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慈善指南 教育 网站:caps.org 领英:linkedin.com/company/capsasiaTwitter:caps_asiaFacebook.facebook.com/capsasiaInstagram:capsasia 新闻通讯:bit.ly/caps-wdg 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CAPS)立足亚洲,是一个以独立研究和行动为导向的研究和咨询机构,致力于推动私营领域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我们通过循证研究,与个人、公司和政府探讨如何最好地应对社会挑战。有关更多CAPS研究及服务的资讯,请浏览CAPS网页:http://caps.org。 ©2022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目录 致谢2 摘要3 导言4 第一章 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概要6 第二章 中国教育系统概览:挑战与机遇12 第三章 中国的教育公益慈善事业23 结论33 行动建议34 附件一 方法论和数据来源36 附件二 访谈名单37 尾注38 致谢 中 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我们对本研究中所获得的支持与帮助感到由衷感谢。我 们特别感谢为本系列指南的四个公共领域提供专业视角的七位专家,包括: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叶志敏教授(医疗卫生);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自然环境);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王蓉教授和魏易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教育);以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教育、扶贫)。 CAPS在推动公益慈善事业提质增量的进程中,获得了多位亚洲和国际慈善家的信任与支持,他们同样肯定了循证研究在促进亚洲地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在机构运营方面得到了陈启宗主席以及蔡明忠、JamshydGodrej、TaewonChey、Elizabeth和JaimeZobeldeAyala等董事的鼎力相助。此外,泰国饮料大众有限公司(ThaiBeveragePublicCompany)及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hapanaSirivadhanabhakdi先生、盘谷银行及其董事总裁陈智深(ChartsiriSophonpanich)先生、福特基金会(FordFoundation)、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andFloraHewlettFoundation)以及一丹奖基金会、吴忠华 (HusodoAngkosubroto)先生、董建成(C.C.Tung)先生、ArifRachmat先生、TeresitaSy-Coson女士以及李棕博士(Dr.StephenRiady)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也为我们提供了支持。在此,我们对所有捐赠人和支持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本次研究也感谢瑞银集团(UBSAG)为本研究给予的资金支持与行业洞见。 摘要 本 报告是我们由四部分组成的《中国社会公益慈善指南》全四册中的第三册,该系列研究旨在深入解析“ 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在关键议题领域的面貌。在完成医疗卫生和自然环境议题的研究后,我们现转向探究个人与企业在教育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 中国的教育系统在过去四十年里迅速发展,强化优质教育的供给、向更多人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新中国成立之初,有约八成人口都是文盲。1时至今日,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并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然而,中国教育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意味着需求仍然存在。多年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与优质教师团队存在缺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过去二十年,中国政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向农村倾斜投入了大量教育经费。尽管如此,在教育可及性和教学质量方面,城乡差异仍然存在。虽然,中国政府已强调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成为世界水平的教育强国。 纵观中国公益慈善捐赠的流向,教育常年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资助领域。这一现象部分源于教育在中国文化与传统观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人们也普遍认为教育是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基础。 与其他议题领域相似,社会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在中国教育领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需求。特别是具有官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又称系统型基金会,是地方、省会和国家层面实施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执行伙伴。近年来,该类基金会的兴起也反映了政府部门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影响和对其监督的依赖性。 第一章概述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包括其历史渊源、近期发展态势和现状。本章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的核心特征:即与政府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将商业智慧与经验融入公益项目;以试点项目为公共部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回馈家乡、共谋发展的倾向性。此外,本章也介绍了中国公益慈善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基金会”及其不同的运作方式。 第二章由中国高校和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完成,旨在描绘中国教育改革历程、发展现状以及现所面 临的机遇和挑战。本章旨在探析中国的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目标是如何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的,并关注民间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通过慈善捐赠和开展公益事业起到的作用。 第三章深究了中国教育公益慈善事业中,主要行动者都是谁,他们在着力解决哪些细分领域的问题,具体又是如何解决的。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教育公益项目是提供奖学金;另一种常见方式是向知名大学、高校(有些位于捐赠人家乡)进行捐赠——这不仅能赢得社会尊重,且能给捐赠人带来一定程度的自豪感和社会地位。为扩大捐赠的影响力及项目的规模化程度,许多人也会选择与政府合作开展教育公益项目,或是直接支持由政府发起或主导的倡议行动。本章也在资源相对匮乏或被普遍忽视的教育细分领域进行了多个项目案例分享,以说明公益慈善所能发挥的作用。 结论重申了“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的鲜明特点,并指出了教育公益捐赠的趋势:包括为了提升其捐赠的影响力,同时与高等院校建立关系,许多捐赠人会进行高校捐赠。另一个趋势是,有许多关注教育的捐赠人会创立执行型基金会以实现他们对教育公益的愿景,而不会局限于资助现有公益组织的项目。 最后,我们向有意愿参与中国教育议题、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读者提供了下一步的行动建议,具体包括资助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定位,并制定能够创造积极影响的慈善策略。 导言 中 国正处于迅速增长和发展的阶段,特别体现在其财富量的急剧上升。