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70岁以上老龄人口患病风险陡增,获得性血友病国产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70岁以上老龄人口患病风险陡增,获得性血友病国产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生物2024-04-08荆婧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70岁以上老龄人口患病风险陡增,获得性血友病国产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词条报告系列

Leadleo.com 70岁以上老龄人口患病风险陡增,获得性血友病国产药物研发进展如何?词条报告系列 荆婧·头豹分析师 2024-03-29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 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 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 行业: 获得性血友病 人凝血因子 重组人凝血因子 糖皮质激素 替代疗法 基因治疗 关键词: 行业定义 获得性血友病(AcquiredHemophilia,AH)是一… AI访谈 行业分类 按照患者治疗方案不同,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 AI访谈 行业特征 获得性血友病高发人群特征明显且受基础疾病影响较… AI访谈 发展历程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目前已达到4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评级报告1篇 AI访谈SIZE数据 政策梳理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获得性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妊娠、衰老或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导致的血液系统疾病,抗凝血因子自身抗体异常产生,导致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出现无原因出血症状。根据受抑制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将患者分为获得性血 友病A和获得性血友病B,另外根据患者临床诊疗时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对症进行止血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止血治疗一线用药多为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免疫抑制治疗则多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进行长期药物调整。当前中国市场已有本土自研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面世,免疫抑制药物方面也有多种仿制药上市过评,本土临床治疗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逐渐降低。面对药物价格过高导致的用药渗透率不足,近年国家医保局重点关注获得性血友病用药的医保支付比例,最大限度为患者减轻药物治疗负担。另外,由于居民对获得性血友病的防控意识不足,部分患者首次并未正确选择就诊科室,导致超三成患者经历延迟确诊。中国获得性血友病诊疗指南提出,对于存在不明原因出血的送诊患者应进行凝血五项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一步采取对应的凝血功能测试以尽早实现确诊。本报告将从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的起病原因、用药分类、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事项分析、市场规模预测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等维度对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进行深度剖析。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定义[1] 获得性血友病(AcquiredHemophilia,AH)是一种由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出现抗凝血因子自身抗体而导致凝血活性降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同为凝血因子活性不足引发的异常出血症状,但区别于家族遗传性血友病(统称为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并非起病于基因遗传。 获得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为,无既往出血史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自发性出血,或患者在手术、外伤及侵入性临床检查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衰老、肿瘤患病或妊娠均可提升自身抗体产生几率,因此老龄人口、癌症患者及围产期妇女成为获得性血友病的重点发病人群。获得性血友病根据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分为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HemophiliaA,AHA)和获得性血友病B(AcquiredHemophiliaB,AHB),AHA指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值,是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主要患病类型,而由凝血因子Ⅸ (FⅨ)活性减弱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称为AHB,由于FⅨ分子量较FⅧ更小且免疫原性低,因此AHB在获得性血友病病例中占比较低。 根据患者病程进展,获得性血友病临床治疗用药可分为止血治疗用药和抑制物清除用药2种类型,面对就诊时即存在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治疗多采取紧急止血方案,而对于就诊时出血程度较轻或无出血症状的患者,诊疗指南则推荐首选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 [1]1:https://rs.yiigle.co… 2:https://www.scien… 3:https://m.medsci.c… 4:中华血液学杂志,Blood…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分类[2] 按照患者治疗方案不同,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基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分类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分类 止血治疗方案 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对于诊断时存在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治疗多采取紧急止血方案。其中一线治疗药物主要包含人凝血因子制品、重组凝血因子制品和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 (APCC),通过补充活化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达到恢复患者凝血功能的治疗效果。当前中国市场暂无APCC上市,因此本土诊疗机构多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 (PCC)进行替代。二线治疗方案主要面对FⅧ抗体滴度较低的出血病例,治疗用药主要包含大剂量FⅧ、去氨加压素(DDAVP)和氨甲环酸,另外罗氏公司创新研发的艾美赛珠单抗可模拟FⅧa的作用,可模拟FⅧa的作用,使患者恢复正常止血功能,此药物目前已进入中国用药市场。 对于诊断时存在轻度出血症状或无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抑制物清除治疗。一线治疗用药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人血丙种球蛋白(静丙,IVIG)和环磷酰胺,机体内的效应T细胞是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核心环节,以上类型的一线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浆细胞样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成熟实现对效应T细胞功能的抑制,从而减少凝血因子自身抗体的产生,恢复机体凝血功能。