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整机专家–低空经济系列6□东北证券□2024-05-09 一、综述 1、行业概览及竞争版图 一行企业在载人飞行器行业扮演着先驱角色,自2014年起便投身研发,其样机于2016年成功试飞,并于2019年步入正式交付阶段,初期市场重点布局于迪拜。相比之下, 国内其他整机制造商,如万丰、小鹏、汇天及墨菲等,虽亦涉足该领域研发,但其产品仍处测试阶段,未达商业化交付标准。在技术布局上,业内竞争者多沿袭一行公司的216机型设计理念,但在电机配置上展现细微差异。一行公司创新性地将电机置于飞行器底部,旨在增强飞行稳定性与乘客体验的舒适度。 2、技术领先与供应链整合 一行企业的技术优势涵盖多旋翼架构设计、供应链的早期构建与测试,以及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电机与电池作为无人机的关键动力组件,成本占比超过30%,其中电机技术趋于成熟,但针 对负载能力和轻量化设计有特殊考量。3、产品演进与技术导向 当前,一行公司的EH216-S产品正经历持续的技术迭代升级,然而,关于即将推出的产 品详情及未来技术路径的具体变化,暂未对外公布。在续航能力提升方面,公司正探索电机数量的减少及复合翼设计的应用,旨在降低飞行中的能耗,预期将显著延长续航时间。 4、生产能力与核心部件 生产能力方面,外壳与电池作为制造周期较长的部件,特别是碳纤维材质的外壳,因加工程序复杂,对生产周期构成显著影响。面对电池技术的行业瓶颈,一行公司正积极测试多种电池型号,包括 固态电池,以期突破技术障碍5、航空电子系统与合作网络 一行公司采用自宝研发的飞控系统,独立于市场上的其他解决方案,且在航电设备的配置上,剔除了如车载冰箱等非必需装备,聚焦于能量效率与减轻重量。 6、低空经济的展望与行业机遇 低空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基础设施,如起降点建设与空中交通管理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一行公司已与顺丰、DHL等行业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预示着未米 可能涌现更多面向市场的合作契机。二、详细介绍 一、一行EH216-S产品优势 1.先发优势: –一行自2014年起研发载人电动飞机,早于多数竞争对手,首款样机(原名为184)于2016年试飞成功,标志着该领域的重要突破。 -经过2016至2019年间持续的严格测试,包括性能、飞行及极端条件测试,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于2019年开始向迪拜销售,展示出明显的先发市场占有优势。 2.技术优势: -216型为多旋翼设计,16个旋翼布局在机身下方,相比顶部布局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遭遇风力影响时,乘坐者的体验更佳。 -这种设计有利于在飞行中减少颠簸感,提高乘坐舒适度,如同“抬轿子”般平缓。 3.供应链优势: -由于早期进入市场,一行已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包括部分关键元器件如电机、电池的外采与自产,通过长期测试与优化,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二、行业竞争状况 -小鹏汇天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产品与一行216型类似,也采用了多旋翼设计,且通过借鉴一行经验,缩短了研发周期,目前处于二代机型的测试阶段。 -其他国内整机厂如万丰、墨菲等也在积极研发,但整体上一行凭借其先发和技术积累一仍保持领先地位。 三、电机供应链讨论 -电机作为关键组件,对无人机至关重要。一行的电机供应商并非提及的上市公司,而是专注于满足轻量化、高功率输出需求的小规模专业供应商。 -电机和电池占总成本约30%,轻量化与载荷能力是主要挑战,而非技米难题。 -目前市场对用于飞行器的特殊电机需求不大,导致大厂缺乏主动研发动力,除非有特定公司合作并承担研发费用。 四、行业门槛与趋势 -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载荷与轻量化平衡的技术实现,而非电机技术本身的高度封闭。 -复合翼设计被视为提升续航能力的潜在万向;一行和小鹏汇天等均在探索此领域,旨在通过减少飞行过程中的电力损耗,显著延长飞付时间。 五、其他讨论要点 -航电系统方面,一行采用自研飞控系统,强调软件控制的重要性。 -通讯导航系统使用不传感器和光谱仪等组件,但具体细节属于敏感信息,未作详细透露。