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影视全产业链布局,收购大麦带来显著业绩增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影视全产业链布局,收购大麦带来显著业绩增厚

2024-08-04付天姿、杨朋沛光大证券y***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影视全产业链布局,收购大麦带来显著业绩增厚

阿里影业:深度布局影视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业务版图成型。1)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覆盖电影电视剧内容制作及宣发、电影票务及数据服务、演出票务及内容、IP授权及综合运营。背靠阿里系,公司加速阿里大文娱资源整合,23年11月30日完成对大麦的收购。2)随着文娱消费市场迅速复苏,电影和演出行业蓬勃发展,FY24公司营收大幅增长44%达50.36亿元。内容板块贡献主要收入,演出业务成为新增长点。FY24内容板块(电影投资+电视剧)收入占比达53%,大麦占营收比重为8%。FY2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参与的多部电影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实现转亏为盈。 影视大盘复苏,公司内容参与广度与深度同步提升。1)公司在电影参与方面位居行业第一梯队,18-23年出品电影票房保持1/3以上的覆盖率,发行票房覆盖率也由18年5%提升到23年22%。FY24参与逾60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合制/主宣发的电影《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票房均超35亿元。2)剧集业务和优酷深度协同,地位相当于优酷的自制中心。公司加大头部精品内容储备投入,启动外部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目前剧集工作室在开发项目35个。 淘票票、云智位居市场领先地位,收购大麦打造线下娱乐旗舰平台。1)To C端:在线票务市场已形成了猫眼、淘票票“双寡头”格局,淘票票市占率30%+;To B端:云智继续保持出票影院数量第一及出票人次第一。2)收购大麦助力演出业务发展。大麦作为线下演出票务市场龙头,占据市场领先优势,尤其是核心演唱会品类,头部项目覆盖率接近100%。大麦FY24收入达14.82亿元,并表贡献收入3.9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达7.83%,业绩为2.53亿元,占公司分部业绩合计比例达19.12%。对标Live Nation,大麦加大演出内容的布局有望贡献更多收入。 IP衍生品业务稳定增长,未来潜力充足。旗下阿里鱼是中国最大的IP授权代理平台,公司搭建IP2B2C全链路业务模式,帮助全球优质IP开拓中国业务。 FY24公司IP衍生品业务收入达10.53亿元,增长较为稳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电影为消费领域中的“口红经济”,需求具备韧性,电影大盘仍处于修复阶段;23年演出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粉丝经济下演出市场规模仍具增长空间。阿里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深度布局影视产业链上下游:电影内容及票务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电视剧业务地位相当于优酷自制中心,IP衍生品业务稳定增长,收购演出票务龙头大麦带来显著利润增厚 。我们预计公司FY25-FY27营收为63/68/72亿元(yoy+25%/+8%/+6%),归母净利润为8.19/9.47/10.41亿元。出于审慎考虑,我们选取相对估值结果,给予阿里影业FY25目标估值18xPE,得出目标市值161亿港元,对应目标价0.54港元;公司具备一定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开发进程以及重要影片档期变动风险、影片上映表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风险。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投资聚焦 关键假设 1、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23年暑期档创造了历史最高暑期档成绩,24年暑期档票房恐有所下滑;新片有望于25-26年陆续释放,电影大盘总票房将重回增长。根据灯塔专业版,23年公司出品/发行影片票房覆盖率为34%/22%,影片覆盖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FY25覆盖率提升难抵整体影视大盘下滑,我们预计FY25-FY27该业务收入yoy-8%/+12%/+9%, 业绩利润率为21.0%/21.5%/22.0%。2、剧集制作:FY25为剧集大年,在开发项目30余个,财年内可交付的电视剧为10部左右。考虑到剧集交付时点具有不确定性,剧集业务逐步回归并超过FY23水平 , 预计FY25-FY27该业务收入yoy+21%/+7%/+6%,业绩利润率为4.0%/4.5%/5.0%。3、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受到阿里业务分拆影响,淘票票在支付宝渠道的导流受到一定影响,后续相关问题解决后淘票票市占率预计维持稳定。凤凰云智继续位居行业出票影院数量的首位,后续收入主要受到电影大盘的影响。预计FY25-FY27该业务收入yoy-6%/+4%/+2%,业绩利润率为35%/34%/33%。4、大麦:24Q1全国演出市场依旧火爆 , 我们预计FY25-FY27大麦收入同比增速为yoy+16%/+10%/+6%,预计并表收入yoy+336%/+10%/+6%,业绩利润率维持在64%。5、IP衍生品及创新业务:该业务增长较为稳健,FY25-FY27年收入预计yoy+4%/+3%/+2%,业绩利润率维持在23%。 随着规模效应体现销售费率有望下降 , 预计FY25-FY27销售费率为13.0%/12.4%/11.8%。假设分部业绩中,经分配销售及市场费用占整体销售费用的比例维持在98%,得出FY25-FY27公司毛利率为45.8%/45.4%/44.8%。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普遍认为阿里影业业务布局较多,难以聚焦单一业务发展,我们认为:影视投资不确定性较大,但阿里影业电影投资ROI较高,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有望分散风险,且公司多业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市场认为猫眼发力演出业务,可能对大麦市占率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大麦头部项目覆盖率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对标海外演出龙头Live Nation,看好大麦未来对演出内容业务的布局。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优质电影供给增加,市场上修电影大盘票房预测;2)阿里影业出品发行影片口碑及票房表现超预期;3)演出市场持续火热,大麦演出内容供给增加。 估值与评级 电影为消费领域中的“口红经济”,需求具备韧性,电影大盘仍处于修复阶段; 23年演出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粉丝经济下演出市场规模仍具增长空间。阿里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深度布局影视产业链上下游:电影内容及票务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电视剧业务地位相当于优酷自制中心,IP衍生品业务稳定增长,收购演出票务龙头大麦带来显著利润增厚。