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机械设备2024-05-30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Leadleo.com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头豹 词条报告系列 文上·头豹分析师 2024-05-17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综合及概念/智能制造/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 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行业: 工业自动化 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 行业定义 工厂自动化控制是指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 AI访谈 行业分类 按照应用市场划分,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可以分为如… AI访谈 行业特征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特征主要包括周期性明显、行业… AI访谈 发展历程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AI访谈SIZE数据 政策梳理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力投入指数下降,制造业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从而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应运而生,机器替代人需求空间逐渐扩大,未来市场潜力大。中国工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是推动工业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也是智能制造产业链中最关键的核心零部件环节。但是,中国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起步晚,包括PLC、变频器、伺服驱动、工业仪表仪器等核心设备技术大多被国际头部厂商掌握,“卡脖子”问题突出,导致中国市场被国际企业把控。目前,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国产工控企业崛起,以汇川技术、中控技术等为代表头部国产厂商技术上加快推陈出新,在小型PLC、中压变频器、工控一体机、伺服驱动器等多个细分领域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工厂自动化控制产品在本土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份额也相应快速增加。总体来看,中国工厂自动化控制市场将稳步增长,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10.7%,到2028年市场规模达到4,476亿元。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定义[1] 工厂自动化控制是指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环节中,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从而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释放生产力的作业手段,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条件下,人只间接照管和监督机器进行生产。 [1]1:https://zh.wikipedi… 2:https://blog.csdn.… 3:CSDN,维基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分类[2] 按照应用市场划分,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OEM型(设备制造商驱动)和项目型(终端用户驱动)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基于应用市场的分类 OEM型(设备 制造商驱动) 工厂自动化 控制分类 主要针对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机械市场,下游应用客户为设备生产商,部分小量、定制的非标准大型装备,不纳入到该范畴。应用市场主要包括纺织包装机械、起重 机械、食品机械、塑料机械、橡胶机械、印刷机械、机 床、暖通空调、电子设备等。 项目型(终端 用户驱动) 主要针对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实现 连续生产和加工。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冶金、化工、石 油、矿业、建材、市政、电力等。 [2]1:https://gongkong.… 2:http://news.eeworl… 3:工控网,电子工程世界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特征[3] 1行业周期性明显 从工厂自动化控制历史周期来看,平均3-4年为一轮周期,当前第四轮周期处于底部位置,需求和库存等多项宏观指标均处于历史低分位数区间,预计2024年新一轮的周期开启。新一轮周期,中国本土工厂自动化控制企业将持续发力,国产替代稳步推进,主要原因包括:1)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作为工厂自动化控制重要应用市场,促进其发展与投资机遇;2)国产化替代持续进行,第二梯队工厂自动化控制公司与国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特征主要包括周期性明显、行业机器替代人需求空间大、市场国产化替代加速发展等方面。 际一线合作,在成本落地、渠道品牌各有优势,双方合作有望在空白的竞争生态位打开新的增长点;3)财政、和准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整体有望从逆周期向跨周期递进,复苏态势逐步加快。 2市场国产化替代明显 2022年以来,受到全球宏观环境影响,工厂自动化控制供应链出现短缺,全球多家自动化厂商多次出现涨价情况。涨价原因主要包括:1)上游成本:全球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供应紧张,部分原材料包括钢铁、塑料、铜等价格波动,导致中游产品成本上涨;2)运输成本:燃油价格的上涨增加物流成本,对于国际物流长途运输自动化产品尤其显著;3)汇率变动与政策:汇率波动影响工厂自动化控制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及部分国家政府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也影响产品价格。相比之下,尽管本土部分产品也出现一定程度涨价,但涨价在3%-8%之间,幅度较小,且自身价格较低,因此性价比更高。总体来看,国际头部工厂自动化控制厂商产品呈现持续涨价趋势,相比之下国产厂商价格优势较明显,国产化替代机遇来临 3各企业出海布局加速 在工厂自动化控制应用领域中,3C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转移东南亚趋势较明显,推动东南工控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国产厂商在东南亚出海市场寻求机会。此外,由于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欧洲对于电池市场需求较大,中国头部电池厂商纷纷从原材料开采、电池材料、电芯,到电池系统、回收利用等领域布局,电池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目前,海外工厂自动化控制市场总规模约为中国市场的3~4倍,而中国厂商面临存货积压的情况,促使各厂商寻求出海新机会。因此,在中国厂商存货积压以及海外市场空间潜力较大的情况,中国厂商积极布局出海可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和库存问题。 [3]1:https://bbs.eeworl… 2:https://gongkong.… 3:电子工程世界,工控网 工厂自动化控制发展历程[4] 工厂工行自动化控制经历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启动期和高速发展期,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从工厂工行自动化控制历史周期来看,当前第四轮周期处于底部位置,需求和库存等宏观指标处于历史低分位数区间,2024年新一轮的周期开启。 