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服务出海的成功经验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2024年06月19日 分析师:杨畅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90004电话:02120315708 Email:yangchangztscomcn 分析师:夏知非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3110007 Email:xiazf01ztscomcn 相关报告 投资要点 将德国的服务出海,分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进行梳理; 在对外贸易上: 第一,德国服务出口在总出口金额中的占比呈现长期缓慢上升的态势; 第二,从国际收支来看,2010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服务贸易收入的主导产业,包括运输、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研发咨询等商业服务,表明服务出口与德国自身强大的工业实力及货物贸易存在融合,从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延伸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上存在一定优势; 第三,德国剔除旅游后的服务贸易差额自2014年开始大幅由负转正,从顺差项来看,主要在于知识产权使用费、加工服务、金融和保险业;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顺差的提升或得益于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动,制造企业逐步构建实体产品与服务融合的多样化产品组合与价值增益模式; 第,从龙头案例来看,西门子是最早一批在工业40背景下观察到数字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趋势的企业,于是逐步剥离前景不明朗的制造类业务,通过瘦身完成了从硬制造向数字化的转型,以销售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服务贸易的扩张。 在对外投资上: 第一,德国对外投资呈现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现阶段其服务业占比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体现出其从制造产能对外转移,到服务对外扩张的变化,背景是德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在投资方式上,跨国并购逐步成为德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三,从典型案例来看,金融业的安联集团,通过负债端驱动下的一系列跨国并购,进入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资产管理规模实现越级式发展;信息技术业的SAP(思爱普),凭借R3软件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科技巨头建立跨国战略伙伴关系,成为ERP软件公司领域全球龙头。 风险提示事件:海内外经济波动超预期风险;海内外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历史数据梳理存在偏差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内容目录 1服务对外贸易3 11出口总量及背景3 12服务出口的行业结构及逻辑5 13龙头案例工业40之下,西门子从电气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9 2服务对外投资11 21服务业对外投资占比较高11 22对外投资案例金融业、信息技术业14 3风险提示15 图表目录 图表1:德国出口金额及增速(右轴为增速)3 图表2:德国出口金额的国别分布4 图表3:德国服务出口金额占比上升(右轴为占比)4 图表4:德国服务与商品出口增速5 图表5:德国服务业贸易收入(百万欧元)6 图表6:德国服务、货物净出口(十亿欧元)6 图表7:德国剔除旅游业后的服务贸易差额7 图表8:德国服务贸易差额(百万欧元)7 图表9:德国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贸易差额(按国家,百万欧元)8 图表10:德国在欧洲的加工服务贸易顺差(百万欧元)8 图表11:西门子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主要变迁10 图表12:西门子在数字化工业全球市场份额居首10 图表13:德国对外投资存量与增速(存量单位百万美元,增速在右轴,单位)12 图表14:德国对外投资存量占GDP比例()12 图表15:各国对外投资存量与GDP的比例(2022年)12 图表16:德国对外投资的服务业占比较高13 图表17:安联股价19902001年的上涨14 我们将德国的服务出海,分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进行梳理,其中对外贸易表现在服务的出口,尤其是从净出口的角度,来观察优势行业;服务的对外投资则是服务业企业主动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跨境布局,以增加企业海外收入。 1服务对外贸易 11出口总量及背景 以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的2009年为界,21世纪以来,德国的总出口金额呈现出先高速增长、后震荡上行的表现。20012008年,德国总出口金额从6599万亿欧元升至17134万亿欧元,年复合增速达146,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09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先后爆发,一方面导致全球经济受损、需求减少,德国的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另一方面欧元汇率出现波动,可能使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不定,影响了出口竞争力,而且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兴经济体追赶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的压力,德国全球出口份额有所下滑,产业升级也面临一定挑战。从德国出口金额来看,2009年以后,开启震荡走势,20102022年的复合增速为27,其中有5个年份的出口金额不及2008年的水平。 从出口的目的地来看,欧洲始终是德国的首要贸易伙伴,但占比呈现长期回落态势,中国占比有所上升。以英法意为代表的三国合计占比从2000年的271降至2022年的180,但占比的回落在2020年以后 出现企稳;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占比呈现长期上升趋势,尤其在2009年后出现短期加速上升,这一阶段的背景,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原因或在于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且在外汇储备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是德国出口战略转向新兴经济体,典型代表是2010年两国设立政府磋商机制,中国成为德国第八个设立政府磋商机制的国家,并连续建立了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外长级战略对话、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等重要官方磋商和协调机制。但德国对中国出口的占比同样在2020年以后有所变化,出现回落,截至2022年录得61。另外,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呈现长期区间震荡,截至2022年为99。 图表1:德国出口金额及增速(右轴为增速)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2:德国出口金额的国别分布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商品出口始终在德国出口中占到大头,如果聚焦服务业,服务出口在总出口金额中的占比呈现长期缓慢上升的态势。