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〇二四年五月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〇二四年五月 第一章编制说明2 一、编制目的2 二、编制原则3 三、编制体例4 四、编制方法5 第二章重点人才招引目录8 一、A类人才8 二、B类人才8 三、C类人才10 四、D类人才12 五、E类人才14 六、F类人才14 第三章重点产业链人才开发目录16 一、集成电路16 1.1IC设计16 1.2芯片制造19 1.3封装测试22 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4) 二、新型显示24 2.1材料和设备24 2.2生产制造26 2.3终端应用28 三、智能终端29 3.1软硬件供应29 3.2智能终端产品制造31 3.3销售运维33 四、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34 4.1基础软件及嵌入式软件34 4.2应用软件37 4.3工业软件及新兴平台软件40 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42 5.1大数据处理与算力42 5.2智能算法44 5.3场景应用48 六、工业互联网50 6.1网络及硬件设备50 6.2互联网平台52 6.3场景应用54 七、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56 ◎目录◎ 7.1卫星研制56 7.2卫星发射及地面设备59 7.3卫星运营及服务60 八、金融科技62 8.1金融科技技术研发62 8.2金融安全与监管64 8.3金融科技应用65 九、航空发动机66 9.1原材料和零部件66 9.2部件与子系统68 9.3整机集成及维修70 十、工业无人机71 10.1零件与系统71 10.2制造与测试73 10.3应用与配套74 十一、大飞机制造与服务74 11.1设计研发74 11.2先进制造75 11.3运营维修77 十二、汽车(新能源汽车)78 12.1电池及原材料78 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4) 12.2零部件制造及系统研发79 12.3汽车总装及服务支持83 十三、轨道交通85 13.1科技研发与规划设计85 13.2工程建设与设备制造86 13.3运维服务89 十四、低空经济90 14.1新型基础设施90 14.2制造与服务保障91 14.3场景应用92 十五、现代物流93 15.1智慧物流93 15.2系统与管理94 15.3运输服务95 十六、生态环保96 16.1产业研究与规划96 16.2环保工程建设98 16.3环保基础设施运营99 十七、新能源100 17.1产业研究100 17.2光伏101 ◎目录◎ 17.3动力电池及储能102 十八、氢能104 18.1前沿技术104 18.2制氢储运105 18.3氢能应用106 十九、新材料106 19.1优势新材料106 19.2特色新材料108 19.3新材料制造110 二十、创新药(含中医药)111 20.1原材料与制药设备111 20.2生物制品112 20.3药物制造115 二十一、高端医疗器械117 21.1原材料、软件开发117 21.2医疗器械制造118 21.3医药器械应用120 二十二、高端诊疗120 22.1前沿诊疗120 22.2高质量服务121 22.3高端消费122 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4) 二十三、旅游业124 23.1产业策划124 23.2旅游服务124 23.3配套、运营与宣传125 二十四、文创业(含数字文创)127 24.1内容创作127 24.2渠道传播129 24.3场景体验130 二十五、会展业132 25.1研究策划132 25.2运营管理133 25.3服务执行135 二十六、体育产业136 26.1产业研究136 26.2赛事场馆运营137 26.3数字体育138 二十七、音乐产业139 27.1音乐制作139 27.2音乐演绎141 27.3音乐教培141 ◎目录◎ 二十八、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142 28.1食品研发142 28.2食品制作加工144 28.3食品检验检测145 二十九、现代种业146 29.1品种选育146 29.2品种繁育及生产配套148 29.3品种推广149 三十、都市农业150 30.1智慧农业150 30.2种植生产153 30.3农商文旅体融合155 第四章重点领域(行业)人才开发目录160 一、重点领域160 1.乡村振兴160 2.社会治理162 3.世园会167 4.世运会168 5.自贸区建设170 6.总部经济174 二、重点行业175 1.教育行业175 2.卫生行业179 3.文化行业183 第五章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人才招引目录186 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186 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89 三、汽车产业集群191 四、食品产业集群194 五、软件产业集群196 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198 七、现代服务业200 八、现代高效特色农业202 第六章德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206 第七章眉山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214 第八章资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222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突出“头雁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宏观指导作用,紧扣产业细分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各类人才有序按需流动和市场化优化配置,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高效协同,支撑成都市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川渝人才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特编制《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4)》(以下简称《指引》)。 一、编制目的 一是为人才求职就业及流动提供指导。各类人才可根据《指引》了解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重点领域(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求职,并根据岗位条件要求等提升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 二是为人才招募提供指导。用人企业可根据《指引》提供的紧缺人才状况,在人才招募过程中参考本行业类似岗位的具体需求,更有效地“选”“育”“留”“用”符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人才有序流动,推动实现人岗相适、精确匹配。 三是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可根据《指引》提供的紧缺人才信息,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培训、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的人才。 四是为人才工作提供指导。《指引》涉及我市重点产业链岗位需求内容,可为 -2- 全市人才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人才开发优惠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落细、落地、落实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产业导向原则。