萌芽期1950~1960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控制系统开始由之前的气动、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手动控制系统 升级为使用模拟回路的反馈控制器,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集中式工业控制系统。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 [4]1:https://bbs.eeworl… 2:电子工程世界 工厂自动化控制产业链分析 [13 动化阶段,市场上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涌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典型成果和产品包括硬件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 中国完成“三大改造”,并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过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工业的发展依旧以人力为主,工业化道路发展缓慢,但是一些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开始出现,中国的工业自动化萌芽显现。 启动期1961~2000 20世纪60年代,工业控制系统开始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升级为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系统中的模 拟控制电路开始逐步更换为数字控制电路,并且完成继电器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全面替换。由于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工业控制系统使用更为先进的控制算法与协调控制,从而使工业控制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由于集中控制系统直接面向控制对象,使得在集中控制的同时也集中了风险。 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 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CAD、CAM等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 高速发展期2001~2024 由于工业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性要求增加以及工艺参数控制量的增多,已经普及的组合仪表显 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需要。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逐渐被离散式控制系统所取代。大量的中央控制室开始使用CRT显示器对系统状态进行监视。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最新的离散式控制系统,包括炼油、石化、化工、电力、轻工以及市政工程。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全分散、全数字、全开放的工业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应运而生。 该阶段工厂自动化控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功能、更灵活的结构、对控制现场更强的适应性以 及更加开放的标准。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钣金结构件等。主要代表企业有:高通控股、海思半导体、士兰微电子等。产业链中游为工业自动化厂商,代表企业有:汇川科技、英威腾、中控技术等。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代表企业有长江电力、中国石化、山东钢铁等。其中,上游为工厂自动化控制设备基础零部件与原材料,主要为半导体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其中IGBT、DSP芯片主要 依赖于进口,占产品成本较高;电阻、电容、PCB等本土产业较成熟,基本实现完全国产化。下游OEM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占比均为50%左右,OEM型市场呈现扩大态势,从2009年占比43%到2023年逐渐扩大为50%。[6] 工厂自动化控制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6] 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链中游各细分市场内卷加剧,国产替代加速发展。 细分市场PLC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5%-6%之间,中国市场集中度较高,并且以外资品牌为主,中国厂商中台达和汇川科技优势较明显,国产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细分市场伺服系统是中国工业控制细分领域中增速较快的市场,其核心主要在于降本,具备原材料自制能力厂商有望率先突围;目前工业机器人、电子智造装备等行业对精度性能要求较高,为伺服市场贡献较大增量。细分市场变频器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低压变频器增速更快, 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0%,高压变频器年复合增长率~5%。 下游应用领域范围广,新兴行业成为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2023年工厂自动化控制OEM市场中,新能源、半导体以及3C电子领域,因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此外,光伏设备、氢能、风电等新兴产业应用市场发展加速。相比较OEM市场需求疲软,工厂自动化控制下游领域项目型市场为主要驱动市场;项目型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化工、石化、市政、电力、冶金五大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其市场占比超60%。[6]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与零部件 上游厂商 查看全部 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安森美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工业自动化上游IGBT、DSP芯片主要依赖于进口,占产品成本较高。 上游为工厂自动化控制设备基础零部件与原材料,主要为半导体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其中IGBT、DSP芯片主要依赖于进口,占产品成本较高。目前,欧洲地区约占IGBT芯片市场的35%,主要参与者有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亚太地区占比约为30%-35%,主要竞争者有三菱电机、富士电机、日立等;北美市场份额约为15%,主要竞争者有安森美、德州仪器等。IGBT在中国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进入快车道;士兰微、华润微、新洁能、华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宏微科技等均已拥有中低压IGBT产品的生产能力,而具备高压IGBT芯片生产能力的中国厂商则有时代电气和斯达半导。在DSP芯片方面,受2020年爆发缺芯潮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车企逐渐开始接纳本土芯片,甚至投资进行研发;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DSP芯片的增多,DSP国产化替代逐渐明显。 上 产业链上游 中 电阻、电容、PCB等本土产业较成熟,基本实现完全国产化。 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70%的电子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必须实现自主保障。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作为电子核心基础零部件,受到中国政策推动,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在PCB市场方面,行业集中度低,头部效应不明显,普通多层板为主流产品,高阶产品正在逐年增加,本土产品逐渐走向高端化。目前,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电子等厂商供给产品的最高层数可达到40层,深南电路背板样品采用材料混压、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