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前驱体龙头加速革新,一体化布局增强竞争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前驱体龙头加速革新,一体化布局增强竞争力

2024-04-10邓永康、李孝鹏、李佳、朱碧野、赵丹、黎静、席子屹民生证券大***
前驱体龙头加速革新,一体化布局增强竞争力

受益一体化降本,2023年业绩稳定增长。2024年1月20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20亿元,同增23.09%-29.57%,业绩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产品合计销售量超27万吨。同时,由于公司收到政府补助资金等,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母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3.9亿元。 受益三元需求高景气,2023年公司出货量稳步增长。2023年,在海外客户需求支撑下,全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仍有小幅提升,全年合计出货量65万吨,同比增长2%。2024年初,问界、理想等车型销量大幅提升,多款热门车型均系三元车型,将持续带动三元电芯的需求量,GGII预计2024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比基本不变,出货量有望增长至75万吨。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现有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约21万吨。2023H1公司三元前驱体出货量9.8万吨,同比增长10.6%,国内市占率达25.5%,稳居国内第一,其中9系三元前驱体出货占比达35%,8系及8系以上高镍产品出货占比达60%,受益高镍化趋势下三元电池需求稳定增长,未来公司高镍占比将逐步提升。 加速海外布局,印尼三大基地实现投产。海外布局方面,印尼三大镍矿加工基地均已实现投产,韩国、摩洛哥、芬兰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2024年3月,与Doosan Recycling Solution在德国法兰克福签订电池回收事业合作协议,将就电池黑粉提锂展开合作,并通过off-take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推动回收业务的发展;同期,与韩国IS Dongseo等公司合作电池回收项目,以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式实现废旧电池的循环回收,共同推进从材料端到回收端的产业闭环建设。 深化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公司围绕“资源-冶炼-材料-回收”产业垂直一体化不断延伸,实现原材料循环利用。1)印尼:公司在印尼加速前后端冶炼一体化布局,三大印尼基地均已实现投产,截止2023年10月,在建及建成资源粗炼端建设产能达12.5万金属吨。2)国内:公司钦州产业基地制备高冰镍OESBF产线正逐步进入投产运营阶段,年产8万吨高冰镍,成功拉通“红土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全产业链,从资源端到材料端实现一体化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98.90、323.04、397.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75、23.24、31.47亿元,同增27.9%、17.7%、35.4%,对应估值20、17、12倍PE,考虑公司一体化布局拉动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风险;2)需求不足风险;3)原材料价格风险;4)汇率波动风险。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2023年出货量稳步增长,单吨净利略提升 1.12023年业绩维持增长,略超市场预期 受益一体化降本,2023年业绩稳定增长。2024年1月20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20亿元,同比增加23.09%-29.57%,业绩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产品合计销售量超27万吨。同时,由于公司收到政府补助资金等,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9亿元。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2010Q1-2022Q4,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从15.69亿元提升至80.58亿元;2022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59亿元,环比增长8.19%。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提升至261.91亿元,同比增长17.52%;实现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增长27.83%,增速较高。 图1:2020Q1-2023Q3单季度收入与净利润(亿元) 图2:2019-2023Q1-Q3年度收入与净利润(亿元) 毛利率逐步回升,盈利能力稳定。2021-2023前三季度,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出货量大幅增长,毛利率自11.54%提升至13.17%,净利率自4.67%提升至5.83%,盈利水平转好。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费用管理优势明显。公司逐年降低销售费用率,2020年后保持在2%左右水平。同时,公司不断提高研发投入。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计费用率为6.67%,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0.21%/2.12%/2.93%/1.41%,费用水平较低。 图4:2019-2023Q1-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 图3:2019-2023Q1-Q3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 三元前驱体收入仍占主导。2019-2022年,公司三元前驱体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3H1营收占比有所降低。21/22/23H1三元前驱体营收占比76.54%/81.16%/65.35%,成本占比75.92%/80.17%/61.63%。2021-2023H1,四氧化三钴营收占比逐步下降 , 分别为20.13%/10.53%/8.28%, 成本占比20.67%/10.91%/8.83%。 图5:2019-2023H1营收分布情况(分行业) 图6:2019-2023H1成本分布情况(分行业) 1.2受益全球三元需求,出货稳定增长 热销车型市占率提升,近期三元份额有所提升。2023年,在海外客户需求支撑下,全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仍有小幅提升,全年合计出货量65万吨,同比增长2%。2024年初,问界、理想等车型销量大幅提升,多款热门车型均系三元车型,将持续带动三元电芯的需求量,GGII预计2024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比基本不变,出货量有望增长至75万吨。 三元前驱体产销逐步回暖,2024年出货量预期增长。根据鑫椤锂电统计,2023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83.3万吨,同比下滑5.6%;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96.8万吨,同比下滑4.9%。