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面:整体向好,区域分化。各省GDP规模仍呈现区域异质性,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实力依然强势。17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包括江苏、山东、浙江、甘肃、重庆、吉林等省份。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17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水平,包括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同时诸如甘肃、西藏、重庆等中西部省份、辽宁、吉林等东三省省份增速也超过全国水平。黑龙江、广西、江西、河南、天津、山西、云南等13个省份GDP增速在全国水平之下,黑龙江增速为2.6%,广西、江西、河南增速为4.1%,天津、陕西增速在4.3%,云南增速为4. 4%。 除海南外,其余省份均为“二产下,三产上”。具体来看,江苏、广东二产增加值突破4万亿,摘得头筹,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大资源型省份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分别为51.9%、47.6%和47.5%,而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四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在60%以上。对比2022年,除海南二、三产业占比均有提升外,其余省份均呈现“二产占比下降,三产占比提升”的特点,且河南、湖北、福建、河北、黑龙江等省份该特点显得更为明显。 天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近五年固投增速呈下行趋势。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山西、江西、贵州和湖南9个省份固投增速小于0,且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山西、江西和贵州近5年增速均呈现下行的趋势。 财政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各省分化。2023年,我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218亿元,同比增长7.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6,287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7,996亿元,同比下降13.2%。 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广东、陕西、江西、山西4省增速未达到5%。 西藏、重庆、青海、新疆等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高,超过15%,尤其是西藏得益于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叠加上年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增速达到31.7%,扭转自2018年以来连续下降势头,广东、陕西、江西、山西增速未达到5%,其中广东主要是受政策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相关专项收入、资源资产出让等非税收入减收较多;江西主要是上年各级按要求将历年延压非税收收入集中缴库,抬高了收入基数,非税收入下降10.5%;陕西受煤炭价格下降影响,资源税下降23.9%。 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大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体量依然处于前列。增速方面,天津土地收入逆势增长。2023年,仅9个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正增长,包括贵州、河北、重庆、云南、天津、吉林、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其中贵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原因并非源于当地土地市场恢复,而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里其他项的收入支撑;重庆土地出让收入增长8.5%支撑整体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天津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利好因素增多,土地交易市场热度提升带动天津土地出让收入增长41.8%。 安徽、福建、广西、山东、湖南和浙江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较为明显,幅度超过1 5%。 债务面:多数省份地方政府债务呈增长趋势,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2019-2 023年,多数省份地方政府债务呈增长趋势,除了新疆,新疆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略有下降。各省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2019-2023年9月末,无论是经济大省广东、浙江、江苏,还是当前的重点省份重庆、云南、广西,城投有息债务都呈增长趋势;当然部分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则呈下降趋势,包括同样是重点省份内蒙古、天津、青海等。2023年9月末,14个省份广义债务率较2022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个省份为重点省份,或证明化债取得一定成果。广义债务率上升明显的省份包括广西、浙江、湖北、江西等,其中广西财力略有下滑,同时地方债和城投有息债务均有增长;浙江主要系地方财力下滑背景下地方债和城投有息债务双增。 重点省份:细节显示在向好。天津:1)当前天津债务结构仍是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但同时也可发现,2019年以来城投有息债务增速并不高,地方政府债务则以较快的增速增长。2022-2023年,天津固投增速持续为负,从各区看,2023年南开区和和平区固投增速为正,分别为26.10%和9.00%,其余披露数据的区固投增速均为负。 2)天津市在2023年提出制定实施“1+10”全口径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甘肃:2023年甘肃通过制定实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10”方案,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兰州市制定实施“1+6”一揽子化债落地方案,获批建制地区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城市,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和信用修复。 风险提示: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可能无法准确各省/各地市对比情况;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的风险。 2023年省级和地市级经济财政数据已经陆续披露,我们梳理了31省市的情况,此外,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了“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我们也梳理了部分重点地区地市层面的经济财政债务情况,供投资者参考。 一、经济面:整体向好,区域分化 1、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实力依然强势 各省GDP规模仍呈现区域异质性,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实力依然强势。 广东GDP规模为13.6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江苏紧随其后,达到12.8万亿元,山东超过9万亿元。中部省份表现抢眼,湖北和安徽凭借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跃居全国第七和第十一位;河南和湖南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跻身前十名。西部省份逐步崛起,四川超越河南,以超过6万亿的成绩排全国第五名,重庆突破3万亿大关,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领头羊。 