二线治疗药物则针对存在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禁忌症的患者群体,作用机制与一线治疗药物相似,此类型药物主要包含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环孢素A、长春新碱、霉酚酸酯等。 [2]1:https://rs.yiigle.co… 2:中华血液学杂志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特征[3] 获得性血友病高发人群特征明显且受基础疾病影响较为显著,当前市场中不乏国产原研产品上市,中国药物治疗市场已基本摆脱对于进口品牌的依赖,儿童患者对于片剂和注射剂型药品的代谢负担较大,本土厂商进行剂型创新以扩大药品适用群体覆盖。 1半数患者受基础疾病影响,生理特殊性导致孕期女性和老龄人口成高发人群 根据AHA诊疗指南数据,中国AHA患者中约50%在确诊前存在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原体感染等基础疾病。孕期女性易受胎儿相关的自身免疫抗体攻击,因此成为高发群体。临床研究发现,围产期女性中约19.0%在产前检测出自身免疫抗体抑制物,产后确诊中位时间为89天。老龄人口也是高发群体之一,欧 洲血友病登记处数据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73.9岁,11.8%和11.6%的发病情况与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2中国用药市场已有自研重组血液制品上市,用药端进口依赖情况得到逐步缓解 21世纪前,中国获得性血友病临床治疗一线用药多为人源性凝血因子产品,而血液传输存在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风险一度成为凝血障碍疾病临床治疗中难以避免的阻碍。而后随着全球基因重组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凝血因子产品的研发生产中,海外多种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相继上市并引进本土市场,中国药物治疗行业对进口产品存在一定依赖。近年来,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安全性的需求显现,催生本土企业制药工艺与重组技术加速融合,2021年神州细胞自研的首个国产重组凝血因子Ⅷ获批上市,中国药企独立研发生产的实力稳步提升,加之晟斯生物在研全球首个超长效凝血因子产品,中国制药已做足出海准备。 3已上市免疫抑制药物多需经肾脏代谢,本土厂商研发新剂型以覆盖儿童患者 截至2022年底,环磷酰胺片剂和注射剂是上市的唯二剂型,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和脑部神经发育不完全,用药产生不良反应风险较高。2023年恒瑞医药推出首个环磷酰胺胶囊仿制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可减少对儿童代谢系统的损伤,国家药监局批准其适用范围扩展至6岁及以上儿童。环磷酰胺胶囊的上市促使市场竞争加剧,片剂和注射剂型销量在2021年首次下滑至0.1亿元以下,而胶囊剂型在公立医院的销量则在2023年突破2亿元。 [3]1:https://obgyn.onli… 2:https://y.dxy.cn/ho… 3:https://news.yaoz… 4:https://www.medi… 5:https://www.chem… 6:https://cnilas.org/… 7:丁香园,Obstetricsan… 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发展历程[4] 20世纪中期至1985年间为行业发展的萌芽期,海外研究首次发现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异常,并逐步转向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血浆输注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加强血源质量控制成为关注焦点。20世纪末期,基因重组技术逐步成熟,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应运而生,非人源凝血因子可有效规避血液传播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行业进入启动期。21世纪初,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市场开始引入国际先进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个性化程度提升。海外凝血因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内部竞争加剧带动研发提速,药品市场选择范围扩大,中国获得性血友病临床治疗体系逐步完善。而后至今的数年间,本土企业由进口引入和药品仿制转为自主研发生产,其中晟斯生物成功实现产品出海,标志着中国制药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实力再次提升。中国制药行业 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行业进入成熟期。 萌芽期1950~1985 1953年,科学家Langdell,Wagner和Brinkhous阐述了血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 试原理,发现其在临床中可用于区分血友病患者血浆和正常血浆,成为凝血功能检测的科学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临床用药选择范围较窄,多使用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首次从血浆中分离提取出血源性FⅧ和FⅨ,临床试验证实,人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获得性血友病的严重出血和术中出血情况;19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通过血液直接传输凝血因子的治疗方法易传播病原体,科研学者及药品生产企业开始重点关注对于献血者的筛选,并对人源凝血因子产品进行病毒灭活及纯化改进。 在此期间,海外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在活性方面呈现异常,并由此开始使用aPTT试验进行血友病初步诊断,全球血友病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开始确立。临床用药在此阶段经历由直接进行血浆输入向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初步转化,同时,血浆蛋白通过静脉直输存在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引 发重点关注,科研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开始加强对于血源的质量控制。 启动期1985~2000 1985年,科研人员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对FⅧ和FⅨ的成功克隆,解决人源凝血因子药品的疾 病传染风险和因血液制品原料不足导致的供给短缺,是重组凝血因子药品规模化生产的开端;1992年,Genetics研究所和百特医疗联合研发生产的重组Ⅷ因子药品进入海外市场,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重组凝血因子产品,该药品的制备不以血液为原料,有效规避了血源污染和疾病的传播风险;1997年,辉瑞公司旗下的重组FⅨ产品在海外上市,这也是全球首个使用重组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FⅨ因子产品,成为此阶段获得性血友病患者治疗可用的唯一药品。 由于人体血液中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占比较少且血源质量长期受到采血浆站的严格管控,凝血因子产品大规模供给面临困难。伴随基因重组技术在此阶段逐渐走向成熟,重组凝血因子产品不仅可有效规避血液传播途径的潜在风险,也成为突破规模化瓶颈的关键,患者迎来比血源性重组因子更安全更有 效的治疗药物。 高速发展期2000~2020 2002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获批进口; 2015年,辉瑞制药生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在国内获批上市; 2019年,国家药监局发布《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鼓励企业对于重组FⅧ进行研发并加快上市进程,为本土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大规模供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的研究人员经实验证实,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对AHA患者进行免疫抑制的疗效显著, 中国临床治疗由此开始大规模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出血症状较轻的获得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