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中国数字金融素养研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2023年11月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数字金融素养的涵义与重要作用4 一、金融素养的概念4 二、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6 三、数字金融素养的概念8 四、数字金融素养的重要作用10 第二章数字金融素养的度量框架与指标体系12 一、金融素养的度量:国际与中国实践12 二、数字金融素养度量框架和指标体系14 第三章中国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调研19 一、研究意义与问卷设计19 二、问卷回收与分析20 三、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各维度的调研结果22 (一)消费者金融知识22 (二)消费者金融态度26 (三)消费者金融行为30 四、数字金融素养分构造及综合分析41 五、数字金融素养与金融健康45 第四章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国际经验52 一、做好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政策规划52 二、注重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多元参与53 三、将普惠金融群体作为素养建设重点54 四、推进金融教育数字化渠道体系建设55 五、加强数字金融教育基础资源的供给56 六、将风险提示作为数字金融教育手段57 第五章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中国实践58 一、持续健全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政策支持58 二、不断丰富数字金融教育活动渠道和形式59 三、有效发挥数字金融风险提示的教育作用60 四、通过渠道改造增进消费者的信任和技能62 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64 一、数字金融素养调研的主要结论64 二、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政策建议65 (一)加强数字金融素养研究和监测评估65 (二)建立多层次数字金融教育资源体系66 (三)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金融教育格局66 (四)加快推进金融教育工具数字化建设67 参考文献68 附录一:数字金融素养调研问卷70 附录二:数字金融素养评分规则77 附录三:普惠金融联盟《数字金融素养指南》《数字金融素养工具箱》报告摘编79附录四:经合组织《金融教育的数字化实现:设计与实践》报告摘编83 摘要 在过去二十年,金融素养与金融教育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以及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教育联盟(OECD/INFE)把金融素养的定义为:“为做出稳健财务决策和最终实现个人金融健康所必需的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组合。”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网页、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实现在线提供,并涌现出很多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创新金融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加速了世界经济数字化进程,比如,从现金转向数字支付,从接触式金融服务转向线上金融服务。无疑,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极大地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同时,数字金融新模式也带来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消费者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素养;二是给消费者带来网络欺诈、隐私泄露等新的风险和挑战。 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不仅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素养,也要具备数字素养。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达成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其中的原则六强调了金融素养的重要性,鼓励根据数字金融服务的特性、优势和风险,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素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开始使用数字金融素养的概念。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和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组成专项课题组,基于OECD/INFE的金融素养框架与Lyons等学者提出的数字金融素养指标构建了数字金融素养的度量维度、子维度和具体指标。课题组研究认为,总体来说,数字金融素养依然可以从金融知识、金融态度和金融行为三个维度度量,每个维度下可分为传统部分与数字部分。为此,课题组综合考虑指标相关性、数据可得性等因素,初步遴选了25个可用度量指标,同时指出它们不应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具体的题目设置以及题目数量可随着时间变化和国民金融素养水平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和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专项课题组共同研究设计数字金融素养的调查问卷,并在蚂蚁集团研究院、 蚂蚁集团客户体验及权益保障部的研究支持下,通过支付宝APP以及蚂蚁集团金融教育基地小程序线上投放问卷,合计回收115935份有效问卷。从回收样本看, 沿海发达省份占比、男性占比和35岁以下人群占比明显高于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占比,因此,我们根据七普人口结构数据对省份、性别和年龄段做了权重调整。调研主要发现如下: (1)金融知识维度,超过80%的受访消费者能掌握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等初级宏观知识;超过60%的受访消费者能掌握风险分散原理的中级投资知识;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消费者掌握计算分期利率等中高级金融知识;不到5%的受访消费者掌握诸如资产定价模型等高阶知识;此外,五成受访消费者能较好掌握、三成能部分掌握个人隐私知识,反映受访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 (2)金融态度维度,超过五成消费者较有耐心,三成受访消费者有较高的风险偏度,70%的受访消费者不认同趋势投资,58%的受访投资者只通过线上渠道 (手机、互联网)投资,但这与本次调研渠道是线上渠道有关。 (3)金融行为方面,超过80%的受访消费者使用场景消费信贷工具习惯良好,仅有8.5%的受访消费者还款时会经常后悔,可能有过度消费倾向;88%的受访消费者有手机银行(由于是网络调研会高估全国情况),其中超过九成能熟练掌握查看余额和明细、转账等初级操作,仅有七成能熟练地通过手机银行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等。接近五成受访消费者没有任何商业保险。投资行为偏差方面,超过一半受访基金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过度交易行为,接近40%的受访投资者持有基金通常不到一年。超过八成的受访投资者主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决策。 (5)电信网络诈骗是消费者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面临的新风险。过去24个月,受访消费者遭遇单类型诈骗的概率为24%,被骗钱的概率为1.5%;综合十类诈骗,受访消费者遭遇诈骗概率近70%,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被骗钱。