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2024年5月13日-2024年5月19日 港股再向上空间关注政策落地成效和基本面数据 每周策略建议 港股:4月中国社零及投资等数据逊预期,经济继续呈现生产强于需求的结构,但重磅地产政策发力以及特别国债开启发行均有力提振市场情绪,港股风险偏好改善的推手逐步由资金面转向政策面。不过,当前港股估值已大幅修复,后续政策催化密度预期下降,市场或由单边升势转向高台震荡,良好的赚钱效应将加速板块轮动。策略上关注1)受惠外资回流的科技(游戏、消费电子)以及生物医药;2)高分红的石油、煤炭、电讯及电力;3)受惠海外经济景气回暖的铜矿、家居家电、纺织、航运、国际消费品等;4)政府收储政策料更利好部分龙头央国企房企及代建。我们仍不排除市场短期或无视技术面超买和经济弱复苏的现实而继续上升,若恒指短线快速拉升至20,400点,届时将是获利好机会。 美股:美股三大指数长线市宽持续改善,腾落指标见底回升,纽交所整体市宽创历史新高,预示当前美股内部上升动能较强。美股三大指数已创新高,确认4月初以来的调整已结束。盈利方面,美股盈利增长良好有助于消化整体估值,包括金融、通讯、工业、可选消费、科技、公用事业等板块盈利在上修。流动性方面,美国财政继续发力,TGA账户释放部分抵消逆回购下降影响,叠加5月底起回购部分美债、6月起下调缩表规模,均有助抒缓二季度实际流动性压力。估值方面,去除Mega7影响的等权标普500及等权纳指100的预测PE低于过去5年、10年及20年均值。持续关注银行、工业、下游半导体、金融服务、广告以及电力相关股份。 美债:市场基本交易美联储紧缩接近尾声,美元指数及美债息加速回落,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回落至4.4%左右。由于4月PPI及CPI基本未超预期,料4月核心PCE持续回落。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明抗通胀缺乏进展,但再加息机率不大,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确定性强。操作上短债优先长债次之。 美元指数:美元指数延续下行方向跌至104.5水平。4月美国通胀数据显示价格压力逐步缓解,但房租、医疗服务、交通的通胀仍具黏性,美联储在调整利率前仍需更多证据,美元指数暂时“上有顶下有底”,预计短期维持在103.5-106.5区间。 离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小幅升值,主因重磅地产政策刺激提振资金情绪。4月国内经济和金融数据均未显著转强,叠加特别国债开启发行以及专项债加速发行,人民币暂时不具有大幅升值条件。预计离岸人民币维持在7.15-7.30区间震荡。 中国4月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中国4月社零同比增速放缓显示消费偏弱,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仍为固投支柱但增速放缓。4月地产数据延续疲弱,但销售、新开工及竣工面积同比跌幅略有收窄。 美国4月CPI延续下行,PPI升幅温和 美国4月PPI及CPI基本未超预期,通胀压力有所缓和,料油价下行对后续抗通胀带来积极贡献,但超级核心CPI回升说明内需偏强。 上周市场走势回顾(5月13日-5月17日) 港股:恒指收报19,553点,全周上升3.1%;恒生科指全周上升3.8%,收报4,112 点。大市日均成交金额有1,362多亿港元,20天平均沽空比率降至15.5%左右。 中资美元债:中资美元债回报指数(MarkitiBoxx,下同)上涨0.8%。其中,投资级上涨0.7%;高收益级上涨1.6%。中资美元房地产债券指数大幅上涨3.7%。 汇率:美元指数微跌至104.5左右水平;离岸人民币微升至7.23左右水平。 风险提示:美国再通胀风险升温;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更新报告 恒生指数上周表现 港股指数 周收盘价 周涨跌幅 年初至今涨跌幅 恒生指数 19,553 3.1% 14.7% 恒生科技 4,112 3.8% 9.3% 恒生中国企业 6,934 3.2% 20.2%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上周陆港股通资金流动情况(亿元) 150.00 100.00 50.00 0.00 -50.00 -100.00 港股通:当日买入成交净额(港币)陆股通:当日买入成交净额(人民币)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分析师 颜招骏,CFA +85223591863 alvin.ngan@ztsc.com.hk助理分析师 陈雅蕙 +85223591858 yahui.chen@ztsc.com.hk 港股宏观基本面及政策追踪 中国宏观数据及政策追踪: 4月社零同比增幅逊预期,居民消费修复偏弱 图表1:4月社零同比增速较3月放缓 图表2:4月多数品类零售额平均增速回落 社零增速 9月10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 30.0% 12.0% 20.0%10.0% 8.0% 10.0% 6.0% 0.0% 4.0% -10.0%2.0% -20.0% 0.0% -30.0% 社零 商品 餐饮 汽车以外 4月社零同比增长2.3%,增速较3月明显放缓,其中商品、餐饮、汽车等大类增速全线下降,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也放缓至8.0%,走势与持续放缓的官方服务业PMI一致。除餐饮外,其他品类扣除基数效应的三年平均增速均有所回落,如社零、商品、除汽车外消费品的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下降至2.5%、2.2%及3.0%。从长期趋势看,社零增速已较2019年前下一个台阶,消费增速处于低位磨底之中,较低的收入增长预期是约束消费回升的主因,居民消费更倾向于必需消费品和负担较轻的小件可选消费品。限额以上方面,必需消费品如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及中西药均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速,可选消费中的体育用品、通讯器材亦有较好表现,但金银珠宝、化妆品、地产相关等大额消费品需求较弱。 2017/04 2017/09 2018/02 2018/07 2018/12 2019/05 2019/10 2020/03 2020/08 2021/01 2021/06 2021/11 2022/04 2022/09 2023/02 2023/07 2023/12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2023年起采取以2021年以来的平均增速)。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2024年起采取以2021年以来的平均三年增 速) 4月固投单月增速为近六个月最低,地产下行继续拖累 4月固投累计同比增长4.2%,增速较3月减少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较上月降幅 扩大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略微放缓至9.7%;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8%,较上月增幅收窄1.0个百分点,或由于上半年专项债发行偏慢影响基建项目落地。