三、问答环节 Q:EH216-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及与竞争对手对比? A:EH216-S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在其行业先发优势上,自2014年启动载人飞行器项目“184”,并在2016年成功试飞首架原型机,历经数年密集的载人飞行测试,直至2019年正式出货,彰显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领先地位。 Q:会议中的通信质量状况? A:会议期间遭遇通信信号不良,通过位置调整与设备调试,通信质量得到改善,显示了会议双方有效应对技术挑战的能力。 Q:从原型机到量产的时间轴及测试流程? A:自2016年首飞后,公司历经数年全面的性能与飞行测试,包括极端环境下的验证,确保产品性能,最终于2019年实现商业化交付。 Q:公司在载人飞行器领域的竞争优势何在? A:公司凭借其先发优势,至2024年成为少数具备出货能力的企业之一。其多旋翼设计及垂直起降能力,特别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稳定性,构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Q:供应链管理的独到之处? A:公司凭借早期布局与深度测试,对关键部件有深入理解与优化,自产部分核心部件,确保供应链的稳固与产品质量。 Q:如何看待国内其他整机制造商的动态? A:如小鹏汇天等企业虽然在技术上逼近,但仍在进行长期测试,与一行公司存在一定差距。Q:电机供应链现状与国内上市公司的表现? A:电机技术成熟,国内如卧龙电气、中申动力等上市公司在该领域表现出色,挑战在于满足功率与轻量化的双重需求。 Q:关于电机供应商规模、合作状态及成本占比? A:电机供应商规模适中,电机与电池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Q:电机技术门槛与行业竞争态势? A:电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轻量化与载重的平衡是难点,市场需求尚待微活,多数厂商仍处研发测试阶段。 Q:EH216-S未来技术方向及产能现状? A:新产品的技术走向保密,产能未受特定部件瓶颈制约;但具体细节未详尽说明。Q:外壳材料生产周期、成本及发展趋势? A:碳纤维与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碳纤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但因其轻质特性被广泛应用,未来或与铝合金结合使用,各取所长。 Q:电池生产周期与电芯采购? A:电池生产周期较长;电芯依赖外购,经二次加工形成电池组。Q:电池技术选择与未来发展? A:当前依赖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正被探索,但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Q:续航提升策略与技术创新? A:通过减少电机数量和复合翼设计探索续航提升,2019-2020年间已开展相关研究,尽 管面临技术挑战。其余问题涉及的具体项目进展、航电系统、合作企业及行业展望等,因涉及敏感信 息或商业机密,未给出详尽答案,但强调了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性、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低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Q:电机的技术壁垒和行业竞争格局如何? A:电机的技术壁垒并不特别高,但难点在于实现载荷的同时保持轻量化。目前市场上的需求量不大,多数厂家仍处于研发或测试阶段,市场尚未完全启动。电机制造商通常不会主动研发特定用途的大型电机,除非有需求方愿意支付研发费用。 Q:关于EH2016-S产品的未来技术路线变化和产能情况? A:关于新产品的技术路线变化,目前无法透露具体信息。至于产能,目前没有特定零部件生 产成为瓶颈,但具体的生产细节和潜在的卡脖子环节未作详细说明。请注意,由于原文中存在一些无法提供具体信息的部分,如新产品相关内容和供应商的具体信息,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如预期详尽 。 Q:关于低空整机外壳材料的生产周期和成本问题,以及未来材料使用趋势如何? A:低空整机的外壳材料主要包括碳纤维和铝合金两种。碳纤维材料加工相对复杂,需要手工铺设并多次涂刷,导致生产周期较长。铝合金则相对容易加工,目前主要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速度快 。在成本方面,碳纤维外壳的成本占比可能达到20%以上。至于未来的材料使用趋势,虽然碳 纤维因其轻质特性被广泛使用,但关键连接件可能难以被碳纤维替代,因为碳纤维的成型精度不如铝合金,且加工存在局限性。铝合金由于其加工精度高,可能在一些关键部位继续使用。 