2022年9月出台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强调“要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普及相关法律和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此外,调研数据显示,弹窗提醒、电话提醒、自动拦截等平台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受骗比例,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等数字金融从业机构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的“守门人”作用。 (6)综合分析,受访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得分为70.4(百分制),这一分数与人民银行基于2021年调查数据计算出的分数(66.8)较为接近,由于两套问卷的题目存在较大差异,绝对值不完全可比。分维度看,受访消费者的金融知识、金融态度和金融行为平均得分是69.2、70.4和71.3,数字金融素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7)分人群看,16-24岁年轻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数字金融素养较低,这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年)》中的结论一致,“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数字金融素养越高。这说明教育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对于开展金融教育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投资者比非投资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更高,这说明如果能提高非投资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正确、理性的投资观,进行更加稳健的投资,从而改善长期的财富积累和消费水平。 (8)调研数据显示,数字金融素养越高,人们的金融健康度或者财务福祉越高。课题组把诈骗损失、流动性约束和投资回报作为衡量金融健康度的客观指标,计量分析显示:第一,数字金融素养越高,消费者在诈骗损失的概率更低。第二,数字金融素养越高,消费者越不容易面临流动性约束。第三,数字金融素养与基金投资回报并不相关,其原因和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分析显示,部分金融行为与基金投资回报相关。 课题组还梳理了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国际经验,各国普遍从政策规划、多元主体参与、数字渠道建设、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努力,并把普惠群体作为数字金融素养建设重点。从我国实践来看,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凝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持续健全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政策支持,不断丰富数字金融教育活动渠道和形式,有效发挥数字金融风险提示的教育作用,通过渠道改造增进消费者的信任和技能。基于调研成果与国际经验的梳理,课题组提出四个方面政策建议:加强数字金融素养研究和监测评估;建立多层次数字金融教育资源体系;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金融教育格局;加快推进金融教育工具数字化建设。 第一章数字金融素养的涵义与重要作用 一、金融素养的概念 金融素养(FinancialLiteracy)是指人们在家庭预算、理财、借贷等金融方面的素养或水平。这里的“金融方面”主要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融实践,而不一定是专业的金融理论。金融素养这一概念,在过去二十年,金融素养与金融教育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以及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什么要关注和研究金融素养?首先,个人金融素养对于制定财务规划、应对老龄化、适应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新型数字金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的财务福祉与金融健康至关重要。正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在《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所强调的,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益于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金融素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但各界关于金融素养的定义和范围、如何衡量与提升金融素养等重要问题并未达成一致。总体来说,金融素养的定义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定义主要关注个人是否拥有适当的知识(包括理解金融基础概念、了解金融产品与服务)和技能(包括基础的算数技能、文化素养等)来有效管理个人财务资源。广义的定义除了强调处理金融问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在财务决策过程中的金融态度与行为(如管理影响金融决策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应用金融的知识与技能(Contreras和Bendix,2021)。发达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在相关报告中对金融素养的涵义做了较多讨论(表1),从中可看到他们对金融素养的定义总体接近,但具体表述上又有所不同。 除了使用金融素养的概念,很多机构和研究者也使用金融能力(FinancialCapacity)这个概念,这两个术语经常互换使用。世界银行的Zotteletal.(2013)认为,金融素养或金融能力是在给定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下,按照个人最优金融 利益行动的内在能力,它包括理解、选择和使用金融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具体的组成部分见表2。 表1发达国家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对金融素养的若干定义 机构 金融素养的定义 来源 欧洲银行管理局 金融素养不仅是金融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也是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解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在一系列金融环境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财务状况,并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 《金融教育报告》 加拿大金融消费者管理局 金融素养不仅包括做出金融明智决策和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导致积极财务结果的金融行为。 《做出重要的改变:国家金融素养战略(2021-2026年)》 世界银行 金融素养本质上是指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有效管理财务资源的能力,理想情况下是为了实现一生的财务良好状况,金融素养是金融教育的一部分。 《金融素养---帮助公民做出明智的金融选择》 OECD/INFE 金融素养是指做出稳健财务决策和最终实现个人金融福祉所需的金融意识(认知)、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组合。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高级原则》 表2金融素养/金融能力的组成部分 金融知识 金融技能 金融态度 金融行为 关键(常见)经济金融概念(通胀、复利等) 算术技能 储蓄、借贷和投资或者不这样做的原因 日常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