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穿透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解析:原油的价格趋势、周期影响与传导效应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穿透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解析:原油的价格趋势、周期影响与传导效应

2022-08-17叶凡、刘彦宏西南证券甜***
穿透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解析:原油的价格趋势、周期影响与传导效应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ReportInfo] 2022年08月16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报告 宏观专题 原油的价格趋势、周期影响与传导效应 ——穿透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解析 摘要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Table_Summary]  供需支撑短期油价震荡,中期油价或趋于回落。供给端方面,近期,地缘政治导致石油贸易格局变化,OPEC+成员国的实际增产情况不及计划,美国原油产量有所增加,但后续企业增产意愿不强,战略储备释放不可持续;需求端方面,短期来看,夏季出行高峰以及中国疫后经济的修复或对原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全球供应链压力继续回落,或对原油需求有所提振。但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中长期来看,全球流动性加快收紧,或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对原油需求的降低。此外,俄乌冲突爆发使得全球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原油需求在长期趋于下降。预计原油价格短期在供需紧平衡下维持震荡行情,中期将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 宏观视角:油价与经济周期和国际贸易的联动与传导。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主要经历了五轮周期,分别是2004-2009年,2009-2016年、2016-2019年,2019-2020年,2020年至今。在国际油价主要受需求驱动时,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速基本呈同向变动;若油价主要受供给因素驱动,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速或呈反向变动,或部分阶段波动幅度较小。贸易方面,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额,同时也会对国际贸易运输成本产生影响,尤其是航运成本。  中观视角:油价影响上中下游产业,传导效应逐步减弱。原油在我国经济生产活动中,与众多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其价格波动也会对相关产业的成本及利润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于我国上、中、下游产业均造成影响,对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对我国能源转型节奏产生一定作用。上游,原油开采方面,我国原油产量变化基本符合油价上涨时企业扩产,油价下跌时企业减产的逻辑,行业增加值增速于2019年后与国际油价正相关;中游,当国际油价处于40-80美元/桶时,石油加工企业的利润通常随着油价涨跌,但超过80美元/桶后企业利润会受到冲击,原油加工量的增长会受到较大压制,此外,油价剧烈波动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一定影响;下游,若后续国际油价延续高位震荡,将继续利好新能源车消费,若国际油价中期回落,短期燃油车销量或有小幅回升,但新能源汽车消费是长期趋势所至。  微观视角:油价对PPI影响较大,影响CPI部分分项。PPI方面,原油价格首先影响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次对中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作用,然后继续向下游传导至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纺织服装等多个消费品行业,其影响力也在向下游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WTI原油价格每上涨1.00个百分点带动PPI上行约0.08个百分点。若国际油价在中期回落,叠加需求走弱,PPI或维持下行态势。CPI方面,在国际油价冲击由上游原材料向下游消费端传导的过程中,价格同时也会受到市场需求、价格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波动可以直接通过部分CPI分项进行传导,比如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但在CPI权重中占比较小,因此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 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影响超预期,地缘冲突超预期爆发,油价大幅波动。 [Table_Author] 分析师:叶凡 执业证号:S1250520060001 电话:010-57631106 邮箱:yefan@swsc.com.cn 联系人:刘彦宏 电话:010-55758502 邮箱:liuyanhong@swsc.com.cn 相关研究 1. 数据伴随降息,以我为主促复苏——7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8-16) 2. 不及预期下反映偏弱的需求——7月社融数据点评 (2022-08-13) 3. 国内支持投资多管齐下,美国通胀增速放缓 (2022-08-12) 4. 温和的CPI,超预期回落的PPI——7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8-11) 5. 在彼河侧:全球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方向 (2022-08-08) 6. 三重因素下超预期增长,可否持续?——7月贸易数据点评 (2022-08-08) 7. 国内经济回升需巩固,欧美衰退风险再升温 (2022-08-05) 8. PMI转“冷”,复苏后劲如何看?——7月PMI数据点评 (2022-08-01) 9. 国内多发“绿色”政策,海外鲍威尔报之以“鸽” (2022-07-29) 10. 稳中有进,所宜坚守——7.28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2-07-29)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目 录 1 供需支撑短期油价震荡,中期油价或趋于回落 ................................................................................................................................... 