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区域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长三角) 组长:陈卫东副组长:张兴荣成员:周磊 龚一泓郑荣信武鹏巫佳敏 联系人:龚一泓 电话:021-38823356 邮件:csjjryjy_sh@bank-of-china.com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 2024年第1期(总第1期)报告日期:2024年4月1日 要点 ●近5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实力提升,运行效率领先全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在国际竞争力、区域一体化水平、产业协同发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等领域仍有改进空间。 ●2024年,长三角经济增速预计将高于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将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方面展开。 ●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加大了区域资源投入,持续优化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产品服务创新,长三角存贷款规模整体上升,资产质量较高,但资产回报率趋降,同业之间发展分化较大。下阶段,商业银行要把握长三角先行先试机遇,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在“五篇大文章”及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谱写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全国占比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商业银行需谱写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三角经济金融发展回顾与商业银行区域策略展望 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约17%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约1/4的GDP总量和工业产值、超1/3的进出口总额。本文系统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展望了2024年长三角区域重点政策导向和具体工作部署,并就商业银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及成效做了回顾,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六大成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规划政策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一)规划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落地与政策保障。从综合性规划来看,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三省一市围绕《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本省市的实施方案。从细分领域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和三省一市政府围绕示范引领、绿色共保、民生共享等领域相继出台系列操作性更强的政 策规划方案,如《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等(表1)。 表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政策 类型 规划/方案 发布日期 发布单位 综合性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 2021年6月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0年1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2020年1月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2020年1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2020年4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 示范引领 《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 2021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2024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创新共建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 2021年4月 科技部等六部门 协同共进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4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2022年9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 绿色共保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2019年1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3年2月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 开放共赢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2023年12月 国务院 民生共享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2021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二)经济实力稳中有升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稳步提升、增速领先全国 2018-2023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由22.1万亿元上升至30.5万亿元,增幅达38.0%(图1);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为5.3%,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由24.07%上升至24.20%,上升了0.13个百分点。 图1: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全国占比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表2:长三角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同比变动(%)1 指标 2018 (R) 2019(R) 2020(R) 2021(R) 2022(R) 2023(R) 2024(F) 地区生产总值 7.0 6.5 3.4 8.5 2.5 5.7 5.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2 7.7 9.7 13.8 -0.3 7.6 6.0 出口(人民币计价) 7.9 4.5 3.7 23.4 10.4 0.6 4.5 进口(人民币计价) 10.3 -0.8 5.8 24.4 1.8 0.0 4.2 本外币贷款余额 13.4 13.5 14.5 14.7 13.2 13.1 14.0 本外币存款余额 8.1 9.9 14.8 11.5 12.0 10.5 12.0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经济运行效率高于全国,且领先优势逐渐扩大 从总体劳动生产率看,2018-2022年,长三角总体劳动生产率由15.6万元/人上升至22.0万元/人,增幅达41.0%,增幅比全国水平高5.6个百分点(图2)。2018年,长三角总体劳动生产率比全国水平高28.4%;2022年,领先优势扩大至33.8%。 从金融业劳动生产率看,2018-2021年,长三角金融业劳动生产率由135.6万元/人上升至180.1万元/人,增幅达32.8%,而同期全国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增幅为8.5%。从三省一市看,上海市金融业劳动生产率领跑长三角,2021年达 246.2万元/人;浙江省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2018-2021年间增幅达50.9% (图3)。 12024年经济指标为预测值,使用非线性自回归(NAR)神经网络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VAR)模型等综合预测得到,长三角预测值由三省一市预测值加权平均得到。表格中R表示实际数据(Reality),F表示预测数据(Forecast)。 图2:全国及长三角总体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图3:全国及长三角金融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1.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使用泰尔指数2测度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3,研究发现,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2018-2022年,长三角三次产业的泰尔指数由0.11下降至0.075,降幅达31.0%。观测期内,长三角三次产业的泰尔指数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图4),由此可见,长三角三次产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明显高于全国。 分省市来看,三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内部分化较为明显。其中,上海市的泰尔指数始终处于低位水平,观测期内(2018-2022年)平均值为0.023,表明上海市三次产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高;安徽省的泰尔指数最高,且波动性最大,观测期内(2018-2022年)的平均值为0.194,比全国水平高24.6%,表明安徽省三次产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 2泰尔指数(TheilIndex)通过计算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偏离度的加权平均来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 �� � �� ���� 度,该指数介于0-1之间,其值越小,则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泰尔指数的测算公式如下:���=∑� ln��,其 ���� 中,�、�分别表示总产出和总劳动力数量,����表示第�产业的劳均产出(劳动生产率),�∕�表示总体劳动生产率, ���� ���� �� ln�� ��∕�� 刻画了第�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对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偏离度,�表示第�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 3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是对三次产业间整体聚合质量的一种综合度量,它一方面反映了产业间协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反 映各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趋同(趋异)程度。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是产业间要素(资源)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之间耦合程度的一种度量。 图4:全国及长三角三次产业泰尔指数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2.装备制造业集聚优势显著 使用区位商4测算长三角三省一市产业集聚情况,研究发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等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化水平较高,规模优势明显,聚集发展态势明显。从三省一市主导产业角度来看,2021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通用设备制造领域的区位商分别为2.14、1.64、1.92、1.04。沪苏浙两省一市在专用设备制造领域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其区位商分别为1.41、1.58、1.07;苏浙皖三省在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领域的集聚优势明显,其区位商分别为1.61、1.59、1.54(图5)。从各省市的自身特色产业来看,上海依托其区位优势和产业先发优势,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主导优势,2021年,该产业的区位商为1.43。浙江省的传统重 4区位商(LocationQuotient,LQ)是指一个区域中某一个特定产业的产值占该区域的地区生在总值比重与该产业的全国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的比率。该指标可用于衡量该产业在该地区是否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的集聚优势。区位商数值越大,则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优势越明显,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具有集聚优势。 点产业,如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依然保持较高的专业化水平,2021年上述四大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2.37、1.92、1.13、2.02。安徽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且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在农副食品加工领域具有主导优势,2021年安徽该产业的区位商为1.06。 图5: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 资料来源:沪苏浙皖统计年鉴,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1.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水平5显著提升 一是长三角区域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差距显著缩小。从纵向看,长三角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的地区间差距整体呈稳步下降态势。2018-2022年,长三角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6的变异系数7由43.9下降至41.7(图6),降幅达4.8%。从横向看,长三角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18-2022年,长三角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3.0,分别比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低17.6%、7.0%,比全国水平低9.8%。 图6:长三角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数 资料来源:Wind,长三角金融研究院 5从单一指标来看,学者们通常使用人均GDP来考察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水平,该指标能够衡量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地区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