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供需视角下血制品价格变化趋势的探讨2024072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供需视角下血制品价格变化趋势的探讨20240724

2024-07-24未知机构朝***
供需视角下血制品价格变化趋势的探讨20240724

1、白蛋白价格变化趋势□一季度白蛋白价格较为稳定,二季度价格有10到20元的下降,零售价在380到500元之间,供应价在340到380元之间。第三季度由于淡季影响,价格可 能继续下行,但第四季度预计价格将回升。进口白蛋白价格在380到498元之间,国产白蛋白价格在400元以上。 进口白蛋白在医疗端的市场覆盖率高于国产,但在终端市场中,国产白蛋白的占比更大。整体市场价格稳定,进口与国产价格区间差异较大。 2、汇率影响□近年汇率变化增加了进口血制品的成本压力,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为维持毛利润,进口商可能需要增加销售量。3、库存水平□截至六月底,进口血制品库存较低,而国产经销商库存相对较多,约为30至55天的库存量。医疗机构的库存大约为30天,厂商的库存一般在三个月内。 4、使用场景及市场需求□白蛋白的主要使用场景在于医疗处方,医院和药店的管理严格,白蛋白作为处 方药需凭医师开具处方。疫情后使用场景趋于稳定,主要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 进口白蛋白在市场中占有率约为66%,其价格和销售策略对国产白蛋白有较大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稳定性决定了国产产品的价格基准。5、行业渠道及销售策略□进口和国产白蛋白的销售策略有所不同,进口企业注重稳定价格和临床推广 , 国产企业则有捆绑销售的策略。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供应价上的变化。 血制品市场的价格战主要体现在供应端,医疗机构的采购价格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浮动,价格战主要通过二级、三级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体现。 6、政策及市场影响□DRG和集采政策对血制品行业有较大影响。DRG要求按病种付费,可能导致高价药品需要患者自费或外购。集采则统一了全国范围内的价格,减小了地域价 格差异,有利于患者受益。 集采后渠道分配变化较大,不同省份有不同的配送要求,导致渠道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 7、学术推广□学术推广方面,外企如CSLBehring和武田在临床覆盖和药学服务上表现突出,国产企业如荣昌生物在这方面的覆盖较为不足。学术推广在血制品行业中仍然 是重要的市场策略。Q&A□Q:白蛋白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终端价格趋势是怎样的?进口和国产价格是否有差异?A:一季度价格总体稳定,二季度有些下行趋势,降幅在10到20元之间。市场零售价格在380到500元之间,供应价在340到380元之间。预计三季度可能有进一步下行,但四季 度可能会上升。进口价格在380到498元之间,而国产价格略低。Q:今年汇率对血制品价格的影响如何?A:疫情后,汇率主要影响进口成本,增加了进口产品的成本压力。进口商需要增加销量以保持毛利润 ,未来市场布局将更注重提前发展量。Q:结合当前供需关系,白蛋白在下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价格走势如何?A:下半年价格预计稳定。药店渠道价格略高于公立医院,公立医院价格因集采政策基本统一。价格波动幅度大约在10到20 元之间,整体影响不大。Q:目前整个行业的渠道库存水平如何?分厂商来看库存情况如何? A:截至6月底,进口产品库存偏低,国产经销商库存略多,约30到55天。医疗机构库存约30天,厂商库存在三个月内。 Q:目前白蛋白供需情况如何?A:整体供需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从六月份开始进入淡季,库存有所增加。一季度供应偏紧,但今年情况较去年好,供应更为稳定。###会议记录摘要本次会议主要探讨了血制品价格的变化趋势, 特别是白蛋白的价格走势,以及汇 率对价格的影响。重点在于不同季度价格变化、进口与国产价格差异、库存水平及未来供需预测。总体来看,今年血制品市场较去年更为稳定,尽管存在季节性波动,整体供需基本平衡。Q:后疫情时代,白蛋白的使用场景是否发生了变化? A:疫情结束后,白蛋白的使用经历了短期暴涨,但现已趋于稳定。