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 数通字过无人障碍民及包币容性无设计障促碍进我及国普包惠金容融发性展的设研究计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发布版) 课题组成员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长:穆长春 主要成员:吕远、陈聆帙、彭博、段小望、苏琳、祁同飞、彭美玲、朱波、任晓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 序言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涵盖广泛的综合性政策目标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旨在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权保障的伟大成就,提升了广大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具有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支付需求的天然禀赋,在拓宽金融服务半径,跨越“数字鸿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课题研究聚焦各类残障人群、老年人、儿童、少数民族、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偏远地区居民等现有电子支付尚未全面触达的群体,深入挖掘现有支付体系在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发挥数字人民币价值特征、银行账户松耦合等优势的实现路径,初步形成数字人民币体系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草案,为全面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公平与效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有益实践。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目录 CONTENT 第一部分数字人民币与无障碍08 1.数字人民币与无障碍08 1.1.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的必要性08 1.2.中国支付领域的现实状况09 1.3.数字人民币的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10 2.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的研究需求与进展12 2.1.设计需求13 2.2.技术需求17 2.3.业务需求19 2.4.心理需求14 3.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理念和原则22 3.1.现有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原则23 3.2.数字人民币体系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理念24 3.3.数字人民币体系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原则27 第二部分障碍用户多元的支付痛点与需求32 1.研究概况32 1.1.研究内容 1.2.研究方法 1.3.研究对象 32 32 33 2.残障用户调研结果33 2.4.视力障碍用户调研结果 2.5.听力障碍用户调研结果 2.6.认知障碍用户调研结果 2.7.肢体障碍用户调研结果 35 52 55 60 3.老年用户调研结果63 3.8.电子支付老年用户调研结果 3.9.非电子支付老年用户调研结果 64 66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 4.儿童用户调研结果71 4.1.儿童的支付现状72 4.2.家长对儿童支付的担忧77 4.3.家长监督管理和儿童金钱管理并行80 4.4.对硬件卡类支付产品的态度82 5.其他用户群体调研结果84 5.1.少数民族用户调研结果84 5.2.在华外国用户调研结果85 5.3.偏远地区用户调研结果86 第三部分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建设 1.数字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包容性策略 90 90 1.1.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无障碍服务90 1.2.丰富硬件钱包载体和场景93 1.3.加强监护管理和亲情关怀95 1.4.为短期来华外国人提供便捷服务95 1.5.支持少数民族用户使用习惯95 1.6.提供偏远地区金融服务96 1.7.业务受理环境无障碍建设96 1.8.无障碍的安全设计97 1.9.建立无障碍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99 2.数字人民币无障碍标准规范体系建设100 2.1.数字人民币无障碍标准规范体系搭建初步思路 2.2.草拟数字人民币产品无障碍标准规范框架 101 103 研究展望与反思 116 写在最后 117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声明118 4407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01 数字人民币与无障碍 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 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 1.数字人民币与无障碍 1.1.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202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保证各类人群公平、安全、便捷地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红利,让科技为人民全面赋能,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当前,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品设计推陈出新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创造了融入社会的便利条件,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定的数字化挑战。面对日益变化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个体间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的差别将形成一道较难逾越的“数字鸿沟”。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的推算数据,截至2010 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其中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 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 多重残疾1386万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未来,支付产品的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能力将成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一环。 除了残疾人士和老年人,我国还存在广大的少数民族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总人口的8.89%)、西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2295人,占总人口的27.12%)、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文盲率2.67%)、少年儿童(我国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总人口的17.95%)1和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当前的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尚未充分挖掘其个性化的支付痛点,针对性地满足其支付需求。因此,支付领域未来的产品开发需要进一步开展用户研究,深度挖掘相关人群的特点,作出满足普惠性和包容性的产品设计。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2.中国支付领域的现实状况 伴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迭代更新,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实现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替代2,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普惠金融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末,我国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97.13%,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97%,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全国人均拥有8.83个银行账户,人均持有6.34张银行卡;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7.41亿户,占全国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总量的38.05%;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38亿张3,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和普及效能显著提升。 基于基础金融服务网络的不断发展与快速迭代,我国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和电子支付普及率不断提升。2020年底,中国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为91.9%,已接近2017年高收入国家水平(当年世界平均水平为68.4%,高收入国家93.8%,发展中国家62.9%)。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219.12亿笔,离柜交易总额达2572.82万亿元,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达90.29%4。 图12017-2020年我国金融服务覆盖率5 MiaoZ,JuanjuanY.ResearchonFinancialTechnologyandInclusiveFinanceDevelopment[Z]. 2 2018,66-71.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 4中国银行业协会.202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7-2020. 图22017-2020年我国拥有活跃账户成年人比例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区域的发展尚未均衡。从全球范围来看,仍有17亿人未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各国的金融包容性障碍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原因包括了地理障碍,制度和监管因素,知识储备,以及个体之间在年龄、性别、收入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使用需求的差异6。回到我国,以地理差异为例,截至2020年底,我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已达89.16%,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也已提升至82.72%7。城市与农村在电子支付普及率方面尚存在差距,特别是新冠疫情背景下,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各类社交活动对于数字经济更加依赖,因此,数字鸿沟更加凸显8。 1.3.数字人民币的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 1.3.1.数字人民币 为进一步响应不同人群的支付需求,满足长尾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提升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隐私性,积极探索并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央行比重由2017年的65%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90%。早在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已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1:1兑换,共同构成法定货币体系,具有价值特征和 6finanRcaipahlainecllAu,siHonoltoioBl,kNit?anBaanYkeFtoarlI.nCtenrntraatliobnaanlkSedtitgleitmalecnutsr,re2n02c2ies:anewtoolinthe 7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 8北京大学数据金融研究中心,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2021. 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货币职能的实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数字人民币是一般等价物,以人民币“元、角、分”为基本计价单位,可以衡量司法管辖区内一切商品的价值,体现其价值尺度的特征;二是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持有人可以自由地使用它进行财物交换、债务清偿等有价值的活动,并交换任何商品,体现其交换媒介的特征;三是数字人民币的价值由国家赋予,具有最强的公信力,用户通过对数字人民币的合法占有和控制,享有对应价值,实现价值存储的目的。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同时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在人民银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的创新能力,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具体来说,指定运营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同时,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 基于双层运营模式,人民银行在其中主要负责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的功能,而具体面向群众的流通服务由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因此,数字人民币的无障碍建设也将依托于双层运营模式,开展生态体系的统一部署。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