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商学院: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北大汇丰商学院: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北大汇丰商学院: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

摘要 中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制造业在中国出海投资中占比创新高,制造业出海成为一个着眼长远的重要战略选择。 制造业企业在出海投资决策时,主要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做出评估和衡量。通过综合分析研判发现:1、从生产端和消费端评估,印度和土耳其是优先目标。2、以供应链布局为主要目的,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以及波兰可以优先考虑。3、以投资替代贸易为目的,东南亚、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是优先考虑的区域。4、以布局重要市场为目的,波兰、爱尔兰、罗马尼亚,美国和印度是比较好的选择。 全球直接投资近年有所下滑,各国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是鼓励和限制措施数量同时上升。发展中经济体优先促进投资和提升投资便利化,而发达经济体则继续采取限制性措施,以解决与投资有关的国家安全问题。 地缘政治深刻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营商环境。土耳其是进入欧盟市场和中东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波兰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目标国家。向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投资需要趋利避害。印度有针对中国的严格限制,落地难度较高。 北大汇丰智库国际组(撰稿人:蔡荣) 成稿时间:2024年7月11日|总第100期|2024-2025学年第2期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 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和航运中断等种种冲击,使得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和运营面临日益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部分国家选择使用产业政策扶持本国企业,同时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邻岸外包、友岸外包等供应链调整策略,制造业的生产和贸易格局均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制成品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同时贸易顺差创新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面对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特点各异的国际市场,也需要主动扩大在全球各区域的生产布局,并持续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供应能力。 中国制造业出海投资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利用全球资源、面向全球市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制造业企业出海投资需要从生产端和消费端考虑哪些因素?哪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适合中国制造业开展直接投资?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背景、出海目标以及投资区域选择进行详细分析,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具体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出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制造业出海的现实背景 1.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创纪录 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前五大制造业大国,也是最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大国。2018-2022年中国制成品出口规模增长44%,远远超过美国 (+14%)、韩国(+10%)、德国(+4%)和日本(-3%)。同期中国的制成品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从17.6%达到21%,新增了3.4个百分点,几乎相当于韩国的总制成品出口份额。 中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也屡创新高(图1)。2012年德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之和(0.89万亿美元)略高于中国(0.87万亿美元),到2022年中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扩大至1.88万亿美元,而德日韩三国合计的顺差为0.62 万亿美元,仅为中国顺差的三分之一。而且2018年以来制成品顺差向中国集 中,2018-2022年,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从1.02万亿美元猛增至1.88万亿美元,增长84%,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分别下降25%,27%和20%,同期美国的制成品贸易逆差从0.96万亿美元增至1.36万亿美元,增长42%。 图1:2012-2022年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制成品贸易顺差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UNCTAD 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且贸易顺差也持续扩张,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也从持续性的角度提醒我们需要格外重视贸易平衡,从面向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优化生产和销售布局,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多元性。 2.中国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方 中国既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受益方,也是重要来源方。2022年,中国是全球第二位的直接投资目的地,也是全球第三位的直接投资来源地。2008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流入目的地当中稳居前三位,2020年曾超过美国,成为当年度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的第一大国家。2012年以来,中国也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Overseas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ODI)规模排名前三位的国家。 2006-2012年,中国的FDI规模要远高于ODI规模,2015年开始,中国的ODI在规模上开始赶上FDI,甚至在2016年ODI比FDI高出600亿美元(图2)。可以说,出海投资和吸引外资都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更为难得的是在全球跨境投资规模较为明显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在吸引FDI 和输出ODI两方面占全球跨境投资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2015年全球FDI规模 达到2.05万亿美元,是2008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之后受到贸易摩擦、疫情反复、地缘政治、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冲击,全球FDI的规模开始逐步下降,中国吸收的FDI占全球比重从2015年的6.6%持续提高到2022年的14.6%,同时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当中的比重在2015年为8.5%,2020年猛增至21.0%(2020年全球直接投资下滑44%),近两年回落至10%左右。 