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 券 研2024年04月01日 究 报日美央行购债:现实背景、政策信号和投资机会 告—专题报告 投资要点 分析师:杨芹芹S1050523040001yangqq@cfsc.com.cn ▌核心要点 国内央行购债更多是货币政策工具,由于中央还在加杠杆, 最近一年大盘走势 (%)沪深300 5 0 -5 -10 -15 -20 -25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相关研究 1、《北证软服指数表现强于大盘,重视板块内高增低估标的》2024-03-30 2、《美联储软着陆降息周期的大类资产策略》2024-03-26 3、《救市的逻辑与反弹的机会》 2024-02-18 策略研究 且货币宽松还有空间,中国式QE仍需等待。美联储MMT和日央行QQE操作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加大购债规模,通过债务货币化,开启非常规宽松。对资产影响为短债走牛,长债先牛后熊;美股走牛,日股分化;铜油上行,黄金涨跌不一;汇率先贬后升。 ▌现实背景:经济冲击、杠杆见顶、政策利率近零 美联储于2008年末次贷危机后首次QE、2020年疫情后MMT;日央行2001年为应对互联网泡沫首次QE,2012年安倍上台后大规模购债。国内中央政府还在加杠杆,降准降息还有空间,中国式QE仍需等待。 ▌政策信号:债务货币化,开启大宽松序幕 美联储MMT主要是通过赤字扩张提升购债规模,短期利率降幅大于长期利率;日央行QQE则是通过YCC调整购债规模,长期利率降幅大于短期利率。美日央行大规模购债后,均开启货币大宽松序幕,利率中枢下行。 ▌投资机会:短债走牛,股市分化,铜油上行,汇率先贬后升 债:短债持续走牛,长债先牛后熊; 股:美股快速转牛,日股走势分化,各自利好行业和经济结构息息相关; 商:铜油快速上行,黄金走势分化; 汇:美元和日元在QE周期均先贬后升。 ▌微观交易:两融交易占比快速回落,北向小幅净流入 融资余额小幅流出,融资交易占比大幅下行。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海外看涨情绪回落。内外资共同流入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共同流出银行、汽车,分歧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机械设备等。 ▌投资日历:海外跟踪联储官员发言、非农和 PMI,国内关注CPI、出口 海外:通过联储官员发言、非农和PMI判断降息预期变化国内:关注CPI、出口,判断经济-价和外需变化。 ▌风险提示 (1)政策变化大超预期; (2)国内经济不及预期; (3)外部风险冲击加剧 正文目录 1、现实背景:经济冲击、杠杆见顶、政策利率接近零值5 1.1、美联储:2008年末次贷危机后首次QE和2020年疫情后MMT5 1.2、日央行:2001年应对互联网泡沫首次QE,2012年安倍上台后大规模购债7 1.3、中国式QE仍需等待:中央还在加杠杆,货币政策还有空间8 2、政策信号:债务货币化,开启大宽松序幕9 2.1、美联储MMT:赤字扩张提升购债规模,短期利率降幅大于长期利率10 2.2、日央行QQE:通过YCC调整购债规模,长期利率降幅大于短期利率13 2.3、美日启示:央行大规模购债,开启货币大宽松序幕16 3、投资机会:短债走牛,股市分化,铜油上行,汇率先贬后升16 3.1、债:短债持续走牛,长债先牛后熊16 3.2、股:美股快速转牛,日股走势分化,利好行业取决于经济结构18 3.3、商:铜油快速上行,黄金走势分化20 3.4、汇:美元和日元在QE周期均先贬后升22 4、市场复盘:宽基指数延续震荡下行22 5、情绪总览25 5.1、交投活跃度:市场交投情绪降温25 5.2、恐慌:国内外均有所缓解25 5.3、内资:融资余额小幅流出,交易占比快速回落26 5.4、外资: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海外看涨情绪回落27 6、资金行业选择:内外资分歧加剧28 7、投资日历:海外跟踪联储官员发言、非农和PMI,国内关注CPI、出口29 8、风险提示30 图表目录 图表1:美联储首次QE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第二次大规模购债是2020年疫情6 图表2:日央行2001年首次QE是应对互联网泡沫,第二次大规模购债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举措7 图表3:2024年广义赤字大幅扩张,中央加杠杆正在进行中8 图表4:中央加杠杆离不开货币宽松的配合,当前我国降息空间仍较为充足9 图表5:美日央行分别启动MMT和QQE后,资产负债表显著扩张,其中国债是扩表核心10 图表6:美联储启动MMT实践后,货币流动性大幅提升12 图表7:美联储启动MMT实践后,金融流动性大幅改善13 图表8:日央行启动QQE政策后,货币流动性大幅提升14 图表9:日央行启动QQE政策后,金融流动性大幅改善16 图表10:美日实施QE期间,短债持续走牛,长债先牛后熊17 图表11:美国实施QE政策期间,股市均快速反转回升走牛18 图表12:日本两轮QE期间:股市走势分化,首轮QE期间股市先跌后涨,第二轮QE期间股市先涨后跌18 图表13:美国QE期间,金融、非核心消费表现突出,QE受益方向由周期工业股转为科技成长...19 图表14:日本QE期间,保险、交运表现突出,QE受益方向由出口链、地产链转为新兴技术、周期20 图表15:美联储QE期间,铜油多快速上行,黄金走势分化;日本QE对大宗商品影响有限21 图表16:美日启动QE期间,本国汇率多呈先贬值再回升走势22 图表17:宽基指数涨跌幅(%)23 图表18:申万行业涨跌幅(%)23 图表19:行业估值水平24 图表20:PE&PB静态估值24 图表21:成交额与换手率变化趋势25 图表22:50隐波大幅下行26 图表23:VIX指数小幅行26 图表24:融资余额小幅流出26 图表25:融资交易占比快速回落26 图表26:偏股型基金新发规模小幅下降27 图表27:偏股型基金可用现金小幅下降27 图表28:北向资金小幅净流入27 图表29:iShare中国ETF看涨情绪持续回落28 图表30:内外资分歧与共识(单位:亿元)29 图表31:双周宏观日历30 本周市场对央行下场购买国债的讨论度较高,甚至部分投资者解读为“中国版QE”即将开启。受此消息提振,A股和中债都有不错的表现。所谓量化宽松(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思想源自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即中央银行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或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向经济体系直接注入资金,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日本自21世纪以来已经相继启动了多轮QE行动,从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历史经验,包括央行启动QE的现实背景、政策信号和投资机会。