白蛋白作为处方药,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凭处方销售。院内和院外的使用场景取决于医疗机 构的管理政策。部分医院对药品管理严格,患者无法在外购买,而其他医院则允许部分患者外购药品。 Q:白蛋白在医疗机构和院外的主要用途有哪些?A:白蛋白的用途与处方和疾病相关。重症和慢性疾病患者都可能使用白蛋白,具体取决于医生的处方 。政策影响如DRG和重点药物监控可能导致医生建议患者外购白蛋白以节省费用。长期需要白蛋白的患者,如感染科和肝病科的患 者,可能会选择外购以方便长期治疗。Q:进口白蛋白的销售定位、定价和临床推广策略与国产企业有何差异?A:进口白蛋白占市场约66 %,其销售策略主要是推动营收增长和稳定市场价格。进口价格决定了国产价格,进口价格下降会影响国产企业的运营。进口企 业的营销策略包括稳定价格、提高毛利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临床推广方面,主要通过专家共识、临床应用指南、网络会议和病例会议等方式进行。Q:进口白蛋白与国产白蛋白的价差是多少? A:目前进口白蛋白与国产白蛋白的价差约为30元。具体价差因厂家不同而有所差异。Q:疫情前后的进口白蛋白与国产白蛋白的价差有何变化?A:疫情前的价差比现在要少一些,这说明进口白蛋白的价格压力没有现在大。Q:二季度以来,竞品零售价格是否出现松动?不同厂商的竞品价格变化是否有差异?A:二季度竞品零售价没有变化,但供应价有浮动调整。二季度供应价比一季度更趋正常,市场对华南地区的竞品区分度较高。 Q:竞品厂商、经销商和医疗机构的库存水平如何?A: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经销商和医疗机构库存均偏低。到6月份,医疗机构库存有所增加。三季度库存和消耗相对稳定,但四季度可能会出现库存上升和小幅 波动。年底不同厂家的血液制品可能会有小幅短缺。Q:血制品在一级经销商的发货价是否有变动? A:在一级经销商的发货价没有太大变动,主要的变动发生在二级和三级经销商阶段。由于市场紧缺,二级和三级经销商会进行抬价或压价,或者为了竞争进 行价格调整。Q:企业目前采用的销售模式是怎样的?是否有捆绑销售? A:部分厂家采用捆绑销售模式,将凝血因子与白蛋白或其他相关产品捆绑销售。这种模式主要在国产企业中常见,通常是一年一签协议,短期内变动可能 性不大。Q:临床医生或患者对特定品牌是否有选择性? A:患者通常不会有特定品牌选择性,除非特别关注某个产品。临床医生对品牌有一定了解,但在开具处方时不一定具有品牌选择权。医院通常会对血制品进 行统一管理,临床医生只能使用医院提供的品牌,因此品牌差异性不大。Q:院内与院外血制品的价格差异有多大? A:院内血制品价格大约在560元左右,院外价格大约在650元左右。院外价格波动较大,从600多元到900多元不等,主要差异在于经销商而非品牌。Q:院外血制品市场需求如何理解 ?A:大多数免疫球蛋白的处方来源于医生。疫情后,临床医生和患者对免疫球蛋白的认知度提高,应用范围也更广泛,包括免疫调节、抗炎、免疫替代和抗感 染等。特别是在重症、儿科、血液科和神经科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提高。Q:肿瘤或川崎病等不在医保范围内的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自费?A:这些疾病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患者需要完全自费。Q:非医保患者需要承担多少费用? A:非医保患者需要全额自费。对于医保患者,报销比例为70%,患者承担30%。Q:在白蛋白供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价格战?白蛋白的具体价格分布情况如何?A:目前,医疗机构的白蛋白价格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浮动,价格战主要体现在营销和供应价格上,而非出厂价格。药店的采购价格波动较大。医疗机构的价格 区间在350到400元之间,主要集中在360到380元之间。药店价格区间为进口产品385到498元,国产产品380到560元。 Q:白蛋白在院内和院外的销售占比分别是多少?竞品的销售占比又如何?A:白蛋白在院内的销售占比约为75%,竞品的院内销售占比约为60%,院外占比为40%。Q:医院内的药品采购是由哪个部门决定的?医院能否同时使用多个品牌的产品?A:医院的药品采购主要由药剂科负责。疫情后,很多医院对进口品牌的限制减少,通常会同时采购多个品牌,确保供应充足。医生在临床上开处方时,可能 会有多个品牌可供选择。Q:白蛋白和静丙在医院和药房的市场开发策略有何不同?