图2:2006-2023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CEIC 3.制造业是中国出海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 2006-2023年,中国ODI流量从211.6亿美元增长至1478.5亿美元,年均增 速12.1%,同期制造业ODI投资从2006年的9.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79.0 亿美元,年均增速22.3%。 2023年中国80%的ODI投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 业、金融业和采矿业等前五大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ODI规模最大的一个行业,制造业排名第二位。从近十年的增长表现而言,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的ODI增长比较稳健,租赁和商业服务业ODI规模有所缩小,采矿业ODI规模明显下滑。 制造业在中国ODI中的占比有三轮持续提升,分别是2008-2012年、2013-2017年,以及最近的2018-2023年,在2023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8.9%(图3)。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更为积极地开展出海投资。 图3:2006-2023年中国制造业ODI及制造业ODI在总ODI的占比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二、制造业出海目标区域 本部分着重探讨哪些国家和区域是中国制造业出海投资的优先目标?我们可以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具体挖掘和分析未来出海的目标国家。 制造业企业在ODI决策时,主要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做出评估和衡量。生产端有两个目标:一是产业本地化,利用当地的制造业基础,加大本地化的产能投入,融入当地市场,同时也助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供应链优化,利用全球不同区域的要素和政策差异,优化生产环节布局,提升企业整体生产和运营的国际竞争力。消费端最直接目的是市场扩张,一是通过产能输出以投资方式替代直接出口,二是选择GDP增长表现好的市场,满足购买力强的客户(图4)。 制造业基础 生产端 供应链优化 出海 出口增长 消费端 GDP增长 加大本地产能投入优化生产 环节布局 投资替代 贸易 购买能力强 图4:制造业出海的主要决策目标数据来源:北大汇丰智库 2022年中国80%的制造业ODI选择的是东盟、中国香港和(除美国、欧盟和东盟外)其他区域。2018-2022年,中国投向东盟和其他区域的制造业ODI增长最快,东盟是中国制造业出海首选地区,2022年投向东盟ODI为82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83%,同时投向其他区域制造业ODI规模增长129%,2022年达到56.9亿美元,其他区域正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出海的新目标(图5)。 图5:2008-2022年中国制造业ODI在主要区域的投资规模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CEIC 1.制造业基础:印度、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位居前三 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重心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2012-2022年发达国家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56.1%降至47.2%,下降了8.9个百分点,相应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占比上升,其中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比提高了8.9个百分点,中国之外 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占比2022年和2012年持平。 我们选取制造业占比超过全球0.5%的25个国家,按制造业的绝对规模排名,发达国家当中,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和墨西哥,东亚的制造业集中在日本、韩国,欧洲则集中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亚洲主要是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国的制造业规模较大,欧洲的俄罗斯和土耳其规模较大(图6)。 图6:2022年制造业产值排名居前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UNCTAD 2012-2022年,全球制造业产值增长了34%。在上述制造业发展规模排名世 界前25位的国家中,制造业增速最快的国家分别为越南(+153%)、沙特阿拉伯 (+125%)、新加坡(71%)、印度(+58%)、土耳其和波兰(45%)。(图 7) 综合上述情况和数据,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印度、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对于中国制造业出海利用本地制造业基础开展投资是比较好的选择对象。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印度沙特阿拉伯波兰新加坡土耳其越南 图7:2012-2022年部分制造业增速较快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UNCTAD 2.供应链区域化:美国转向东南亚、印度和韩国欧洲转向中国、土耳其和波兰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部分国家开始重视供应链弹性问题,即兼顾灵活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在供应链的地理分布上采取“中国+1”或者“中国+N”的策略选择。而且全球疫情对于货物和人员流动有各种无法预计的限制和临时管制等情况,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从原先强调JIT(Justintime)的无库存生产方式转向在多地分散供应链管理的方式。 图8:2013vs2022年北美和欧洲进口制成品的主要来源地区单位:%数据来源:UNCTAD 以北美和欧洲两个发达地区为例,2013-2022年制成品的进口来源地都变得更为分散,区域内进口的比例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也验证了发达国家主动选择多元化供应链的趋势。北美从东南亚进口的制成品比例从5%提高至10%;欧洲作为区域大市场建设时间最长/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来自欧洲内部的制成品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从东亚进口的制成品增加了3个百分点,从其他地区进口比例也提高了2个百分点(图8)。 图9:2017vs2022年美国制成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减变化单位:%数据来源:UNCTAD 图10:2017vs2022年欧洲制成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减变化单位:%数据来源:UNCTAD 2017-2022年,越南是美国市场上赢得份额最多的国家,印度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排名第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也提升了市场份额,另外韩国、土耳其和波兰也有一定的份额提升,美国的供应链从北美/东亚向东南亚、南亚和欧洲转移。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提高关税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为了降低贸易成本,选择调整供应链布局。今年美国又提高对特定商品的加征关税,供应链的布局预计将继续调整。中国是欧洲市场上赢得份额最多的国家,波兰和土耳其分列第二、第三位。(图9和10) 3.出口贸易增长:东南亚、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领先 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在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投资的目标市场。我们选择2023年中国最大的30个出口贸易伙伴, 比较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