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S 01.概要1 02.背景2 03.愿景和目标5 04.策略和范围6 05.“气候灯塔”楼宇8 06.“气候灯塔”社区14 07.“气候灯塔”制造18 08.“气候灯塔”供应链24 09.“气候灯塔”领航奖30 “气候灯塔”评审委员会32 参考文献35 概要 SUMMARY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其负面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诺实现3060双碳目标,展现出对全球气候行动的坚定承诺;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不仅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领先角色,同时也肩负着引领气候友好城市转型的重任。 作为首届上海气候周的重要行动项目之一,上海气候周气候公园之“气候灯塔”由上海气候周、罗克韦尔自动化共同倡议发起,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和发展趋势与气候行动相结合,全面推动城市在楼宇、社区、制造业和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绿色转型。气候灯塔的核心目标在于搭建一个更广泛参与的平台,通过聚焦气候友好和灯塔引领,推动上海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最前沿的科技和发展趋势被视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工具,创新技术和先进交互的应用,更是确保项目效果的重要手段。 “气候灯塔”不仅是对现有城市发展模式的挑战和创新,更是对未来产业可持续升级转型的一次大胆预见和实践。本白皮书汇聚了全球气候行动的优秀典范和技术实践,期望借此能为更多城市和地区采取有效的气候应对措施提供参考范本和指导,共同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剧增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日益严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这些极端事件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有着密切联系¹。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对低洼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构成了巨大威胁。据估计,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0.26~0.77米,这将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风险显著增加²。 上海气候周的“气候灯塔”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技术颠覆式创新和全产业链深度转型的需求而发起的,旨在通过展示和推广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向更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转型。以下是该项目成立的背景和出发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以气候灯塔为锚,加速中国全社会绿色和环境友好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背景 BACKGROUND 颠覆式创新技术发展迅猛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力量,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也能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清洁能源、碳捕集、生物基材料和循环经济等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气候灯塔”致力于引入和推广前沿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彰显科技进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ESG及全产业链转型加速 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是评估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框架,着重倡导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现如今,绿色金融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ESG表现,绿色债券和可持续投资已成为趋势。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可持续供应链的监管力度持续增强,且政策覆盖面不断拓宽,从禁止非可持续产品贸易,到推行全新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全球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已在多个层面对供应链施加了更为严密的管控,并加快了相应改革措施的落地节奏。 想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社会、全产业链的深度参与——从能源生产和消费、建筑设计和运营、工业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到交通出行和城市规划,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可观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 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正迫使各行各业寻求更加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以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为例,从传统的高碳排放模式转变为低碳或零碳排放模式,企业也将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最佳实践,共同推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为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例如欧盟的绿色新政和中国双碳1+N政策体系,都旨在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和分销过程中将采取更加环保的做法,进一步催化了企业对ESG准则的采纳与执行。 “气候灯塔”立足于气候变化,旨在更好地推动各产业供应链的技术革新和透明管理,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上海气候周“气候灯塔”在成立之初,就期望通过汇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应用,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气候灯塔”的长远目标是通过集中展示和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驱动全社会的可持续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 愿VISION景ANDGO和ALS 目标 目标 气候友好引领:推动楼宇、社区、制造业和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绿色转型,通过实施最佳实践,展现气候友好的可能性。 科技创新应用:利用最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效率、优化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 国际标准对标:参考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确保项目的全球领先性、国际兼容性和易拓展性。 用例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真实用例评估、绿色成效可衡量性、技术创新度等,以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气候灯塔”案例。 上海气候周“气候灯塔”期望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策略和范围 STRATEGYANDSCOPE 在宏观层面,“气候灯塔”的推动策略和目标,不仅是简单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包括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增强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等多个重要维度。 为实现这些目标,“气候灯塔”聚焦楼宇、社区、制造、供应链四个关键领域,集中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碳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项目不仅着眼于单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更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楼宇 楼宇领域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 来源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建筑及建筑运营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的28%³。因此,推动楼宇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 社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整体福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社区级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对于减轻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城市适应性具有关键作用⁴。 制造业 制造业是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部 分。据IEA报道,制造业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并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⁵。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和材料利用率,制造业企业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一个企业的碳足迹往往不仅来自自身,还包括其上下游供应链的间接排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研究表明,供应链中的碳排放通常是企业直接排放的多倍⁶。通过优化供应链设计、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碳足迹,促进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灯塔引领作用,“气候灯塔”更关注技术创新和真实用例。因此,项目将围绕以下五个原则进行倡议和优选: 场景化真实用例 可衡量绿色低碳 革命性技术突破 端到端价值实现 交互式创新变革 图1:“气候灯塔”优选案例评选原则 借由这些行动策略,“气候灯塔”不仅将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还促进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为实现低碳、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贡献。 “气候灯塔”楼宇 “CLIMATELIGHTHOUSE”BUILDING 楼宇发展趋势 建筑的运行和使用与人息息相关,因此除了建筑本体需要达到绿色、低碳的目标之外,还需要从智慧、健康的角度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例如通过提高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提升建筑视觉和心理舒适性,提升民生健康福祉,以及通过推动治理模式创新、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建筑等。 以上这些举措在提高运营能效、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对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支持作用。根据德勤调研,整理了健康、智慧、零碳三个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政策方面近些年,中国政府在建筑领域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楼宇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表1:2020~2022年中国绿色建筑政策清单 发布年份 发布机构 发布文件 核心内容 2020 七部门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提高住宅健康性能,提升建筑视觉、心理、居住舒适性。 2021 中共中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纳入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推进智慧建筑。 2022 住建部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倡导低碳、健康建筑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降低住宅用能强度,提高住宅健康性能。 健康楼宇:以人为本 健康楼宇虽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但落脚点始终在人上,需要以人为核心来指导楼宇建筑行业去设计和运营更加健康、舒适和有益于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建筑,就需要关注空气、水、舒适(热舒适/光/声环境)、健身活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健康楼宇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健康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中也均有体现。目前,影响较广的有美国的WELL建筑标准和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二者评判模块大多相通,侧重点略有不同。 表2:美国WELL建筑标准和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侧重点差异 美国WELL建筑标准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 特色点 关注精神、社区及营养指标,营养、健康意识、利益相关者参与;注重健康社区的打造,包含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支持。 关注人文+服务,主要从有形的基础设施层面进行要求。 智慧楼宇:科技赋能 多年来,智慧楼宇有赖于科技的赋能,其中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发挥巨大作用。智慧楼宇技术主要包括BIM技术(设计、施工、运维过程的使用)和智慧管理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数字孪生技术等),这些都能为建筑业插上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的“翅膀”。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楼宇相关技术在国内外智慧建筑相关评价标准中也均有体现。目前,影响较广的有莱茵与BRE联合发布的智慧建筑评价体系,以及中国智慧建筑评价标准,二者在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上,也都关注绿色与健康等复合目标。 表3:BRE智慧建筑评价体系与中国智慧建筑评价标准差异 BRE智慧建筑评价体系 中国智慧建筑评价标准 特色点 以智慧化的视角关注建筑绿色性能、空间结构性能与室内健康舒适,引导建筑实现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复合目标。 提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安全与防灾、资源节约与利用、健康与舒适、服务与便利、智能建造等7类指标。以用户体验为发展重点,关注建筑空间品质的提升、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零碳楼宇:端到端优化 建筑全过程 建筑建造 阶段划分 上游产业建材生产、运输 建筑业 施工(维护、拆除) 下游产业建筑运行 类别划分 房屋建筑:住宅、公共建筑、厂房等 土木工程建筑:铁路、道桥、隧道、水利水运等 城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