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央行将加大购债、启动中国版QE,我们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当前还未到中国启动QE的时机,央行加大二级市场购债力度以定向配合特别国债增发。和QE大宽松有着较大的区别,更多是充实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满足流动性管理,而非量化宽松。一方面,结合经济形势、中央政府杠杆水平、政策利率水平当前我国还未到启动QE的时机。另一方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能直接在一级市场直接购债,而我国央行在二级市场购债自来有之,只不过之前多为质押式购债(回购交易),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投放短期流动性,此项货币工具使用频率较高,是我国央行的常规操作;后续为配合特别国债定向发行,会适度加大买断式购债力度,释放长期流动性。 1、现实背景:经济冲击、杠杆见顶、政策利率接近零值 复盘美日经验,央行大规模购债通常发生在宏观经济面临重大下行压力、居民和企业部门杠杆率见顶下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如降息)已经用尽的情况下。而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已有企稳迹象、中央仍有加杠杆空间、降息空间充足,我国尚未到央行大规模直接购买国债的阶段。 首先通过美日经验复盘,我们发现央行启动QE的现实背景通常为:1)货币宽松配合财政发力以应对宏观经济面临挑战(如经济衰退、黑天鹅事件或通货紧缩等);2)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杠杆率见顶,且政府部门常规加杠杆空间不足;3)政策利率接近0值降息降准空间受限。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国债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方式看似和QE、MMT类似,但本质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规模体量不同,QE、MMT量级较大,而我国央行购债更多是按需定量;二是信用承接的载体不同,QE、MMT多为非常规操作,如美国次贷危机后购买的是有毒资产MBS,而我国央行购债主要是国债或特别国债,代表国家信用。 1.1、美联储:2008年末次贷危机后首次QE和2020年疫情后MMT 美联储自21世纪以来分别于2009年初和2020年初大规模启动了两轮央行购债 (QE),其背景均为黑天鹅事件冲击(金融危机、疫情冲击)、政策利率降至0值(接近 0)区间、居民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处于阶段峰值且加杠杆意愿和能力不足。 2008年末首次启动QE主要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活动、应对 流动性枯竭和提升低迷的市场情绪,美联储在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的历史低点,传统利率政策工具失效。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家庭和金融机构经历了去杠杆过程,居民杠杆率由2008年初的98.7%降至2009年1季度的95.9%、企业杠杆率也 在2008年底见顶后持续下行。此后在2009年3月正式启动QE1,截至2010年3月结束,购买资产规模达1.75万亿美元,含1.25万亿美元的MBS、2000亿美元的GSE债券和3000亿美元国债。 第二次大规模购债是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背景下,为了增加信贷流动性、缓解企业和家庭的财务压力以支持经济复苏、提振股市信心,2020年3月美联储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并宣布无限量量化宽松(QE)政策,这些是现代货币理论(MMT)“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实践。截至7月31日,美联储累计购买国债1.77万亿美元,抵押 贷款支持债券(MBS)购买量为8920亿美元。 图表1:美联储首次QE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第二次大规模购债是2020年疫情 资料来源:wind资讯,华鑫证券研究 1.2、日央行:2001年应对互联网泡沫首次QE,2012年安倍上台后大规模购债 日本央行购债同样启动于宏观经济冲击、其他部门杠杆率高企和传统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的背景环境。1999年日本在长期经济停滞、物价通缩的背景下,牺牲了常规货币政策空间将政策利率降至零值,此后由于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使得日本经济再度承压,且企业、居民部门在此期间加速去杠杆,2001年3月日本央行首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QE。 日央行第二轮大规模购债同样发生于日本经济承压、其他部门杠杆率持续下行、超低利率环境下,购债规模也从2012年安倍上台后加速扩张,特别是2013年4月起开始实施QQE,2016年1月起日本政策利率降至负值,日央行面对传统货币政策进一步被压缩引入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QQE政策,此后日本央行持有国债规模持续高位增长。 图表2:日央行2001年首次QE是应对互联网泡沫,第二次大规模购债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举措 资料来源:wind资讯,华鑫证券研究 1.3、中国式QE仍需等待:中央还在加杠杆,货币政策还有空间 综合来看,一方面我国中央政府部门加杠杆空间充足、传统货币政策(降息)空间充足,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步企稳,系统性风险担忧趋于缓和。中国版QE仍需等待。2024年我国广义赤字大幅扩张,中央加杠杆正在进行中。广义赤字率提升了0.85个百分点、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更是由上年的0.3%提升至5.2%,广义赤字规模大幅扩张。中央政府成为了此轮加杠杆的主力部门;根据历史经验,中央加杠杆离不开货币宽松的配合,当前我国一年期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有2.5%、1.8%,与美日启动QE时政策利率低至零值附近甚至是负值,降息空间相对充足。此外,结合1-2月国内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前两月出口超预期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较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3月PMI时隔5个月重回荣枯线之上,内生动能逐步修复,出台超常规措施的必要性降低。 图表3: