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怡·头豹分析师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2024-05-17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行业: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饮料制造 消费品制造/食品饮料 行业特征 发展历程 行业分类 电解质饮料行业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电解质水饮料市场… 电解质饮料(ElectrolyteBeverage)是指添加机体… 按照功能类型对电解质饮料行业进行分类,可将其划… AI访谈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行业规模 政策梳理 竞争格局 电解质饮料行业相关政策5篇 电解质饮料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市场发展迅速,且其市场竞争激… AI访谈数据图表 AI访谈 AI访谈SIZE数据 摘要电解质饮料是指添加机体所需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饮料制品。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将持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电解质饮料消费场景逐渐推展、存在日常化趋势,产品需兼顾口感口味、配料以及功能性。电解质饮料市场持续扩张的同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随着中资品牌推动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电解质饮料的认知,中资品牌逐渐取代外资品牌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电解质饮料行业在中国饮料行业中属于新兴市场,市场仍远未饱和,品牌在消费场景和产品种类上存在创新空间,海外市场亦具备开发潜力。目前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的领先品牌为外星人、宝矿力水特、尖叫(等渗版)、佳得乐(清爽版)、怡宝·魔力。(该词条由宁波诺丁汉大学金融财务与管理专业徐恒怡于2023年6月编写完成) 电解质饮料行业定义[1] 电解质饮料(ElectrolyteBeverage)是指添加机体所需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制品,该类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明了“电解质饮料”。电解质是指人体体内所含矿物质,如钾、钠、钙、镁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机能存在重要作用,其功能包括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维持运动机能等。根据《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电解质饮料被划分为功能饮料。除此之外,功能饮料还包括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能量饮料以及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电解质饮料行业分类[2] 按照功能类型对电解质饮料行业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运动型电解质饮料、能量型电解质饮料、补水型电解质饮料。 电解质饮料行业特征[4]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电解质水饮料市场将持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同时,中国体育产业日渐崛起,尤其是冬奥会将成为运动饮料发展契机。预计到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能顺利实现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3.5万亿元,增加值也将达1.14万亿元。电解质水饮料市场也跟随逐渐扩大,成为吸引资本入局的重要原因。截至2022年,中国电解质饮料已突破了293亿元的市场规模,过去5年内复合增速达15%,是软饮料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子品类。 1用户群体开放,市场存在开拓潜力 电解质饮料的消费者群体相对开放,下沉市场存在较大潜力 电解质饮料消费群体及其占比为新锐白领 25.11%、资深中产18.12%,Z时代消费者 15.80%,总占比为59%。电解质饮料消费者群体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相较于其他功能性饮料细分,Z时代消费者占比在电解质饮料中占比高达15.80%,其中外星人电解质水在年轻消费者中受喜爱度第一,品牌销售额指数为5,584,775。(2)在“她经济”和消费升级趋势之下,女性市场及下沉市场空间快速增长,销售额增速为300%。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在女性市场以及三线以下下沉市场中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消费场景及需求存在日常化趋势 电解质饮料消费场景拓展,产品需兼顾口感、配料等运动功能性以外因素 (1)运动后快速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是电解质饮料消费的核心需求。在上述运动功能性之上,消费者仍关注成分健康性、口味多样性、适口性等产品属性;(2)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电解质补充呈现日常化趋势,消费场景逐渐拓展 ,目前主要消费场景包括户外活动(25%)、长时间读书工作(19%)、发烧/腹泻(11%)、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11%),消费者趋向利用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维持身体机能。 3市场持续扩张但竞争激烈 中国本土品牌发展快速,打破外资强势格局,行业竞争激烈 1)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电解质饮料市场快速扩张。电解质饮料销售额同比增速为38%,远超同期果蔬汁饮料(30%)、凉茶饮料(14%)、风味饮料品类(11%)。2003年,宝矿力水特进入中国市场,但消费者认知度低,并未大幅度打开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后伴随疫情爆发,消费者更加重视运动健康,促进了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发展,中资品牌快速涌入电解质饮料赛道,外资品牌不再强势;2)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为抢夺市场份额不断创新卖点。2022年外星人电解质水以12.7亿元销售额占领47%的市场份额,其总销售量增速高达100.3%。行业内品牌包括宝矿力水特、尖叫(等渗版)、佳得乐(清爽版)、怡宝·魔力,采取口味升级策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并为品牌打造独特宣传点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电解质饮料发展历程[5] 电解质饮料行业起源于70年代美国,后将此概念引入中国市场。2003年,宝矿力水特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消费者认知度低,并未大幅度打开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后伴随疫情爆发,消费者更加重视运动健康,促进了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发展。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萌芽期1965~1983 1965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为美式足球队发明了一款运动饮料,首次在其中添加电解质成分。 1984年:中国首推电解质饮料,健力宝品牌首次在饮料中添加碱性电解质,填补了中国电解质水饮料的空白,一度风糜全国。 美国电解质饮料行业起源,佳得乐运动饮料就此诞生,后将运动饮料概念引入中国,运动饮料逐渐被中国市场熟知。