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 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目录 致辞1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3 经济转型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7 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第三章 企业低碳转型需要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11 相互促进 第四章 企业亟需构建与业务整合的碳计算能力15 第五章 SAP气候行动方案助力实现零排放19 结语27 参考文献29 作者简介30 联系人30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致辞 1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致辞 致辞 1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致辞 李佳明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首席战略官可持续发展服务联合负责人 彭俊松博士 SAP大中华区首席数字官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面向未来最为重要的战略议题之一,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德勤2022年全球首席战略官调研,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拥抱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头等大事1。然而在另一份德勤2022年全球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企业对外表态和落实行动之间仍存在鸿沟,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高管认为难以衡量影响与收益是阻碍企业投入资源开展气候行动的最大障碍2。可持续发展代表了企业更远大的雄心,需要高管们有意识地作出一系列战略选择,也要求企业发展出一套新的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管理融入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施展得法,可持续发展将是驱动和重塑业务增长的绝佳机会,进而强化企业的长期价值和韧性。 以可持续发展引领的企业低碳转型,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价值创造机制,发掘价值创造与碳中和举措的有机联系,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进行检视,衡量转型进展和向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转型成效,并及时采取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与行动。相信本文将对构建企业碳计算能力的必要性与实现方式有所启发,帮助相关专业人士深入思考,付诸行动。 如果说21世纪的前20年,是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那么毫无疑问,未来几十年,将是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转型的新商业时代。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疫后经济政策的核心,纷纷指向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转型。中国在最新的国家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要求。欧盟面向未来几十年的欧洲绿色协议,强调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绿色协议,要发挥数字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政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孪生转型。 显然,数字经济不仅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新动能,同时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数字技术的成熟,使得人类资源管理的范围和深度获得了质的飞跃,重塑了经济的衡量方式和发展方式,驱动产业实现系统级的可持续发展。这场以碳中和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产业革命浪潮,将从制造范式、创新理念、产业生态、排放标准、环境规制、消费方式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未来的竞争格局。如何在这 场双转型中占领先机,打造数据驱动、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新型中国企业,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和关键。 2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3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3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为在本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需要将过往两百多年来构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急速切换到以可持续能源为主体的低碳模式。然而气候问题具有跨时空的外部性,一方面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所有国家和人群都将面临由此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行动,影响的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且效果与体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减排必须成为各个国家自觉自愿的行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心聚力,承担起“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3(Commonbutdifferentialresponsibility)”。 中国积极参与气候议题,在促成《巴黎协定》的签署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推动者的角色,并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 布,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当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在未来四十年经济增长与碳中和双重目标约束下,无论是从工业化进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考虑,还是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绝对减排量、碳排放强度等诸多指标来看,中国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图1:中国、美国、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与绝对减排量比较 共30年(2030-2060) 年碳排放量 100亿吨 80亿吨 60亿吨 40亿吨 20亿吨 110亿吨* 中国 共45年(2005-2050) 美国61亿吨 共71年(1979-2050) 41亿吨 欧盟 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 *中国2030年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预测约110亿吨数据来源:GlobalCarbonProject 4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图2: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的挑战远大于美国与欧盟 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短 达成碳中和的绝对减排量大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高 •欧盟已于1979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有71年;美国已于2005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有45年 •中国在2030年碳达峰后,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更重要的是欧盟与美国达到碳排放峰值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中国是事前设定的约束条件 •欧盟碳排放峰值约41亿吨;美国碳排放峰值约61亿吨 •中国碳排放峰值据预测约110亿吨,时间和排放量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减排斜率要远比欧盟和美国陡峭 •2019年欧盟碳排强度是0.2千克/美元,美国是0.3千克/美元,中国是0.9千克/美元。我国的碳排放强度目前约是欧盟的4.5倍、美国的3倍 •从侧面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碳排放存在强耦合关系,需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碳中和双重目标约束 数据来源:GlobalCarbonProject,世界银行,德勤分析 当前中国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不扣减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活动碳汇的情况下大约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未来达成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是在能源供给端推进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成为供能主体,实现电力清洁化,并利用清洁电力的红利提升电气化率,在非电能领域则需要加速推动氢能、碳捕集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体到温室气体五大排放领域,分别有其相应的低碳转型路径,从中可以看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我们国家而言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从能源系统的角度看,实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统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结合生物质能源+碳捕获与封存利用);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减排量的大部分都来自当今现成的技术,但到2050年,几乎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4,需要重大技术突破,并且实现碳中和所涵盖的科技领域不仅包含能源,还涉及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数字化等方方面面; •从经济转型角度看,正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Stiglitz所言“衡量方式影响发展方式”,从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正在从追求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它不仅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需要整个经济体系里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相关基础设施、金融体系、政策机制、社会治理的配套支持。 5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图3:五大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计占比超过90%,实现碳中和将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温室气体排放占比1 低碳转型路径 电力与热力 42%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部署 •电力清洁化–清洁能源替代火电成为主力电源 •多能互补–通过分布式光伏、储能技术突破与智能电网建设,降低电网消纳成本,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电改加速–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解决清洁电力供需时空错配的难题 工业与废物处理2 33% 工业系统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控制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 •非电领域脱碳–包括电气化、氢能、碳捕集等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 •节能降耗增效–通过数字化赋能与循环经济实现效能提升、精益运营 交通运输 8% 燃料替代与智慧交通 农业 5% 生产与消费方式转变 4 建筑 % 源头减量与节能提效 •燃料替代–以电气化及低碳或零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方式降低各类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智慧交通–通过自动驾驶、车联网、共享出行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环境友好的出行服务,同时以更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更宜居的社区进一步减少交通需求 •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与方式–发展稳产高产的再生农业,建立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以及推进精准农业、基因编辑等技术应用 •饮食结构调整–提高资源消耗较少的食物在饮食中占比,例如以植物基蛋白、水产养殖替代肉类与乳制品作为蛋白质摄入来源 •绿色建材–借助工业脱碳技术降低建材生产的碳排放,以及推广轻质隔墙等绿色材料和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新型建材 •绿色运营–通过电气化、节能改造、和多能互补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运营阶段脱碳 1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来源:WorldResourcesInstitute2018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2包括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所产生的排放,工业领域排放约八成自于钢铁和水泥两大行业 6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7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7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 2021年可谓是中国碳中和元年,一方面政府逐步完善“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相继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5,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重大战略决策向科学系统部署迈出了关键步伐;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共识已经建立,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脱碳承诺与行动落实的关切与日俱增并持续施加影响。德勤2021气候行动调查6表明,三大因素正在推动企业加速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举措: 1.趋严的政策与监管环境–标准制定者、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正积极合作,打造一个被广泛认可的ESG披露体系,对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 2.显现的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压力–在评估与气候相关风险方面,资本市场领先于实体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与ESG评级对企业价值评估和融资成本开始产生影响; 3.高涨的员工、客户与消费者的行动主义–随着千禧一代的成长,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乐于拥抱变革、勇于采取行动,并希望企业也能承担起责任,以实际行动引领变革。 与此同时,全社会的低碳转型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