17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包括江苏、山东、浙江、甘肃、重庆、吉林等省份。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17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水平,包括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同时诸如甘肃、西藏、重庆等中西部省份,辽宁、吉林等东三省省份增速也超过全国水平。黑龙江、广西、江西、河南、天津、山西、云南等13个省份GDP增速在全国水平之下,黑龙江增速为2.6%,广西、江西、河南增速为4.1%,天津、陕西增速在4.3%,云南增速为4.4%。 图表1:2023年各省GDP规模及其增速(亿元、%) 2、产业发展“二产下,三产上” 除海南外,其余省份均为“二产下,三产上”。具体来看,江苏、广东二 产增加值突破4万亿,摘得头筹,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大资源型省份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分别为51.9%、47.6%和47.5%,而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四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在60%以上。 对比2022年,除海南二、三产业占比均有提升外,其余省份均呈现“二产占比下降,三产占比提升”的特点,且河南、湖北、福建、河北、黑龙江等省份该特点显得更为明显。 图表2:2023年各省份各产业增加值及其占比(亿元、%) 图表3:2023年各省份二产及三产结构变化(%) 3、天津、广西、云南、贵州等固投增速下行 天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近五年固投增速呈下行趋势。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山西、江西、贵州和湖南9个省份固投增速小于0,且天津、广西、黑龙江、云南、青海、山西、江西和贵州近5年增速均呈现下行的趋势。 图表4:2019-2023年各省固投增速(%) 二、财政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各 省分化 2023年,我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218亿元,同比增长7.8%;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6,287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7,996亿元,同比下降13.2%。 1、广东、陕西、江西、山西增速未达5% 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广东、陕西、江西、山西4省增速未达到5%。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万亿;江苏、浙江、上海处在8,000-9,000亿;四川、北京、山东处在5,000-7,000亿;处在3,000-4,000亿的共有9个,包括河北、安徽、湖北、福建、山西、陕西、湖南、内蒙古、江西;重庆、云南、贵州等处在1,000-2,000亿。增速来看,西藏、重庆、青海、新疆等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高,超过15%,尤其是西藏得益于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叠加上年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增速达到31.7%,扭转自2018年以来连续下降势头,广东、陕西、江西、山西增速未达到5%,其中广东主要是受政策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相关专项收入、资源资产出让等非税收入减收较多;江西主要是上年各级按要求将历年延压非税收收入集中缴库,抬高了收入基数,非税收入下降10.5%;陕西受煤炭价格下降影响,资源税下降23.9%。 图表5:2023年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速(亿元、%) 随着疫情后经济恢复性增长,多数省份税收占比相较2022年有所提高。 山东、天津、江苏、浙江等13个省份税收占比在70%以上,贵州、河北、重庆、广西、黑龙江、新疆和云南税收占比在58-65%之间,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相对靠后。对比2022年,广西、江苏、江西、河北、贵州和甘肃6个省份税收占比同比提升超8个百分点,山西、青海、陕西、新疆和吉林税收占比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图表6:2023年多省份税收收入及其占比变化(亿元、%) 天津、山西财政自给率下滑明显。全国来看,仅7个省份财政自给率超过60%,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和福建;山东、陕西、山西等10个省份自给率在40-60%之间。对比2022年,新疆和上海分别上升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吉林、广东、江苏、重庆2023年财政自给率也上升较多,超过3个百分点。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自给率下滑,其中天津和山西自给率下滑明显。 图表7:2023年各省份财政自给率及其变化(%) 2、贵州、重庆、云南、天津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 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大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体量依然处于前列。具体而言,江苏和浙江遥遥领先,江苏以破1万亿位于首位,浙江以8,363亿元紧随其后;山东、四川、广东、上海在3,000-5,000亿元处于第二梯队;湖南、安徽、贵州、陕西和重庆等10个省份在1,500-3,000亿元之间;广西、云南、陕西、天津等14个省份低于1,000亿元。 增速方面,天津土地收入逆势增长。2023年,仅9个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正增长,包括贵州、河北、重庆、云南、天津、吉林、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其中贵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原因并非源于当地土地市场恢复,而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里其他项的收入支撑;重庆土地出让收入增长8.5%支撑整体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天津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利好因素增多,土地交易市场热度提升带动天津土地出让收入增长41.8%。安徽、福建、广西、山东、湖南和浙江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较为明显,幅度超过15%。 图表8:2023年各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及其变化(亿元、%) 三、债务面: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10个重点省份广义债 务率下行 多数省份地方政府债务呈增长趋势,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2019-2023年,除了新疆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略有下降,多数省份地方政府债务呈增长趋势。各省城投有息债务走势各有不同,2019-2023年9月末,无论是经济大省广东、浙江、江苏,还是当前的重点省份重庆、云南、广西,城投有息债务都呈增长趋势;当然部分省份城投有息债务则呈下降趋势,包括同样是重点省份内蒙古、天津、青海等。 2023年9月末,14个省份广义债务率较2022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个省份为重点省份,或证明化债取得一定成果。新疆、吉林、青海、辽宁、天津、云南、宁夏、甘肃、内蒙古、贵州等14个省份广义债务率较2022年末下降,14个省份中,10个省份在重点省份里,剩余4个省份为西藏、新疆、北京和上海。广义债务率上升明显的省份包括广西、浙江、湖北、江西等,其中广西财力略有下滑,同时地方债和城投有息债务均有增长;浙江主要系地方财力下滑背景下地方债和城投有息债务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