但是受限于中国消费者对于电解质饮料的有限认知,健力宝仅被视作运动饮料。 启动期1984~2002 2002年,已经20年电解质水饮料研发经验的日本大冡制药株式会社在天津建立宝矿力水特工厂,次年,宝矿力正式在中国市场销售。 2003年,非典过后,消费者健康诉求及意识提升,主打健康概念的功能类饮料受到市场青睐。 2005年,佳得乐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佳得乐在中国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但其在同期全球运动饮料市场已经达到67.7%的规模和177亿美元的销售额。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电解质饮料的认知启蒙,功能性饮料在中国市场获得认可,但是在依旧落后于全球市场。 高速发展期2003~ 2021年,《电解质饮料》团体标准立项计划开启,项目将对电解质饮料的定义、产品特性、标签标识等方面进行规定。 2022年,民众对电解质水的认知水平迅速提高,电解质饮料市场高速发展。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解质饮料行业迅速发展。功能饮料逐渐细分,电解质饮料作为其中的新兴品类,多品牌布局电解质饮料赛道。现阶段电解质饮料基本执行企业标准,不同企业标准间对产品的定义、特性等存在差异,易对消费者造成困扰和误解。行业标准推行项目将提升电解质饮料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统一各企业及消费者对电解质饮料的认知,这对电解质饮料的规范发展和市场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解质饮料产业链分析[6] 电解质产业上游主要包括饮用水厂商、糖浆厂商和对应电解质化学品厂商;其产业中游包括产品的市场和研发环节,主要参与品牌有外星人电解质水、宝矿力水特、尖叫(等渗版)等;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也将不断扩大。电解质饮料行业产业链下游的主要构成包括零售终端、超市、便利店等。其中,零售终端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如京东、天猫、便利蜂、喜士多等,是消费者购买电解质饮料的主要渠道。 在分配方面,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上游生产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利润空间:(1)中国饮用水供应链相对单一、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中国饮用水供应量充足,价格相对稳定。中国山泉水行业水产量在2022年为196.5万吨,2023年预计可达230.6万吨。中国淀粉糖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存在垄断趋势,前10强企业 (集团) 产量占总产量的60%。因此中游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低;(2)该产业中游存在较大发展潜力,是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将维持高速发展趋势。占据市场份额前五的企业及其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为:外星人47.0%、宝矿力水特23.8%、尖叫(等渗版)16.5%、佳得乐(清爽版)3.7%、怡宝·魔力2.2%;(3)该产业链下游的分配比较合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率较为稳定,也能够保证生产商的利益和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天猫电商零售数据显示,功能饮料销售额同比增长38%,新进入市场消费者同比增长25%,其中,电解质饮料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25%,新进入市场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292%。在女性市场拓展及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女性、三线以下下沉市场也高速增长,销售额增长近300%。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原料供应商 上游厂商 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电解质饮料原材料主要包括水、糖、电解质、维生素等,其中电解质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钠、钾、镁等。中国市场中电解质饮料的原材料供应商分散,主要包括饮用水厂商、糖浆厂商和化学品厂商等。(1)饮用水厂商:中国矿泉水行业稳步成长,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矿泉水定价定位于中低端。但是由于饮用水供应充足其价格相对稳定,导致电解质饮料中游生产厂商购买矿泉水原材料的议 价能力低。中国山泉水行业水产量在2022年为196.5万吨,与2016年的144.5万吨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预测2023年中国山泉水行业水产量可达230.6万吨。(2)糖浆厂商:根据东鹏饮料招股书,糖类采购金额占产品成本结构的30.8%,是品牌重要的上游环节。①部分电解质饮料产品追求“0糖0卡”,因此木糖醇类代糖在电解质饮料生产中被广泛应用;②淀粉糖的应用领域广泛,占据中国 90%的甜味配料市场。中国淀粉糖行业集中度高,产地集中,存在垄断趋势,前 10 强企业 (集团) 产量占总产量的 60%。相对应的葡萄糖浆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需求趋于饱和的局面;③中国成品糖的产量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中国成品糖价格的波动也较为明显。2019年中国成品糖产量为1,356.5万吨,同比下降12.7%。2021年成品糖的价格波动幅度达14.6%。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生产厂商 中游厂商 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大冢慎昌(广东)饮料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说明 饮料生产厂家是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且市场高度集中。(1)电解质饮料中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竞争激烈。2022年,在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下,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总体规模达到293亿。在2014年-2019年,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复合年增长率为14%-15%。预计2019年-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9.4%左右。(2)在中游市场中,中资企业逐渐取代外资企业抢占市场强势地位。目前市场占据市场份额前五的企业及其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为:外星人47.0%、宝矿力水特23.8%、尖叫(等渗版)16.5%、佳得乐(清爽版)3.7%、怡宝·魔力2.2%。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中资企业占据三席,且品牌规模仍保持增长;外星人电解质水销售额达12.7亿,远超宝矿力水特稳居市场份额第一;(3)商业模式方面,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中游企业多采用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即生产商将产品生产出来后,交由其他品牌商进行包装和营销。这种模式能够降低生产商的市场风险和销售压力,同时也能够为品牌商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分销企业 渠道端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中国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