18:激光雷达相关标的收入弹性测算14 图表19:建议关注智慧交通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相关标的14 1.车路网联化与单车智能化协同互补,赋能智驾安全与效率 智能驾驶包含单车智能化与车路网联化两条推进维度。单车智能化在感知层面分为多传感器融合与纯视觉信息采集两种技术路线,在决策层面分为规则模型(预设规则,ifthen)与端到端模型(不预设规则,输入数据输出结果)两种技术路线,通过车载计算平台及模型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将处理结果转化为车辆行为。在单车智能化的演进过程当中,规则模型受限于ifthen的较强条件假定较难覆盖城市道路中复杂的行驶状况,端到端模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场景覆盖度,但受限于1)算力部署成本较重;2)模型效果受到cornercase、hallucination等因素挑战仍难以保证行驶安全性。在此背景下,车路网联化是对单车智能化的必要补充,车路网联化是指车辆与道路之间、车辆与云控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通过协同感知、协同决策控制为智驾安全性提供冗余。 单车智能化与车路网联化是智能驾驶的不可或缺的两维。市场有质疑声音认为,对于长尾路段的网联化建设成本高企,车路网联化难以覆盖长尾交通场景。对此我们认为,单车智能化是实现L3+自动驾驶普遍落地的前提与基础,车路网联化会从安全(提供冗余)与效率(路口、路段通行效率)两个层面成为不可或缺的补充,车路网联化未必需要覆盖全部长尾路段即可实现提供安全冗余与交通效率的目标。 图表1:智能驾驶的两维:单车智能化与车路网联化 来源:德勤《新基建下的自动驾驶: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之争》,国金证券研究所 车路网联化演进至今集中表现为车路云一体化。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及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节能及舒适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该系统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组成。 图表2: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 来源:《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与应用参考指南》,国金证券研究所 其中路侧基础设施可进一步细化分类为路侧单元(RSU,RoadSideUnit)、路侧计算单元(MEC,Multi-AccessEdgeComputing)、感知设备以及交通信息化设备等,可收集来自车辆、路侧以及其他相关的多方动态交通数据,通过通信组网向云控平台、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其他相关支撑平台等传输交通信息。 路侧单元(RSU):安装在道路侧的设备,用于实现路侧与汽车以及路侧与行人之间可靠的高速数据通信。具体而言,在路况智能监测领域,RSU可直接接收来自车辆OBU的消息,如车速、位置、转向等,并通过接入的运动检测相机,对路口车流量进行数据分析和密度估算;在扩展车辆感知范围方面,RSU还可通过接收解析来自 RSI(路侧事件消息)和RSM(路侧安全消息)消息,使得车辆能够“看见”路口遮蔽物后的车辆和行人,且不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能。 路侧计算单元(MEC):MEC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能够就近提供网络服务,减少海量数据传输造成的网络负荷,可满足车路协同中对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 感知设备:路侧基础设施的感知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其中摄像头成本相对较低,但目前成熟的方案无法解决全天时全天候的感知;毫米波雷达从技术属性来说可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感知,但探测精度和距离分辨率较低;激光 雷达能够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但设备成本较高。以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路侧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指南》,鱼眼摄像头需安装于道路进口电警杆,正装于车道上方;毫米波雷达安装于信号灯杆上,正对进口车道;激光雷达可安装于电警杆上,可按需配置。 2.车路云规模测算:试点城市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约在317~528亿元 2.1自上而下:2025年路侧基础设施产值有望达223亿元,车路云份额占比约26.4% 车路云初期基建先行,远期看好路侧智能化产值规模。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可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四部分。其中,2025年我国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产值规模分别有望达223/23/599亿元,2025~2030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基础支撑CAGR分别有望达79.7%/56.8%/14.3%,路侧产值规模2030年有望达4,174亿元。 图表3: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产值有望在25~30年快速增长,2030年有望达4,174亿元 来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国金证券研究所 2030年路侧智能化产值份额有望提升至75.1%。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在不考虑智能网联汽车产值的情况下,2025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产值约占总价值量的26.4%,2030年份额有望大幅扩张至75.1%。 图表4: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市场价值量结构(预测)图表5: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市场价值量结构(预测) 智能化路 侧基础设 施,26.4% 基础支撑, 21.0% 基础支撑,70.9% 云控平台,2.7% 云控平台,3.9% 智能化路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