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报告2024年7月30日 研究所 宏观研究 分析师:袁野 SAC登记编号:S1340523010002 Email:yuanye@cnpsec.com研究助理:苑西恒 SAC登记编号:S1340124020005 Email:yuanxiheng@cnpsec.com 核心观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 近期研究报告 本次会议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给予相对积极的评价,我国经济处于 《工业企业利润稳健修复,关注内外需驱动力转换》-2024.07.29 持续稳健修复态势,实现了短期稳增长目标与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会议亦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等,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有所增加;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的转变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期,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传统经济增长动能较为明显回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动能正处于培育期,新旧动能尚未实现“无缝衔接”,存在结构转换的阵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基于此,会议科学定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存在的阵痛,同时亦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兼顾长短期发展目标,这与党的三中全会释放的信号相一致。 再提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提振市场信心。4月中央政治 局会议淡化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而本次会议延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利于增强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宏观政策更加给力,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重点方向,服务消费成 为重要抓手,四季度亦或延续2023年操作,适度提高赤字率,增发 国债。相较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在宏观政策方面措辞更为积极,首提“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再提“加强逆周期 调节”和“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我们理解,在外需边际走弱情况下,内需接力稳增长的必要性增大,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缓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具体表述来看,重点应仍是落实已有政策,增量信息仍相对有限。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 是促消费扩内需是当前政策的重要发力方向,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服务消费成为重要抓手。二是四季度或延续2023年操作,适度提高赤字率。三是专项债发行节奏或进一步提速。 房地产表述持平预期,短期稳地产政策加码概率仍低。本次会议 对房地产市场表述持平预期,并未有增量信息。我们理解,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背景下,我们保持了战略定力,重点仍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推动调结构,短期或不会进一步加码稳地产政策,避免发生“走老路”。因此,三季度或是政策效果观察窗口期,若政策效果不理想,不排除再进一步加码稳地产政策的可能。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美国商业银行危机超预期演变;海外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目录 1经济形势研判中性偏上,保持战略定力5 2再提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提振市场信心5 3宏观政策更加给力,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的重点5 4房地产表述持平预期,短期稳地产政策加码概率仍低7 风险提示8 图表目录 图表1:近期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8 1经济形势研判中性偏上,保持战略定力 我们理解,本次会议对经济形势研判相对积极。本次会议对上半年经济给予积极肯定地评价,我国经济处于持续稳健修复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短期稳增长目标与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国经济发展亦面临内外部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等,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的转变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期,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传统经济增长动能较为明显回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动能正处于培育期,新旧动能尚未实现“无缝衔接”,存在结构转换的阵痛(“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这是发展中、转型中的客观问题,符合经济规律。基于此,会议科学定调,加大宏观调控,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存在的阵痛,同时亦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兼顾长短期发展目标,这与党的三中全会释放的信号相一致。 2再提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3%,超市场预期,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其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缓解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因此会议未提及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而二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环比增速创2017年以来同期次低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难度。本次会议延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释放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增强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3宏观政策更加给力,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的重点 相较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宏观政策基调,本次会议在宏观政策方面措辞更为积极,表述由“要靠前发力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调整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后者属于新提法,再提“加强逆周期调节”和“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我们理解,在外需边际走弱的情况下,内需接力外需稳增长的必要性增大,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缓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从具体表述来看,宏观政策重点仍是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增量信息相对有限,如加大力度推动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前已经出台政策,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支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等。我们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消费扩内需是当前政策的重要发力方向,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服 务消费成为重要抓手。本次会议明确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方向是提振消费,同时会议亦强调“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把服务消费作为 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可感可及”应是惠及民生,涉及居民切身感受的方向和内容。从“可感可及”的角度理解,我们认为可关注两个方向:一方面,居民消费的核心决定因素则是收入和预期,会议亦提及“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因此最直接的方式或是发放消费券,这也是市场一直预期的政策方向,发放消费券或是一个可期待的政策方向。另一方面,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更是“可感可及”的内容,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近期促消费政策动态,培育文旅体育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餐饮消费新场景亦是当前政策的发力点,从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二是四季度或延续2023年操作,适度提高赤字率。本次政治局会议不仅强 调“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亦指出“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举措”。我们理解,年中会议提出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举措,应是年内经济工作前瞻性考虑。在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增加,新旧动能接续存在阵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需接力外需稳增长必要性增大。而已有政策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进而需进行前瞻性安排。同时,当前房地产市场尚未明显回暖,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支撑减弱,叠加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地方财政压力有所显现, 亦需兜牢“三保”底线。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四季度或延续2023年适度提高赤字的做法,或再次增发国债。 三是专项债发行节奏或进一步提速。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较为靠后,1- 6月新增专项债1.77万亿,为全年新增额度的45.51%,较2023年的65.71%明显放缓。考虑专项债发行募集资金到形成实物工作量存在时滞,若专项债发行仍不能进一步提速,或制约基建投资增速。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4房地产表述持平预期,短期稳地产政策加码概率仍低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市场表述持平预期,并未有增加信息,继续强调“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致。我们理解,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背景下,我们保持了战略定力,重点仍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推动调结构,短期或不会进一步加码稳地产政策,避免发生“走老路”。因此,三季度或是政策效果观察窗口期,若政策效果不理想,不排除再进一步加码稳地产政策的可能。 图表1:近期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邮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美国商业银行危机超预期演变;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中邮证券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标准 类型 评级 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月内的相对市场表现,即报告发布日后的6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可转债价格)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市场基准指数的选取: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可转债市场以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股票评级 买入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20%以上 增持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与20%之间 中性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与10%之间 回避 预期个股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下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 预期行业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 中性 预期行业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与10%之间 弱于大市 预期行业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下 可转债评级 推荐 预期可转债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 谨慎推荐 预期可转债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与10%之间 中性 预期可转债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与5%之间 回避 预期可转债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以下 分析师声明 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承诺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无利害关系。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我们认为可靠的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并通过独立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平,报告结论不受本公司其他部门和人员以及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基金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特定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干涉和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邮证券”)具备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资格。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者我们认为可靠的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中邮证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 中邮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中邮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计划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其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报告仅供中邮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非中邮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接收、订阅或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阅读或关注本报告中的内容而视其为专业投资者。 本报告版权归中邮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存在对本报告以任何形式进行翻版、修改、节选、复制、发布,或对本报告进行改编、汇编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亦不得存在其他有损中邮证券商业性权益的任何情形。如经中邮证券授权后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邮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中邮证券对于本申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公司简介 中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