我们预计公司FY25-FY27营收为63/68/72亿元(yoy+25%/+8%/+6%),归母净利润为8.19/9.47/10.41亿元。出于审慎考虑,我们选取相对估值结果,给予阿里影业FY25目标估值18xPE,得出目标市值161亿港元,对应目标价0.54港元;公司具备一定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阿里影业:全面打通影视产业链,多元化业务版图成型 1.1阿里影业:阿里大文娱板块重要垂直业务纵队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阿里影业)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为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公司于2019年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附属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阿里影业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覆盖内容生产制作、互联网宣传发行、IP授权及综合运营、院线票务管理及数据服务领域、演出票务及内容业务,打造全产业链娱乐平台。 发展历程:公司持续深耕优质影视内容,科技助力商业动能释放。 1)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耗资约62.44亿港元完成对“文化中国”的收购,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将公司更名为“阿里影业”;之后通过收购集团内部的票务服务平台淘宝电影(淘票票)、影视娱乐投资平台娱乐宝以及电影售票系统供应商粤科软件(云智),实现初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8年阿里影业启动“基础设施服务”战略,承上启下为全产业链布局做准备,启动灯塔平台、IP衍生业务和阿里鱼,用户运营、片方营销和大数据三大平台协同合力发展。在此阶段,阿里影业完成了由互联网宣发、内容制作以及综合开发转为内容、科技、IP衍生及商业化的业务版图重构。 3)2022年以来公司坚持“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延伸了数智科技业务,如数字化制作、云尚制片、数字人及数字门票;为增加现场娱乐收入,扩大IP变现的渠道,2023年11月30日,公司完成对大麦的收购,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完善影视产业链条。 图1: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截至2024年3月31日,Ali CV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和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两大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投资实体分别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5.74%和8.52%,产业资本中财招商老板边锡明持股6.77%,阿里影业的管理高层持有少量股份。 背靠阿里系,公司加速阿里大文娱资源整合。2023年9月19日,公司公告拟以1.67亿美元自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收购大麦的演出业务,且将于收购事项完成时按每股代价股份0.52港元之发行价向卖方配发及发行25.13亿股公司股份,紧随发行及配发代价股份之后,阿里巴巴集团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4.26%。阿里影业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业务涵盖了影视制作、投资、创新科技等多个领域,公司通过对经营“大麦”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的收购,进一步加速阿里大文娱板块的资源整合。 图2:公司股权结构 1.2业务结构:“内容+科技+IP”构建商业版图 公司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上市公司平台,以“内容+科技”的双轮战略,进行产业链深度联动,打破影视业务边界。历史上,公司商业版图包含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内容、科技和IP衍生及商业化。FY24公司将业务具体拆分为五大项目: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大麦、剧集制作、IP衍生品及创新业务。 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和剧集制作齐头并进。1)电影方面,FY24公司参与超60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其中主宣发项目近30部、自制及合制项目6部),投资回报较高。公司启动外部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和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制作更多高质量电影,推动影视项目的合作。2)剧集制作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在头部精品内容的储备投入,除了公司旗下的敦淇、拾穗两大自制剧工作室之外,阿里影业坚持与多家国内外优秀的制片公司、工作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包括Amblin Partners等国际知名影视公司。 收购大麦,演出票务及内容业务增长可观。1)电影票务平台:公司拥有电影票务平台“淘票票”、影院票务管理平台“凤凰云智”。2)数智化平台:公司将宣发平台“灯塔”与营销全案设计“黑马”、内容营销机构“淘秀光影”融合成宣发链路闭环,为多个影剧综项目提供独家策划直播和内容营销服务,以多元数智化产品矩阵赋能全产业链深度联动。3)大麦:2023年11月30日,公司完成对大麦的收购。24财年大麦业务交易总额(GMV)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超500%。大麦在票务代理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头部项目覆盖率接近100%。淘票票联合大麦进一步优化“淘麦VIP”会员体系,公司逐步形成完整的票务服务业务。同时,大麦也深度布局演出内容、票务系统等非票代方向。 IP衍生及商业化业务作为阿里影业开辟的新增长曲线,现由转授权业务及自有IP授权业务组成,面向C端和B端客户。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将「AZZO」、「月白」等自有IP与多部影剧综结合打造潮玩产品;2022年7月19日,“阿里鱼”作为IP交易及创新平台,与三丽鸥达成合作,获得26个形象5年独家代理权的同时,通过整合阿里生态圈内外资源,打通授权和营销环节,构建了“IP2B2C”的完整链路。 图3:公司业务结构及商业模式 阿里影业营业收入波动后回升。FY21受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公司营收下降至28.59亿元为近年最低点,FY22公司营收迅速回升至36.52亿元。随着文娱消费市场迅速复苏,电影和演出行业蓬勃发展,叠加公司实现对大麦的收购并表,FY24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4%达50.36亿元。 图4:阿里影业营业收入及增速 内容板块贡献主要收入,演出业务成为新增长点。FY24受益于电影市场的逐步恢复,内容板块(电影投资+电视剧)收入占比达53%;科技(此前为互联网宣发)板块收入占营收比重在FY15-FY19总体呈上升之势,但是自FY20以来,科技板块收入占营收比重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