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系列深度:智能化全面加速,华为深度赋能远期成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系列深度:智能化全面加速,华为深度赋能远期成长

2024-05-08何俊艺、刘欣畅、毛䶮玄中泰证券邵***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系列深度:智能化全面加速,华为深度赋能远期成长

整车厂核心能力演绎:智能化提速、需求把控强化、电动化边际递减;自主与合资充分内卷后21年起快速持续提份额,格局变化后“产品周期”将逐渐失效,整车六力中,需求把控和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智能化方面,随着平价智驾落地+城市L3车型密集推出,消费者体验差异性提升加速。 电动化复盘: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筑竞争壁垒;特斯拉和比亚迪是电动化行情关键催化,两轮电动化行情的核心为:①电动化元年:中高端产品走量,主要受益于技术+规模降本赋予产品强综合性能;②电动化拐点年:平价产品上量,主要受益于技术降本切入主价格带。电动化龙头依靠技术+规模降本,快速铺开产品谱系,起量后持续巩固规模优势,迎来量+份额+利的快速提升,构筑成本壁垒形成护城河。 智能化拐点:智驾&平价智驾将实打实提份额且分化更显著;大模型技术成熟+政策促智能化迎拐点,平价智驾将是规模效应降本&数据迭代算法做出差异化的核心,短中期市场关注核心为高阶城市NOA。预计24年智驾&平价智驾将实打实提份额,且带来的格局分化更显著。 长安智能化战略:华为智驾加持&自研SDA-S双管齐下;18年推出北斗天枢计划率先布局智能化:1)自研SDA-S架构:自研国内首个实现区域控制+中央计算的SDA-S架构,能力领先自主。2)华为智驾加持:与华为合作成立智能化合资公司,合作由阿维塔向深蓝、启源逐步推进。 公司智驾竞争力:资源倾斜+增程适配-产品节奏,智驾联盟-规模效应;智驾产业初期,车企竞争仍将围绕产品节奏+规模效应展开:1)产品节奏:智驾非标件且大股比参股有望华为研发资源倾斜,增程定位与智驾适配度高,产品节奏优势强;2)规模效应:智驾竞争逐步阵营化,华为系阵营规模效应降硬件成本+数据迭代算法实现软件降本更为显著。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为2179/2770/2992亿元,同比增速+44/+27/+8%;归母净利润为92/114/131亿元,同比增速-19/+24/+15%,对应PE16.1/13.0/1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渗透率放缓带来的行业增速变慢,新车型供给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新车型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前言:整车厂核心能力探讨与投研方法论转变 复盘:自主两轮成长差异-SUV红利与性价比&需求把控及电动化 两轮自主崛起底层逻辑不同:21年后这轮自主崛起是依托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和电动化节奏两个核心能力,17-20年在跟合资经过充分量价内卷后,份额加速提升。 阶段一:08-17年自主崛起;基于SUV红利及性价比,17年起合资补齐SUV并切换本土供应体系后结束; 阶段二:21年以后自主崛起;基于需求把控(存量油车红海市场-痛点)和电动化节奏(电车增量蓝海-产品有无问题)核心能力优势,强势自主品牌贡献主要增量,具备持续高成长性。 图表1:自主品牌市占率变化情况(2008-2023H1) 未来:强势自主组合市占率有望翻倍(30%→70+%) 强势自主整体份额:当前30+%→远期70%-80%; 集中度:对标海外本土市占率(德国:欧系73%;日本:93%),后期我们认为在不考虑智能车效应情况下强势自主和新势力组合(目前30+%)至少存在翻倍空间(未来70%-80%),且会诞生3-4个市占率15-25%的本土自主企业(可能比海外市场更分散)。 图表3:国内乘用车市场终局展望(不考虑智能化进度)(%) 图表2:22年德国、日本乘用车市占率 整车厂六大核心能力,需求把控和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 长期视角:基于我们提出的研究车企的核心能力(产品力与渠道力维度,产品力分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制造能力、供应体系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以及各个车企的能力差异,对车企长期发展势态进行预判。 