从单月来看,固投单月同比增长3.5%,增速为2023年11月以来最低,非民间投资同比增速7.7%,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2%,时隔三个月重新转负,显示民企的投资信心仍然较弱。 图表3:4月固投累计同比增速放缓 固投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不含电力) 图表4:4月房地产投资跌幅扩大 0.0% -2.0% 60.0% 40.0% 20.0% 2019/12 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1/03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0.0% -20.0% -40.0% -4.0% -6.0% -8.0% -10.0% -12.0% -6.2% -7.2% -7.9% -8.5% -9.1%-9.3%-9.4%-9.6%-9.0%-9.8%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4月房地产销售同比继续大幅下滑 图表5:4月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连续来两个月收窄 图表6:4月房屋新开工及竣工降幅均有所收窄 商品房销售额:单月同比 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 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 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 100.0% 50.0% 0.0% 30.0% 20.0% 10.0% 0.0% -10.0% -20.0% -30.0% -40.0% 18.8% 150.0% -20.4% -50.0% -21.2% -100.0% -24.6% 4月房地产数据继续积弱,但同比降幅开始回稳,新一轮地产政策供需两端齐发力,或有助纾缓房地产的压力。4月房地产销售继续崩塌,商品房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27.1%及14.4%,但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4月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02万元/平方米,较3月的0.95万元/平方米有所回升,或部分受惠于一线城市放宽限购房价回稳的影响。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2.3%及15.4%,降幅也有所收窄。 2018/02 2018/07 2018/12 2019/05 2019/10 2020/03 2020/08 2021/01 2021/06 2021/11 2022/04 2022/09 2023/02 2023/07 2023/12 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来源:万得、中泰国际研究部。 地产重磅政策供需两端齐发力 新一轮重磅地产政策陆续出台,聚焦供需两端双管齐下。供给端立足于消化土地及存量房供应的出发点,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化消化库存能力偏弱的情况下,政府收储政策预期不断升温。5月17日,决策层表明地方政府可出资收购闲置住宅用地助力房企纾困,以及可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部分城市已开启政府收储试点,规模较大的包括郑州、苏州、福州、洛阳、重庆等城市。在地方政府普遍加杠杆能力有限的背景下,中央财政支持是政府收储消化库存的解题关键。央行已宣布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为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后续仍预期更多专项债或PSL续发支撑政府收储所需的庞大资金规模。此外,政府收储收入能否覆盖债务、运营和折旧等成本,或仍需更多试点验证和制度完善。根据2024年1月5日央行和金管局发布的 《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央行提供100%资金支持,利率为1.75%,而后续金融机构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的利率原则上不超过3%。根据诸葛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全国租金回报率约为1.9%左右,自2020年起已连续4年下滑。政府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或公租房或将进一步加速租金下行,导致收储项目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甚至加大后续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仅依靠政府下场消化底部分供给仍无法根本解决严峻的高库存问题,如何提振持续疲弱的购房需求是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多个城市持续加推“抢人才”政策,近期包括佛山、南京、杭州、沈阳等多个热门城市均在通过购房落户、优化积分落户政策、放宽居住和落户条件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以支撑购房和租房刚需。除此之外,立足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和优化增量住房的出发点,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继续松绑,包括(1)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不低于25%,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3)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各线城市正在因城施策逐步跟进,预计高能级城市对于低能级城市的需求虹吸作用会愈加明显,一线城市房价能否在新一轮更大力度的限制性政策松绑下筑底企稳是政策成效几何的关键,而部分库存较高且涉及出险房企的三四线城市项目大概率仍会延续“以价换量”。 海外市场宏观数据及政策追踪: 美国通胀回落节奏波折,PPI升幅温和,CPI延续下行 美国4月PPI及核心PPI分别同比增长2.2%及2.4%,商品及服务PPI均有筑底回升之势,但由于PPI升幅较为温和,仅相当于2019年以前的水平,暂时还无需担心上游物价回升对下游通胀带来压力。美国4月CPI及核心CPI均符合预期较前值回落,扣除房租的超级核心CPI同比增速回升则说明美国内需仍偏稳建。目前美国出现滞胀的风险仍然较低,如GDPNOW模型预测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速达到4.2%,较一季度的1.6%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