产业政策是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指引》的编制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金融科技、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等30个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和城市发展战略,支持大量优质人才资源快速向重点产业、行业、专业细分领域集聚,向“机会多、技术强、职位细、专业精”的新职业领域集聚,以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和人才层次提升改变产业结构和发展能级,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新优势。 二是坚持高效协同原则。《指引》的编制坚持突出人力资源与区域发展协调、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协同、人力资源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着力指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平台精准招引专业化实用人才,加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集聚,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城市战略高质量协同发展。 三是坚持市场需求原则。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政府是降低人才成本的主要制度供给者。《指引》的编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所有紧缺人才需求均来源于市场的实际调查,做到精准到每一个产业,精细到每一个行业,精确到每一个岗位的专业要求、资历要求和能力要求,务求引导人才按需流动,与重点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精准“对接联姻”。 四是坚持区域导向原则。《指引》的编制坚持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重点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重点任务,对每类岗位明确区域用人导向,引导各类人才有序按需流动和市场化高效配置。 -3- 三、编制体例 《指引》分为编制说明、重点人才招引目录、重点产业链人才开发目录、重点领域(行业)人才开发目录、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人才招引目录、德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眉山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资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八部分内容。 1.编制说明主要包含《指引》编制的目的、原则、体例和方法,以及对《指引》整体内容的框架性描述。 2.重点人才招引目录概述了最新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中重点支持的A、B、C、D、E、F类人才。 3.重点产业链人才开发目录根据产业链前端、产业链中端、产业链后端梳理,进一步细分产业类别,主要包括行业(专业)类别、岗位名称、专业要求、资历要求、能力要求、人才紧缺类型、人才紧缺指数、区域导向。 (1)产业类别:细分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金融科技、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现代物流、生态环保、新能源、氢能、新材料、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旅游业、文创业(含数字文创)、会展业、体育产业、音乐产业、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现代种业、现代农业等3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2)岗位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国家新发布的新职业、新岗位,结合用人企业的实际岗位确定。 (3)专业要求: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专业规范名称,结合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呈现该岗位所需人才的专业。 (4)资历要求:呈现该岗位所需人才的学历要求、工作经历等资历情况。 (5)能力要求:呈现该岗位所需人才必须具备的职称层次、职业资格(工种)、 -4- 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管理经验及协调能力等要素。 (6)人才紧缺类型:所需人才的紧缺类型分为数量紧缺、结构紧缺、供给紧缺、动态紧缺四种情况。其中,数量紧缺为人才现有数量不足;结构紧缺为人才素质能力与需求有差距;供给紧缺为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和招聘困难;动态紧缺为产业快速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引进带来的人才紧缺。 (7)人才紧缺指数:对紧缺人才急需程度的量化描述,根据具体岗位,对人才缺口指数、人才素质指数、人才招聘指数进行加权计算,形成人才紧缺综合指数,并根据综合指数得分,分为“一般紧缺”“比较紧缺”“非常紧缺”三个等级,分别用“★”“★★”“★★★”表示。 (8)区域导向:呈现该岗位所涉产业在成都市的区域发展方向,表述为各区 (市)县名称。 4.重点领域(行业)人才开发目录。主要体现当前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的人才紧缺状况,如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世园会、世运会、自贸区建设、总部经济,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教育、卫生、文化行业。 5.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人才招引目录。主要反映重庆市、成都市双核联动联建人才紧缺情况。 6.德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主要反映德阳市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情况。 7.眉山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主要反映眉山市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情况。 8.资阳市重点产业人才招引目录。主要反映资阳市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情况。 四、编制方法 《指引》的编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一是电子问卷收集。本次通过电子问卷征集的方式,以全市23个区(市)县 共2195家企业及企事业单位为样本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00余份,征集紧 缺人才需求信息近3200余条。 二是网络收集。本次通过各大招聘网站职位招聘数据,共获取42.15万条用 -5- 人需求信息,经分析研究获得不同企业发布的有效岗位需求信息约1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