Q:低空整机的电池部分的生产周期和电芯采购情况如何? A:低空整机的电池部分生产周期也相对较长。电池主要由电芯组成,而这些电芯通常不是自行生产,而是对外采购。采购回米的电芯需要进一步加工,包括电控等,因此整个电池部分的生产周期较长。 Q:关于动力系统的电池供应商选择以及未来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的问题。 A:关于电池供应商的具体信息,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无法提供具体回答。目前,电池技术主 要以锂电池为主,尽管正在测试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新型电池技术,但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申池行业的技术进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较为缓慢,目前无人机行业的电池选择主要基 于现有技术进行。续航时间的提升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而汽车行业由于可以增加电池数量来提升续肮,相对容易解决续航问题。 Q:关于提升无人机续航时间的尝试和技术创新路径。 A:目前,无人机续航时间的提升面临电池技术的限制。为了解决这问题,正在探索减少电机数 量并采用复合翼飞机设计的可能性。复合翼飞机结合了多旋翼和固定翼的优势,通过在起飞时使用多旋翼,达到一定高度后转为固定翼模式,仅使用1到2个电机进行尾部推进,从而大 幅减少耗电量。这种设计可以显著提升续航时间,理论上可提升至五六个小时。据透露,相关研发工作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已经开始,尽管存在垂直起降和抗风等技术挑战Q:VT 3微晶30项目的最新进展如何? A:关于VT3微晶30项目的具体进展,出于涉及新产品的敏感信息,目前无法提供详细回答。 Q:贵公司的航电系统,包括飞控系统和接载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核心零部件是外部采购的? A:我们的飞控系统是自主研发的,早期开发完成,没有采用外部产品。核心零部件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飞控系统包含硬侏和软作,其中软件占主导地位。我们的飞行器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如大疆无人机不同,不需要遥控手柄,因此我们的系统是自研的,没有采用外部的航电系统。 Q:贵公司飞行器的通讯导航系统使用了哪些零部件?未米是否会使用光谱仪和传感器等产品?A:我们的飞行器特定会使用传感器和光谱仪。但关于具体的通讯导航系统使用的零部件,我无法提供详细信息。 Q:赛公司飞行器座椅的设计和质量如何?是否有特殊设计或要求? A:我们的座椅设计主要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没有特殊的设计要求。我们没有特别详细的了解座椅的具体设计,因为在我们看来,座椅并不是一个关键的目标。 Q:贵公司飞行器内部的航电设备配套情况如何?例如照明和冰箱等设备的使用情况? A:飞行器内部的照明设备是必须的,以满足国家对飞行器的视觉灯光要求。但我们不会使用大功率的照明设备,因为这会增加电量消耗和重量。至于冰箱等设备,我们也不会使用,主要是考虑到电量损耗和减重的需求。 Q:行业级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如何?哪些公司在这一领域进展较快? A:行业级无人机已经有人在做,并且有试飞成功的案例。我们公司从2019年开始制作样 机,并已经进行了试飞。但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公司在载人大飞机的复合翼方面有所进展。据我所知,小鹏和天都还没有开始考虑做复合翼,他们目前还在专注于其他机型的开发。 Q:贵公司飞行器的集成是自己完成的还是外部厂商完成的?飞行器上是否使用了高精度材料,如碳纤维? A:我们的飞行器集成是自己完成的。至于材料方面,我们目前使用的主要是碳纤维,因为它的刚度和强度较好,耐冲击性也较强。虽然方轮(可能指芳纶)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碳纤维,但我们认为碳纤维目前仍然是最适合我们产品的材料,因为我们的模具已经开发完成,更换材料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Q:贵公司与哪些下游企业有深度合作?在行业板块中,哪些环节的公司可能会有好的发展机会?A:关于与银行的深度合作,我无法提供具体信息。至于行业板块中哪些环节的公司可能会有好的发展机会,我认为面向市场的合作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