随着行业库存消化至相对合理区间,2024年终端需求有望顺利传导至上游环节,有望带动三元前驱体产销回暖,鑫椤锂电预计2024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将来到90.8万吨,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106.9万吨。 图7:动力电池中三元正极材料电池渗透率 图8:2023H1三元前驱体产量TOP4 受益三元需求高景气,2023年公司出货量稳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现有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约21万吨。2023H1公司三元前驱体出货量9.8万吨,同比增长10.6%,国内市占率达25.5%,稳居国内第一,其中9系三元前驱体出货占比达35%,8系及8系以上高镍产品出货占比达60%,受益高镍化趋势下三元电池需求稳定增长,未来公司高镍占比将逐步提升。 图9:2022年三元前驱体市场竞争格局 图10:公司年度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吨) 2三元前驱体龙头,持续推进一体化布局 2.1乘高镍东风,产品矩阵不断拓宽 2.1.1深耕三元前驱体,持续提升原材料自供率 公司作为前驱体龙头企业,乘高镍东风,未来可期。公司是三元前驱体龙头厂商,前身于1995年由邓伟明董事长创立,2000年至2012年集团业务重心逐渐转移至新能源材料;2013年集团借助入股湖南海纳新材料重要契机,凭借其拥有的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自主关键技术,成功进军新材料领域;2014年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国内外市场;2019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次年便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 2021年广西钦州产业基地12月投产,自此形成以中部、西部、南部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三基地生产时代;但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歇,2022年10月公司首个海外产业基地印尼莫罗瓦丽正式投产,也是全球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OESBF工艺产出冰镍的突破;2022年12月开阳20万吨磷酸铁锂产业园一体化项目投产,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提升产能。 图11:公司发展历程 2.1.2产品矩阵持续创新,下游领域不断拓宽 坚持产品创新,产品应用领域广。公司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项目已于2023年正式投料投产,实现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四大核心材料业务全覆盖。主要产品矩阵包括:高镍低钴全系列三元前驱体、高压四氧化三钴、磷系、锰系以及钠系前驱体等,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的正极材料再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司持续提高产品多样化、定制化、快速开发与量产的技术服务能力及产业化应用能力,做全做强产业链,竭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表1:产品矩阵 2.2一体化布局持续深入,构筑多元核心竞争力 2.2.1研发与产能优势凸显,持续深化海外布局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加快创新推出新品。2020-2023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7.35亿元,建立了1000余人的科技研发队伍,近三年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每年研发专利数量稳中有升,截至2024年3月,公司已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89项,授权专利168件。同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打造多样化、定制化、高速化开发与量产的技术服务能力及产业化应用能力。 图12:2017-2023Q1-Q3研发费用投入情况 图13:2017-2023H1研发专利数量(个) 抢占市场份额积极扩产,产能优势明显。2023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为27%,已连续多年位于市场第一。国内,公司已建立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千亩级产业基地;海外,公司产能规划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印尼原料基地,正加快韩国、摩洛哥、芬兰等国际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力争产线投产、达产。2024年1月,公司印尼北莫罗瓦利产业基地NNI公司首条产线在正式投产5天后成功产出镍铁,NNI公司目前共建有8条RKEF产线,年产能8万吨镍金属当量低冰镍,预计今年将完成所有产线的建设与点火投产。截至2024Q1,公司印尼三大基地,包括莫罗瓦利、纬达贝、北莫罗瓦利均已实现投产,后续产能逐步爬坡。公司2023年半年报披露,根据现有产能、在建及规划产能,2023年末将建成近4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 表2:产能规划 坚持“新四化”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受下游去库存影响,2023H1公司国内营收104.33亿元,同比下降48.16%,海外营业收入61.81亿元,整体有所回落,同比下降39.52%。2023H1海外营收占比合计超过39.6%,同比提升9.4 pct,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023H1公司在韩国实现营收37.49亿元,同比+79.44%,占总营收21.71%,韩国毛利率16.40%,相较国内高8.4pct;其他国家实现营收24.33亿元,同比+10.02%。 图14:2017-2023H1营收结构变化(按地区划分) 图15:2017-2023H1海外营收占比变化(%) 加速海外布局,印尼三大基地实现投产。在海外,公司已建立印尼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印尼三大镍矿加工基地均已实现投产,有效提高公司关键原料的自供比例,提升公司产品国际竞争力。 韩国、摩洛哥、芬兰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公司聚力海外布局,2024年3月,与Doosan Enerbility电池回收子公司Doosan RecyclingSolution在德国法兰克福签订电池回收事业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就电池黑粉提锂展开合作,并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通过off-take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推动回收业务的发展;同期,与韩国IS Dongseo等公司合作电池回收项目,以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式实现废旧电池的循环回收,共同推进从材料端到回收端的产业闭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