不同厂家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度如何?A:白蛋白和静丙的市场开发策略主要依赖于医生的处方权。白蛋白在品牌上有一定区隔,而静丙由于供应紧缺,品牌区隔较小。厂家在药店市场主要通过调 整供应价格来竞争,而在医院内,尤其是进口产品,会通过再教育活动和科室覆盖来推广。 Q:去年由于新冠疫情市场增速较快,今年的市场增速预估如何?不考虑新冠因素的话,未来的市场增长预期如何?A:去年白蛋白市场增长率约为13%,今年预计在10%左右。免疫球蛋白去年增长率较高,预计今 年会稳定在18%左右。未来行业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一年内的增速预期在10%到13%之间。Q:华南竞品在经销商中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A:华南竞品在市场推广和覆盖率上相对优势明显,早期的战略布局使其在经销商和医院中得到较好的接受。经销商特别偏爱华南的竞品,主要因为其市场推 广较为扎实,并且在医院市场的覆盖率较高。Q:重组八因子和国产产品上市后,对血源性单因子产品的替代影响如何?您认为后续市场会进一步受到压缩吗?A:重组八因子的上市使得血源性单因子产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尽管对患者来说是利好,但市场竞争白热化,这可能会对血源性单因子产品的市场份额 产生挤压效应,尤其是在长期治疗方案中。Q:您对重组白蛋白市场的前景如何看待?它是否会像八因子那样面临替代挑战?A:目前来看,重组白蛋白的市场进展较为缓慢,短期内不会完全替代传统白蛋白的使用。市场上仍以传统白蛋白为主流,重组白蛋白的渗透率和市场份额还 有待提升,不会迅速取代传统产品的地位。Q:DRG政策对血制品行业有何影响? A:DRG政策实施后,血制品行业面临着成本控制和治疗方案优化的挑战。虽然血制品的需求增长难以抑制,但在治疗方案成本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上,行 业可能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医疗支付模式。 Q:在DRG规定的费用总额中,血制品的费用占比大约是多少?A:具体费用占比难以量化,但血制品在DRG支付框架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治疗危重病患者时,其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血制 品在总费用中的重要性无法被简单地削减。Q:血制品集采对整个行业销售和价格体系有何影响? A:过去几年的血制品集采政策明显影响了行业的销售格局和价格体系。集采使得血制品价格面临下降压力,同时也推动了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对于行业中小 型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Q:集采对血制品价格的影响是什么? A:集采对患者非常有利,因为每次集采都会导致价格下调。京津冀和广东的集采已经使价格全国统一化。例如,一个产品在不同城市的零售价差异将消失, 变为统一价格。价格差异变小后,患者在不同城市使用同样的产品时,价格将没有差别。尽管集采导致价格下调,但治疗性药物的使用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受到影响,因为这些药物对许多病人来说是必需的。Q:集采后渠道的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吗? A:集采后渠道会发生变化,因为不同省份对配送商的要求不同。有些省份由企业决定配送商,有些由医疗机构确定,因此渠道会有一些变动。Q:血制品行业的学术推广情况如何?哪些公司做得比较好?A:在学术推广方面,外企做得更好,尤其是CSLBehring和武田。这两家公司在临床覆 盖和药学服务等方面都做得非常深入和细致。国内企业如荣昌生物也 在努力,但与进口企业相比,细化程度和广泛性上还有差距。血制品的学术推广相对较少,但CSLBehring和武田在这方面做得更好。Q:不同厂家生产的血制品差异大吗?选择厂家时考虑哪些因素? A:血制品的紧缺程度与营销模式有关,如华南企业采用捆绑销售模式,推广较好。白蛋白的差异不大 ,但免疫球蛋白与经销商的合作和协议相关。选择厂家 时,会参考企业品牌、市场覆盖、运营能力和浆站数量等因素。供应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医疗机构的选择和市场口碑也会影响经销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