德国的服务出口金额占比,从2001年的134升至2022年的197,21年上升了63个百分点。从增速的变化趋势上,服务出口与商品出口基本一致,体现出服务与商品货物贸易存在一定的融合。对比增速的绝对数值来看,20012022年,德国服务出口年复合增速76,较商品出口的53高 出23个百分点。 图表3:德国服务出口金额占比上升(右轴为占比)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4:德国服务与商品出口增速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12服务出口的行业结构及逻辑 由于数据可得性,我们从欧盟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起的分行业贸易收支情况,来对德国服务子行业出口的成功之处进行观察。从贸易收入来看,2010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服务出口的主导产业。我们尝 试划分了12个细分服务子行业,其中支撑德国服务出口的主要行业是运输、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研发咨询等商业服务,基本均为生产性服务业,即提供与生产活动相关服务的行业,而其他与消费、金融相关的行业如旅游、文娱服务、金融服务、保险和公共服务等行业的 出口占比则相对偏低。这表明,德国的服务出口与自身强大的工业实力 及货物贸易存在融合,服务价值链向生产领域有所渗透。 再结合2001年以来德国服务出口整体增速高于商品出口,其中的原因或在于,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之下,德国部分制造能力优势受到影响,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上升,表现 在商品出口全球份额的下降和国内服务业GDP占比的提升,尤其是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如从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延伸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上仍存在一定优势,并且新兴经济体存在引 进技术的需求,这促使德国的服务出口增速相对较快,最终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服务出口的主导产业。 图表5:德国服务业贸易收入(百万欧元) 来源:欧盟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贸易差额的变化来看,可以发现2014年是重要节点。德国的商品贸易保持着常年的大额贸易顺差,而服务业则恰恰相反。再从细分行业来看,服务业的逆差主要来自于旅游业,予以剔除后可以发现,德国的服务贸易(除旅游)差额自2014年开始大幅由负转正,并持续提升,直 至2020年后再度出现回落。 从细分行业来看,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加工服务这两大生产性服务行业,其贸易顺差均是从2014年开始大幅上升,运输和维修服务的贸易差额也在同年有了明显的改善。除此以外,德国的服务贸易顺差还体现在了金融和保险业。 图表6:德国服务、货物净出口(十亿欧元)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7:德国剔除旅游业后的服务贸易差额 来源:欧盟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8:德国服务贸易差额(百万欧元) 来源:欧盟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德国服务贸易背后的逻辑来看,可梳理为以下几点: 第一,工业40战略促进了服务与实体产品的融合。首先从时间点来看, 2011年,德国公布《高技术战略2020》,工业40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后,德国产、研、学专家构成“工业40”工作小组,进一步开展对本国以及全球相关工业化情况的研究。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等机构设立“工业40平台”并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 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被德国政府采纳。此后,德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性规划框架,如《数字化行动议程 (20142017)》、“数字战略2025”和“高技术战略2025”(HTS2025)等,或可以表明2014年是从政策层面推进“工业40”的实施的重要一年,也逢默克尔第三任期的开端。 其次从战略内容来看,“工业40”被认为是德国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研发与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核心内容是促进工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从具体措施来看,在研发创新投入方面,除了提高德国政府财政预算中教育和科研支出的比重,德国政府、州政 府、政策性银行和大型企业设置高科技创业基金外,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研发支持力度。 在德国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借鉴这一战略,典型案例在于我国推出的 《中国制造2025》,同时,2014年公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也专门强调了4条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意味着我国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并加深与德国的合作。总的来看,工业40战略将促进制造企业构建实体产品与服务融合的多样化 产品组合与价值增益模式,并引发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借鉴以及类似的战 略规划,考虑到德国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研发与技术优势,这都将有利于其自身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融合。结合以上背景,德国生产性服务行业贸易差额的改善,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工业40战略的推 动,具体表现例如德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顺差自2014年起的大幅增加,且目的地主要为中国和北美地区。 图表9:德国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贸易差额(按国家,百万欧元) 来源:欧盟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二,德国在欧洲内部的加工服务贸易。德国另一大服务贸易顺差项在于加工服务,2022年顺差763亿欧元,欧洲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德国对于欧洲地区的顺差达913亿欧元。从原因来看,或在于德国在欧洲范围内建立的制造业供应链网络较为成熟,德国制造业的高水平技术、高质量产品以及高效率生产模式吸引了欧洲及其他国家的订单,并且作为欧洲中心地带,德国拥有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图表10:德国在欧洲的加工服务贸易顺差(百万欧元) 来源:欧盟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三,德国金融保险业在欧美的贸易。除了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加工服务贸易,德国的服务贸易顺差还主要来自于金融业与保险业,且增长较 为平稳,得益于德国在金融保险领域强大的综合优势。从目的地来看,德国金融贸易顺差的主要目的地仍以欧洲为主,但保险贸易顺差的目的地主要为美国,体现出了以安联为代表的德国领先保险企业,其业务在第一大保险消费国美国存在成功拓展。 13龙头案例工业40之下,西门子从电气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 根据西门子2023财年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