随着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富足,其公益 慈善事业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人民币100万元(约合139,664美元)i以上的大额捐赠达到276.3亿元人民币(约合38.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0%,相比十年前几乎翻了四番。2,3 然而,贫富分化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政府在解决社会需求方面持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公益慈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和任何国家一样,富人可以伸出援手,在很多事情上帮助穷人。同时,公益慈善也是公民参与的一种途径,是身处城市社区的人,关心帮助贫困地区人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国社会如何继续进步,持续研究探索本地解决方案,对所有人而言都具有切实积极的意义。中国政府对这一理念理解得非常透彻。习近平主席在最近讲话中,曾多次提到“共同富裕”,进一步表明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福祉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慈善事业被采纳为帮助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4 《中国社会公益慈善指南》共有四册,本报告是其中的第三册,我们将通过四册指南阐述个人和企业的公益慈善事业,在应对中国的医疗卫生、自然环境、教育和扶贫助贫等四大公共领域问题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四大公共领域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而鉴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这些需求将持续存在。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慈善事业是如何展开的,以及它在哪些方面已经和有可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以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投身未来捐赠事业。最后,我们也盼望能够更好地宣扬奉献的理念——让人类这种最宝贵的品格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积极影响。 在《中国社会公益慈善指南:教育》中,我们将主要探讨教育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近年来,关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格局的研究并不鲜见,5,6,7但本报告的重点并不在于综述,而是深入分析和了解中国的个人和企业公益慈善事业如 何解决、应对中国的各类教育需求和挑战。我们尝试回答了下列关于中国教育公益慈善事业的特点,以及相应资源是如何被运用的问题: 1.“中国特色公益慈善”具有哪些基本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有其独特性。虽然其核心动机“帮助同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其策略和方式则植根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因此,从整体上了解把握中国公益慈善的特点,是我们深入研究教育领域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 2.中国的教育现状如何?中国政府在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3.中国教育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哪些地域、类型的教育公益项目获得了资助?有哪些发展趋势? 4.教育公益慈善事业与政府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缺口可以通过慈善和社会投资举措填补? 5.鉴于上述分析,对支持教育相关的公益慈善行动,我们有哪些建议? 我们基于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开展了洞察分析。从中国国家和省级信息公开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并与第三方数据库和中国媒体的公开报道做了交叉分析。同时,我们还采访了数十位来自企业、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负责人。 本报告分为三个章节,在文末,我们总结并提出下步行动建议。第一章是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包括个人、企业及官办慈善事业)近年来发展情况的概述。虽然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有些术语和其他国家相似,但中国的捐赠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因此实际上它可以被描述为“中国特色公益慈善”。我们在第一章中也探讨了这一说法的含义。 第二章由中国高校和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完成,包括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王蓉教授和魏易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以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本章概述了中国教育现状、当前的政府政策,以及需要额外资金和关注的细分领域。 第三章重点阐述了目前教育领域公益慈善资金的流向及原 i本报告中使用的汇率为1美元兑7.16元人民币。 因,同时举例介绍了普遍缺乏关注的教育公益项目,展示公益慈善可能发挥的作用。 最后,我们对教育公益慈善事业的下步行动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够为那些已经进入或想要探索这个领域的人提供一份行动指南。我们根据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和趋势的观察,提出这份行动建议,希望能够对探索这些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章 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概要 中国的慈善捐赠 2021年中国公益慈善捐赠规模是2004年的35倍。8在此期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人民币10,666元(约合1,489美元)增加至72,000元(约合10,055美元),几乎翻了七倍。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越发倾向于将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与亚洲其他地区相似的是,中国普遍认可“实用型”慈善模式,既愿意慷慨解囊,又实事求是。所以,大部分中国公益慈善以直接帮助他人,或强化现有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基础。当下,要了解中国的公益慈善进展情况,需要厘清公益慈善项目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的资助方向、地域、合作伙伴及受益群体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一些文化背景。慈善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世代相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互助、尊老敬老和兴学助学等观念在儒家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9自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以来,具有宗族性质的慈善组织始终坚持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其次,在现代社会,中国公益慈善也一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快速增长,且不断深化发展。即,中国持续深化发展的慈善事业,除了归因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得益于中国政府为大力推行公益慈善而作的努力。 2008年被誉为中国慈善事业上的“公益元年”,是中国慈善史上的重要节点,当年中国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掀起了全民公益浪潮。当时,大量涌入四川支援的慈善组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