23年及以前,我们认为车企快速提升市占率的核心影响要素是: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电动化节奏。24年起,我们认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特性。 图表4:整车核心“六力”研究模型 整车六力动态演绎:智能化提速、需求把控强化、电动化边际递减 整车厂核心能力在不同时间维度影响权重变化显著:进入第三消费时代后,目前车企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排序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电动化节奏;长期来看智能化建设能力会成为差异性的核心影响因素。 零部件层面,消费属性配置体现差异性,而智能差异性加速提升:电动化方面,差异性边际减弱(核心电动化技术集中在产业链,消费者体验差异性弱);智能化方面,平价智驾落地+城市L3车型密集推出,消费者体验差异性提升加速。此外消费属性配置(座椅等消费者直接感知的)体现的差异性依旧重要。 图表5:整车六力模型:不同时期车企核心能力影响要素权重变化 电动化复盘: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筑竞争壁垒 电动化复盘:20年T高端入局开启元年,21年B平价上量形成产业趋势 图表6:20年电动化元年行情由特斯拉高端产品走量引发,21年电动化拐点行情由比亚迪平价产品上量带动(单位:辆) 电动化元年:20年,Model3+汉成功切入中高端市场 20年,Model3+汉成功打入中高端市场,正式开启电动化元年。强产品力主要来源于:Model3:豪华品牌&规模降本。19年12月,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规模效应显著,M3持续下降20w至20-30w价格区间。 汉(EV):技术降本。20年3月,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显著降本,为汉的综合性能强赋能(7月上市定价23-28w,接近20w主流价格带)。 图表7:特斯拉早年科技+互联网属性+高定价带来强产品有效性,上海工厂投产后迅速降本进入主价格带 图表8:比亚迪刀片电池性能优异、安全性高 图表9:汉引入大牌设计师提升产品力 电动化拐点:21年,比亚迪DM-i切入主流消费市场并快速走量 21年,受益于深厚技术降本,比亚迪DM-i车型3月上市后顺利打入20w以下主流消费市场,引发电动化渗透率快速提升。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核心部件自研且架构简洁。DM-i技术降本下,20w左右主流价格带产品布局铺开并快速走量。其中,秦DM-i车型在规模效应下实现油电同价,兼具低馈电油耗的优势,21年引领20w以下价格带车型快速走量。 图表10:DM-i自研结构简洁形成技术降本 图表11:DM-i技术助力排布20w以下的产品谱系 图表12:秦PlusDM-i车型极具性价比优势 动化时代核心壁垒: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 强产品节奏&规模效应:电动化初期,比亚迪和特斯拉在走量价格带通过技术优势+规模效应降本,快速供应有效产品,起量后持续巩固规模优势,迎来量+份额+利的快速提升,构筑成本壁垒形成护城河。 图表13:比亚迪和特斯拉电动化节奏快,起量后的规模效应显著 智能化拐点:智驾&平价智驾将实打实提份额且分化更显著 类比电动化,23年是智能化元年,政策+技术或驱动24年拐点到来 图表14:23年问界智驾产品走量开启智能化元年(M3高端产品入华开启电动化元年),24年智驾产品下沉至主价格带或将成为智能化拐点年 ①政策驱动:L3及以上智驾产品试点应用持续落地 政策鼓励整车厂多推L3及以上车型。2023年多项政策出台支持L3车型商业化应用,并已对符合标准的车型进行准入及上路试点。政策鼓励整车厂供给端推动L3高级智驾车型放量,有望推动高阶智驾在24年加速落地。 图表15:2023年支持高阶智能驾驶政策已陆续完善 ②技术驱动:22年起大模型路径明确,数据迭代助力硬件减配降本 数据迭代算法能持续提升智驾能力,利于降低硬件依赖度而实现降本。 “BEV+Occupancy”大模型通过特征级融合解决了以往“小模型算法通过后融合造成数据遗失”的问题,降低了对多传感器(获感知数据)的依赖,有利于降低硬件成本。并且随着数据迭代越多,算法越能得到优化,对多传感器的依赖越低。 