1 1.1供给端:三大因素作用下,原油产量或维持温和上行 ............................................................................................................. 1 1.2需求端:短期原油消费仍有支撑,需求下降是中长期趋势 .................................................................................................... 2 2 宏观视角:油价与经济周期和国际贸易的联动与传导...................................................................................................................... 4 2.1油价变动与中国经济:需求驱动下同步,供给驱动下或相反 ................................................................................................ 4 2.2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油价通过两大机制影响贸易 ............................................................................................................. 5 3 中观视角:油价影响上中下游产业,传导效应逐步减弱 ................................................................................................................. 7 3.1上游:油价波动影响石油开采业,原油产量增速与油价基本一致 ....................................................................................... 7 3.2中游:油价影响石油炼制和化工,与交通运输业相关联......................................................................................................... 8 3.3 下游:高油价助力新能源消费,油价回落仅短期提振石油消费..........................................................................................10 4 微观视角:油价对PPI影响较大,影响CPI部分分项 .....................................................................................................................11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1 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油价进一步攀升,油价持续走高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对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供需基本面进行了拆解分析后认为,短期内,油价维持震荡,中期或逐步趋于回落。同时,我们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宏观视角之下,我们探讨了油价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观视角中分析了原油价格对相关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影响,微观视角主要聚焦油价波动对我国通胀水平的影响。 1 供需支撑短期油价震荡,中期油价或趋于回落 1.1供给端:三大因素作用下,原油产量或维持温和上行 由于俄罗斯原油实际产量并未如预期般在4、5月大幅下降、OPEC+产量小幅增长、美国石油产量逐渐上行,原油产量或维持温和增长态势。但欧美继续加大对俄油制裁、OPEC+实际增产能力有限,美国能源企业增产意愿也并不十分强烈,再加上伊核协议的谈判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石油产量仍受到美国制裁的制约,国际原油的供应量在今年年内大幅上行概率不大。 首先,地缘政治所导致石油贸易格局变化。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加大对俄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产量骤降,OPEC数据显示,4月份,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产量缩减约96万桶/日至1035万桶/日,但5月小幅回升至1052万桶/日,6月继续上升至1102万桶/日,但较4月前水平仍有差距。尽管受到欧美国家的多方面制裁,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在4月仍呈现增长态势,出口目的地由欧洲向亚洲转移,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大增量市场。然而,亚洲地区的“抢购”仍难弥补欧洲需求的下降。6月3日,欧盟公布第六轮对俄罗斯的制裁,包括对其部分石油的禁运,2022年底,欧盟自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将减少90%,后续俄罗斯向欧盟石油出口量或将继续缩减。此外,据彭博监测的船舶跟踪数据,自6月中旬以来,俄罗斯日均原油出口量连续五周下降,每日减少48万桶,降幅达13%,对亚洲地区的出口也逐步回落,在截至7月22日的四周内,俄罗斯向亚洲的原油平均流量降至每日175万桶,是16周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次,OPEC+成员国的实际增产情况不及计划。6月2日,第29次OPEC和OPEC+部长级会议决定在7、8月将增产计划由43.2万桶/日上调至64.8万桶/日,增产配额也由此前的14.4万桶/日上调至21.6万桶/日左右,但9月增产计划则下调至10万桶/日,不及市场预期。但由于地缘政治不稳定、计划外停电、定期维护和技术问题等,OPEC+实际增产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OPEC根据二手资料统计,7月,OPEC十国实际产量为2504.7万桶/日,与当月生产配额相比仍相差122.9万桶/日,根据标普全球计算,7月减产执行率升至222.9%。当地时间7月16日,拜登访问沙特希望沙特及OPEC成员国能够增加石油产量,缓解美国通胀,但沙特却表示提高产油的空间不大,最大生产能力仅能提高至1300万桶/日。因此,作为约占全球石油产量三分之一的联盟,OPEC增产意愿有限,产量大幅提升的概率较小。 最后,美国原油产量有所增加,但后续企业增产意愿不强,战略储备释放不可持续。在欧洲逐步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背景下,今年1-5月欧洲超越亚洲成为美国石油的最大买家。受欧洲需求带动,美国6月石油产量继续上行。API数据显示,美国6月原油产量约为1200万桶/日,环比上升1.1%,为2020年4月以来首次达到这一水平。但由于拜登政府的反化石燃料政策,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增产意愿并不强烈。当地时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