图表16:算法决定智驾能力 , 特斯拉引领BEV+Occupancy成为感知算法路径 图表17:数据驱动下算法将不断自动迭代 ②技术驱动:主机厂硬件降本趋势显著 22年起 , 各主机厂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更迭感知算法路线为“BEV+Occupancy”,逐步实现去高精地图,同时开启硬件减配降本的行业趋势。 特斯拉:20-22年成功验证“BEV+Occupancy”大模型的可行性,纯视觉方案下实现仅使用摄像头硬件。 国内企业:22年起更迭算法路径为“BEV+Occupancy”。华为、小鹏实现多硬件减配,小鹏XNGP将实现脱激光雷达。 图表18:特斯拉、华为、小鹏智驾硬件更迭减配路线 平价智驾:24年主机厂有望带动智驾产品下沉至20w,形成产业趋势 类比电动化,平价智驾产品走量有望带动形成智能化产业趋势,引发新一轮行情。 22年起,基于纯视觉/轻传感器方案(重感知,轻地图)下的算法持续迭代,以华为、小鹏为首的主机厂有望带领智驾产品在24年下沉至20w以下主流价格带。小鹏:去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有望支持15w级别智驾。 华为:ADS2.0较1.0优化2*激光雷达、3*毫米波雷达、2*视觉传感器,降本约50%。 图表19:华为ADS的BOM成本(万元) 图表20:小鹏自动驾驶的BOM成本(万元) 图表21:20w以下价格带销量占比约70%(22年) 跟踪变量:智驾体验差异性显现,高阶城市NOA是短期关注重点 为什么关注城市NOA?高速NOA不具有稀缺性,城市NOA是智能化的后半程,目前特斯拉、华为系、小鹏、理想具备城市NOA。 多款城市NOA产品落地并具备差异化。23年,华为、蔚小理等新势力相比传统主机厂率先实现城市NOA落地,并在年底陆续推送无图方案。目前在是否具备城市NOA能力,是否依赖高精地图,推送进度等领域,各个主机厂已开始分出梯队。 图表22:整车厂智驾能力已开始分化 图表23:各车企的智驾能力 远期格局影响:智驾及平价智驾会实打实提份额 类比老式手机迭代至智能手机,汽车智能化升级带来额外消费性购车需求:汽车迭代:传统汽车仅能满足出行需求,在座舱功能及驾驶方面仍处于初级层面;升级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具备辅助驾驶功能,优化驾驶体验,同时座舱舒适/功能性大幅提升,出行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当前逐步做出差异化的智能化能力预计将实打实提份额。 图表24:与手机迭代相似,汽车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与体验性提升,汽车有望复制手机智能化后的需求提升 远期格局影响:差异化的智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行业格局在考虑智能化情况下,可对标消费电子赛道(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组合) 自主整体份额:当前30+%→远期70%-80%; 集中度提升且头部车企显著分化:智驾车型的固定成本项占比较高,因此行业集中度会更高(龙头有实力投入→好的方案→走量→更好的迭代),集中度取决于各厂商智能化的差异化程度;由于智能化方面各主机厂能力差异大,我们认为终局层面龙一、龙二、龙三分化或较为明显,预判对应市占率30%-40%、20%-30%、10%-15%。 图表25: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 图表26:2022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 图表27:智能化影响下国内乘用车市场终局展望 长安智能化战略:华为智驾加持&自研SDA-S双管齐下 长安智能化战略:布局早,18年全面推出“北斗天枢”计划 智能化布局:始于12年,18年“北斗天枢”强势助推。 “北斗天枢”是长安转型新能源“三大计划”中的智能化战略,具体包括“4+1”行动计划,紧密围绕客户服务、信息共享、商业模式等领域。25年,公司计划提供可选装方向盘的共享“汽车平台”(无驾照自主安全出行)、全车功能OTA、UBI车险服务。 图表28:长安汽车智能化布局早,18年正式明晰“北斗天枢”计划 技术战略:自研SDA-S架构+华为赋能,双管齐下 重视技术自研,华为赋能共筑护城河。 自研:历时2.5年,23年SDA自研架构落地。长安布局7大技术领域,21年起前华为CTO韩三楚牵头自研SDA架构,并于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